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8514
 Sorcere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破窗效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寓言故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勿以貌取人
作者: Sorcerer 日期: 2016.01.11  天氣:  心情:
清朝末年,有位名叫鮑超的將軍,是曾國藩麾下的一員猛將。

他不識之無,會寫的字不多。

有一次,他遭到敵人圍困,緊急作書向曾氏求援。

信紙上只有一個 「鮑」字,外加幾道圈圈。別人看不懂這張天,曾國藩卻一看就明白了,立刻給他調了救兵去解圍。

太平軍平定之後,鮑將軍駐節武昌。

可是不久又因為南方再生匪患,於是奉朝廷之命前往禁剿。

再出師之前,省城的官員為他在著名的黃鶴樓設宴餞行。

酒過三巡之後,文官想窘一窘這員武將。

於是有人出面提議道:「為了祝賀鮑大人旗開得勝,咱們賓主應當唱和一番。」

鮑超也不掃人之興,欣然表示同意。

他走到窗前,憑欄俯視,看到黃鶴樓後面的呂祖閣,便道「呂祖閣裡有呂祖的睡像,我就以此為題吧。」

大家一邊附和贊同,一邊心中暗自發笑,想他將如何地出乖露醜。

鮑超念出第一句:「呂祖睡得好」。大員們一聽,即露出鄙夷之色。

「一睡百事了。」大員們禁不住冷笑。

「我想學你睡」,大員們哄堂大笑。

鮑超仍面不改色,等大家都笑完了,他道出最後一句「狼煙無人掃」。眾人聽罷,面面相覷,沒有人出聲了。

我們很容易以貌取人,憑外表就給人下判斷、做分類。比如我們會認為當老師的人,應當是如何如何的;作醫生的人,應該是怎樣怎樣的。

但這往往是出於一種「刻板印象」的認知,就是依照某些標準,將某些人劃分為一類,而且認定此類的人,必定具有某些特性。

如若不然,有違我們的認知,難以歸類的話,反而覺得此人乃屬「異類」也。

這種簡單的判斷法,一定是會出差錯的。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刑事學家藍波索,曾經就這個題目做過一次實驗。

他蒐集了許多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有神職人員、神學家、哲學家、慈善家以及政治家,也就是被我們歸類為「好人」的人。

然後它將這些照片摻和在殺人犯、虐待狂者、流氓惡棍和竊賊盜匪,也就是被我們當成「壞人」的照片中。

接著他請一些有經驗的法官、檢察官、法醫、心理學家和警察,挑出誰是犯人。

結果這些最有識人之明的人,他們的判斷都不準確,頗令人失望。

因為行為良好的人,被挑出來的數目竟和作姦犯科的罪犯一樣多。

看錯人的事情連孔夫子也犯過。

他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是澹台滅明,為孔子弟子,相貌不揚。

老夫子都曾如此,我們更是難免了。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1054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破窗效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寓言故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