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94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027723
*星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性愛是神奇的萬能藥 到底能治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熱水泡腳勝補藥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10密訣~與另一半重心談戀愛
作者:
*星光*
日期: 2012.03.04 天氣:
心情:
圖片來源:康健資料
大多數夫妻覺得另一半是親人,甚而有些女人戲稱丈夫是「大兒子」,每天管他、唸他、伺候他、想要改變他。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維持婚姻長久。
據說,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有一次和妻子一同參觀某家禽飼養場,場主很驕傲地指著自己飼養的公雞,大聲告訴總統夫婦:「牠一天可以交配數十次。」柯立芝夫人說:「你可不可以把這番話對總統再說一遍?」柯立芝立刻接腔反問:「牠每次交配的對象都是同一隻母雞嗎?」雞場主人尷尬地回答:「喔,當然不是同一隻。」
在結婚的那一刻,幾乎每對「牽手」都憧憬與伴侶白頭偕老。但「現代婚姻的『保固期限』平均大約只有10年,」英國作家帕森斯(Tony Parsons)在暢銷小說《六人行不行(The Family Way)》語出驚人,「但那是指做錯的時候,如果做對了,時間可以維持更久,」他補充說。
帕森斯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依據英國國家統計部公布,失敗的婚姻平均為期11.3年。
很多婚姻都「生病」,一些先進國家的離婚率早已飆高,每兩對結婚的夫婦中就有一對離異。
婚姻諮商專家分析,上一代許多貌合神離的夫妻,因為經濟考量、擔心孩子或者畏懼親朋好友的閒言閒語,不得不勉強維持只剩軀殼的婚姻;如今人們高唱追求個人獨立自主,這些顧慮都變得無所謂,分手的理由可能只是「我不再愛你」,不見得是誰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而是彼此的新鮮感沒了,不想這樣終此一生。
婚姻的意義和目的也在改變,使得「操作」的難度愈來愈高。早期的農業社會,結婚是為了傳宗接代與增加家庭勞動力;時到今日,男女是因為互相看對眼,產生愛情才結婚;「大家對婚姻品質的要求上升,但相愛的能力與技巧卻未提高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專家黃維仁道出癥結。
相互陪伴卻不再熱情
愛情無法持久,婚姻逐漸露出疲態,的確是大多數婚姻的寫照。《幸福關係的七段旅程》作者、英國婚姻諮商專家馬修(Andrew G. Marshall)診斷過無數「生病」的婚姻,發現很多夫妻的關係最後只是變成「陪伴」,而不是「愛情」,但陪伴並不足以支持婚姻持久。
在一個眾多夫妻檔聚會的場合,有人丟出這個問題:「結婚20年,伴侶究竟是你的親人,還是愛人?」現場陷入一片短暫的靜默與沈思。
低聲交頭接耳之後,終於有一名男士答腔:「親人的成分多於愛人。」
另一名男士接口說:「大概一半一半吧!」
只有一對夫妻檔勇敢大聲回道:「當然是愛人!」
許多人用質疑的眼光回頭看這對中年夫婦,他們舉止自然、甜蜜恩愛的模樣,似乎並不像在說謊,他們互以「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女主角」稱讚對方,並自認是最棒的組合。如果換成一般的夫妻,最常聽到的反應:「都老夫老妻了,幹嘛還把愛來愛去掛在嘴邊,沒事搞浪漫,很肉麻!」
假設你喜歡吃某種食物或者熱中從事某種嗜好,你可能一輩子樂此不疲。
你愛上一個人,並決定和對方終身廝守,但朝夕相處之後,彼此的習性都摸熟了,結果就像是與父母、子女、手足之間的情感,互相關心卻喪失了吸引力。你漸漸發現,熱戀期的耳鬢廝磨早已不再,並且把對方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
當初互相吸引的愛情為什麼會變調?馬修根據臨床治療經驗,歸納出兩個最主要原因:
1.伴侶忽略身體的接觸 ,愛情就會死亡 ,尤其是性愛 。
2.婚姻生活過久了,夫妻不再是兩個單獨的個體,而是變成面貌模糊的一對,其中一方或雙方抱怨「失去了自我」,甚至想拋棄一切去找回「從前的自己」。
外遇、出軌、劈腿事件層出不窮,很多是出於想再找一個「愛人」重溫激情。
根據暢銷同名小說改拍的電影《她的私密日記(The Private Lives of Pippa Lee)》,女主角琵琶嫁給大他30歲的丈夫,全心做個稱職的賢妻良母,婚姻生活平穩,結果琵琶的丈夫卻在80歲時與年僅30歲的有夫之婦搞婚外情。琵琶發現後十分震驚,老公卻振振有詞:「我不想被人當作快死的老頭照顧,只有『戀愛』才讓我有活著的感覺。」
鍛鍊大腦,不讓婚姻「生病」
「性」趣的確會因為新鮮感而提升,就動物本能而言,不斷地更換交配對象,一點都不稀奇,但婚姻關係重視承諾與忠誠。事實上,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專家布朗(Stuart Brown)確切表示,人類並不需要一直更換伴侶來維持「性」致,或者保持新鮮感,「夫妻共同從事新奇的活動,能得到較高的滿足,照樣可以為浪漫加分,」他觀察能夠經常一起從事活動的伴侶,彼此的關係較容易維持在「火熱狀態」。
因為,經常玩樂可以刺激大腦,而影響婚姻關係是否美滿、真正的「祕密基地」,答案就在大腦。臨床證實,人類的腦部經過「訓練」,可以保護伴侶關係以及增強信守承諾的意願。
羅格斯大學應用科學部門的研究員費雪(Helen Fisher)與工作夥伴,曾經利用核磁共振掃瞄沈醉於愛河情侶的大腦,從影像中發現他們腦部分泌大量的「多巴胺」,正是負責表達歡樂愉悅最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更是促成伴侶間互相吸引的主要關鍵。
另一項類似的研究也指出,婚姻幸福的夫妻檔大腦中的「催產素」(oxytocin)含量較高,這是一種保護性的荷爾蒙,一般又稱「抱抱荷爾蒙」,可抑制腦部「防衛牆」杏仁核的機制,緩解緊張情緒,降低防衛心態與恐懼,促進社交關係。
專家建議,夫妻間如果經常擁抱、牽手、親吻,多增加表達關愛的互動,體內的催產素濃度便會增高,可以維持親密感;反之,相敬如「冰」或者言辭間經常針鋒相對,對健康造成傷害。
費雪和她的團隊從腦部掃瞄得知,愛情的型態大致區分為「性慾之愛」、「浪漫之愛」以及「眷戀之愛」,腦部負責掌管這3種愛情的區域是不同的系統,這3種愛情甚至可以各自獨立。
性慾之愛最迫切強烈,是人性本能,但非常不具有專一性,而且來得急,去得快。
浪漫之愛的專一性較高,會受到某人強烈吸引,墜入愛河,產生迷戀,猶如服用安非他命,讓人朝思暮想,並開始願意做出長期承諾。諮商專家馬修觀察,一般浪漫之愛的平均週期為18~36個月。
眷戀之愛(也有心理學家稱為「依附之愛」)最為穩定,到了這個階段的愛情,絕大多數願意與同一個伴侶長期共處,一起孕育子女,雙方保持一種安逸舒適的關係,「眷戀之愛雖不像浪漫之愛令人目眩神迷,但同樣美妙,」馬修形容。
譬如,某個星期天早上,你的伴侶剛淋浴出來,突然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不同的他,讓你想起曾與他一起做過一些美好的事;你們並肩坐在學校裡觀看孩子的才藝表演,共同分享為人父母的驕傲;你本來只是想出門買一份報紙,卻臨時起意,為另一半添購了一件他喜歡的東西……。這種眷戀之愛,正是維繫伴侶長期親密的最大動力來源。
但眷戀之愛也隱藏了陷阱,因為它常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伴侶需要共同面臨生活的複雜性與解決實際需求,眷戀之愛必須得到回饋,否則就會枯萎而死。
很多愛侶認為,一旦結合之後,感情就像當初互相迷戀的高峰期,可以度過任何難關,尤其當一方過度投入工作或忙於照顧小孩,以至於忽略了其他事物,卻一廂情願認為「伴侶自然會懂得我、諒解我」。結果卻是,另一方覺得被孤立、不被了解、被排拒在外。
與伴侶重新談戀愛
想要讓婚姻常保新鮮,永遠要把另一半當成愛人,而不是親人。
馬修將大多數愛侶的關係發展分為6個階段:合而為一、築巢期、自我肯定期、合作期、適應期與重燃愛戀期。其中,最容易「生病」的階段,就是從第5~25年的合作期與適應期,夫妻忙著養育子女、應付各式各樣接踵而來的外在變化,反而很少處理兩人的關係,愈來愈少表達情感,導致漸行漸遠。
一旦順利度過這兩個關口,進入第25~50年重燃愛戀期,往往最浪漫而且最親密,因為已經歷完整的循環,彼此依戀的程度甚至遠超過前面所有階段。
健康的身體要靠規律的作息與鍛鍊;伴侶間要永保愛人般的濃情蜜意,也必須細心呵護,平日保養得法,才能歷久不衰。
你是不是經常忽略一些充滿愛意的舉動,你想和伴侶重溫「戀愛」的感覺嗎?這裡有10個祕訣:
1.傾聽
你平常花多久時間專心聽伴侶說話?有一個統計指出,戀愛中的情侶交談時,平均花75%的時間注視彼此,而一般的伴侶目光接觸只有30~60%。
心理學家魯賓指出,直視對方眼睛可以誘使大腦釋放苯乙胺醇,這是一種天然的腦啡,也是陷入戀愛的化學物質之一。
當你全神貫注地盯著伴侶,讓他知道他的話被聽見了,而且你對他的話題感到興趣,一旦真正「聽」到彼此,自我意識感就會消失,彼此敞開心房,維持情感的親密性。
2.分享
伴侶要保持對話,而不是退回各自的角落。彼此分享感受、生活或家事片段,並融入在對方的情境裡,才能感同身受。
3.慷慨
為你的伴侶做一件他(她)不喜歡的工作,譬如拖地、打掃、洗車,或出其不意送一份小禮物、替他榨杯果汁、幫她放洗澡水,保證令他(她)感動萬分,立刻為愛情加分。
4.身體接觸
不一定是全心專注投入的性愛,譬如看電視時一起擠在沙發上,擁抱,親吻,坐車時摩擦輕撫伴侶的手背,或者替他按摩肩頸,都能增加親密感。
5.分享幽默感
彼此私密的玩笑、打鬧或小小的裝瘋賣傻,都是增進感情的好方法。很多男人抱怨另一半有了孩子之後只顧專心做媽媽,忘了做女人的角色,「整天只會對著全家大小發號施令,以前那個愛撒嬌、愛作夢的女孩不見了,」帕森斯的《六人行不行》,就深刻描述在婚姻中失望與失落的男女。
6.支持
祝福或參與伴侶從事的嗜好活動,並給予讚美支持;若遇到對方進修、開會、出差,主動幫忙帶孩子,以及協助對方實現夢想。
7.一起玩樂
「玩樂的作用猶如潤滑劑,」布朗博士比喻,能夠一起玩樂的伴侶,可以增進彼此的適應性,關係才能長長久久;否則,不是勞燕分飛,就是變成「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雙方像在生存耐力比賽,在不快樂的關係中度日,」布朗建議,與其坐在那裡互相指責、數落對方,不如起身去發掘真正的歡樂。
8.額外的付出
伴侶間最感激對方的,往往就是對方最不容易做到的事,譬如以愉悅的態度面對難相處的岳母(婆婆)等。
9.嘗試新鮮事物
並不需要像「柯立芝效應」笑話的那隻公雞,更不需要更換伴侶,生活照樣可以找到樂趣,讓人興致勃勃。譬如一起煮三餐、到從未去過的地方旅遊、動手改造家中裝潢擺設等。
10.共同成長
不要把雙方的關係困在一層不變的模式,而是不斷探索彼此的新領域,一方面加入他的陣營,但也給對方空間「做自己」。譬如另一半喜歡閱讀,要容許他擁有專屬安靜的角落;另一半喜歡打球,你設法成為他的球友,或者至少可以在場邊當一名啦啦隊。
伴侶如何有品質的吵架?
「當兩人終於鍛鍊出,再大的爭吵,也可以在兩個小時內和好的功力,我們不想在每次約會結束時依依不捨,所以決定結婚了!」這是牙醫師陳志民與夫婿郭鑑德印在結婚喜帖上的一段文字
許多伴侶以「個性不合」拆夥,其實所有的關係都必須經過磨合,夫妻不可能個性完全相同,彼此要有足夠的差異性,才能防止關係停滯僵化,「摩擦力往往能製造出熱情的火花,」婚姻諮商專家馬修指出。
有些夫妻認為,對問題故意視而不見就可避免爭執。但馬修指出,很少吵架就和經常吵架一樣具有殺傷力,即使只是雞毛蒜皮的事,如果無法真正表達感受,關係就會冷卻。有效地處理差異與衝突,比起避開不談將問題擺爛、擺臭,更具有建設性。
1.接受對方的缺點。譬如睡覺打呼、亂丟襪子、吃東西會發出聲響等,雙方在迷戀期間,你會把這些缺點當成特點;一旦成為一起生活的伴侶,卻往往把注意力過份關注在這些缺點。
婚姻專家觀察,快樂婚姻通常是因為可以忽略伴侶的不良習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學習與之共處。有些夫妻的做法是,誰在乎那些事,誰就去想解決辦法改善;誰受不了髒亂,誰就去打掃;而不只是整天在旁邊碎碎念。另外,不斷地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會愛上這個人,而不是責罵怪罪,「我當初真是看走了眼!」
2.有品質的爭吵。會吵架的夫妻才是健康的,因為爭吵是一種溝通,但要吵得有品質,並且避免使用一些攻擊或批評字眼。
譬如,與其抱怨「家裡弄得這麼亂,你從來不幫我打掃」等,不如改口「我希望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保持乾淨」;伴侶在廚房裡忙得滿頭大汗,你走進去只注意到廚房弄得像颱風過境,卻忽略他做好的菜餚,會令他非常洩氣,不如改口「嗯,聞起來好香,我真等不及想吃,不過,哇,這裡好亂。」
3.不回應對方的咆哮。堅持立場,但不必大聲咆哮,如果你的伴侶習慣用叫囂表達情緒,你可以用平靜的態度回應,「我沒有辦法接受你現在的態度,如果你不停止,我會馬上離開。」
有些夫妻約法三章,當一方發現自己快失控的時候,自動離開現場,等情緒冷靜之後再回來好好談。
4.不尋求無意義的「幫腔」。許多女性一旦和老公吵架,最常做的事就是找好朋友訴苦。妳的朋友當然都會站在妳這邊,幫著妳一起大罵「這個不知好歹的傢伙」、「這個爛人」等,但這些說詞等於火上加油,反而把事情愈搞愈糟。
言詞麻辣的兩性作家許常德批評這些愛亂幫腔的親朋好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表面上是助人,其實根本是在害人。舉例來說,曾經發生演藝人員或公眾人物爆發婚外情,周遭的親友把出軌的一方罵得體無完膚,但當事人最後決定回頭,家人與孩子將如何面對,並且繼續一起生活,這等於是變相的二度傷害。
5.回憶一起共度的快樂時光。熟悉感可能造成厭煩,但即使是處在壓力之下的婚姻,也還是有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
「不光是性,懂得跟某個人分享同一張床,共度夜晚的生理活動,需要時間,」帕森斯深刻地描述,「包括蓋同一條被子,能和你四肢交纏又不會戳傷你的肋骨,這往往得花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才能調和得剛剛好,一旦你弄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知道『分手』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因為戀愛的感覺,我們不離婚
民國100年元旦,素人寫實記錄片《離婚,要不要》舉行首映會。導演林靜一、製片林淵博與二、三十名演員,是一群相交20多年的好友,包括知名環保醫師作家李偉文在內,所有參與演出的人馬,全都是情義相挺,業餘跨刀。
起源是這群四、五年級生,有感於人生苦短,上半生忙著在職場打拚,進入50歲中場以後,決定成立一個「下半生(夏瓣生)俱樂部」,並相約一路玩到老。這群人原本想集體創作劇本,合演一齣舞台劇,但左等、右等,始終難產,最後決定拍一部電影,由非科班出身的導演林靜一與半路出家的製片林淵博組成「騙吃騙喝二人組」,隨身帶著一支設備簡單的陽春攝影機出任務,劇本則由演員臨場創作,即興演出。
林靜一丟出「喬治和瑪莉夫婦的離婚事件」,瑪莉留書離家三個月,喬治尋遍各處找不到人,痛苦地不知該怎麼辦,立刻引發周圍好友各種反應。二人小組一共訪談了15組對象,其中包括12對夫妻,而且都與喬治、瑪莉熟識,竟然沒有任何一對的立場相同,但有一位女士直辣辣地嚴厲警告男主角喬治,「你是豬頭啊,我們這群朋友當中,沒有一對夫婦離婚,你可不要壞了我們的風水!」
林靜一坦言,這部紀錄片裡有每對夫婦故事的縮影,每樁婚姻裡都有需要解決的難題,而面對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東西,包括你的婚姻、最在乎的伴侶,以及擁有的幸福,你決定用什麼態度去守護。「離婚」就像是一面鏡子,看看別人,觀照自己,每對夫妻在探索的過程裡也不斷自我省思,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而那個老婆出走的男主角「喬治」,其實正是林靜一的寫照,5年前他和老婆大吵一架,離家1個月期間,思考是否要繼續維繫這段婚姻,答案是「Yes」,「我發現自己依舊深愛著她,這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他不斷地提醒自己回到初衷,不時重溫昔日與伴侶戀愛的感覺,「我老婆從不對我碎碎念,給我很大的空間和自由,我們並未在婚姻中失去自我,」他一路回想兩人一起生活的各種片段,產生強烈的信念,「我想要繼續和她在一起。」
《離婚,要不要》的結尾雖然沒有交代「喬治與瑪莉到底有沒有復合」,但在高舉「不婚」與「單身」、追求個人自由的時代,還有下半生俱樂部這群人用力歌頌婚姻的價值,拉高婚姻在社會的位階,並且努力實踐,信守婚姻諾言,結論其實已呼之欲出:離婚,還是不要吧!
專家:大多數夫妻,為了錯誤的理由而結婚《幸福婚姻的7堂課》
日本知見心理學大師栗原弘美和台灣婚姻諮商與家庭治療專家謝文宜,聯手告訴你幸福婚姻的秘密。
「結了婚才覺得自己好孤單……」某天下午,辦公室一位女主管幽幽地說了心裡話,沒想到竟引發了其他已婚同事們的共鳴。這才發現,原來在婚姻中覺得孤單、失望和無助的女性,並不在少數。
很多人以為找到伴侶後可以不再孤單,沒想到婚姻不是解答,反而製造了更大的困境。
日本知見心理學大師栗原弘美輔導過上千對夫妻,也曾經歷過一段失敗婚姻,她在《馴夫講座──幸福婚姻的七堂課》書中提出不少新的角度和做法,也分享重新找到幸福婚姻的秘訣。
她發現,其實「大多數夫妻是為了錯誤的理由而結婚」,但她認為還是有希望,只要做點改變,夫妻關係就可以起死回生。
夫妻或伴侶之間就像跳雙人舞,雖然改變初期會歷經一陣子混亂,但只要對方仍希望繼續與你跳這支雙人舞,就必須配合你的改變做調整,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謝文宜在序文中提到。
真的嗎?在婚姻中也覺得孤單的我,帶著滿腔疑問,請教了謝文宜老師。多年來她持續研習知見心理學課程,並已順利取得訓練師資格,而她的督導正是栗原弘美的先生栗原英彰。
說起話來溫柔甜美的謝文宜老師,帶給我非常奇特的經驗。短短一個下午訪談,彷彿經歷了一場心理療癒的過程,不但讓人重燃對婚姻的希望,也產生了被伴侶再度吸引的感覺。
馴服自己就能馴夫
為什麼婚姻令人覺得孤單?
謝文宜認為,多半是因為期待落空的關係。
原本期待伴侶能夠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療癒自己的傷口,卻沒想到只要是向外的需求,都無法令人滿足。
「有時對方根本沒有能力填補你心中的痛,」她舉例說就像兩個人拿著空碗,拚命要對方先給自己一些,最後兩人搶來搶去,碗打碎了,什麼也沒得到。
謝文宜說,所以儘管有人帶著期望來參加「馴夫」講座的讀書會,卻在上完課後恍然大悟,其實應該先從「馴服自己」開始。
知見心理學創辦人恰克‧史匹桑諾博士說:「我們都為了埋藏在自己內心的問題而懲罰別人。」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傷口長大的,每個人多少都有些缺憾,了解創傷的根源,才能達到療癒功效。
研究發現,會產生致命吸引力的對象,通常會跟曾經傷害過自己的父、母親那一方,有類似的特質。
譬如父親的責罵令人沒有自信,這人就特別容易被和父親有相同特質的人所吸引。但是她希望這次對方會為自己而改變,讓她重拾自信,傷口就可以獲得療癒。然而,通常事與願違,她又再次受到傷害。
放下對對方的期待
「放下對對方的期待吧!」謝文宜提到,不斷地學習接受和放下,是療癒傷口要做的功課。
「你要掃除這個地雷,還是要讓它隨時引爆,把別人和自己爆得傷痕累累?」她說,很多時候別人說話讓我們覺得受傷、憤怒,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心裡的舊傷未癒,只是現在這人踩到痛處,引爆地雷罷了。
她的做法是,不斷練習接受和放下,一想到就放下:想像自己和對方站在一個空房間裡,假想看著對方一步步往前走,每靠近一步就對他說:「我願意放下。」去感受並勇敢接納自己在當下所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
改變的力量,如同播下一顆種子,每一次放下,就好像不斷澆灌這顆種子,要先療癒自己,讓自己變好。有一天,自己想到對方時已不再生氣,困擾多年的怨恨被逐出心中,不但感覺輕鬆,也可以騰出更多空間去愛別人。
你想要的禮物,你先給
知見心理學大師史匹桑諾博士曾說:「你跟對方要什麼禮物,就是你要先給出的禮物。」
希望對方給你什麼,不妨先給對方,慢慢就會有所轉變。
謝文宜提到,人有種「你愈要我怎樣,我偏不怎樣」的劣根性,愈想改變對方,反而愈不容易達成目標。
她舉自己的例子說,她一直很期待男友給她肯定和讚美,但是對方給她的批評和分析總是比安慰多,讓她經常又生氣又沮喪。
學心理學的她嘗試過各種溝通方式,最後還是沒效,男友無奈苦笑跟她說:「你也知道我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
男友覺得提供意見被拒絕很委屈,但她也覺得自己很可憐,「要一兩句讚美有那麼困難嗎?」
上過知見心理學課程,謝文宜開始回頭思考,她一直需要伴侶的讚賞,但自己也很少給伴侶肯定和欣賞。於是她開始認真想辦法讚美和感謝男友。
「我會對他說,你在剛才聚會時說的話很棒,我引以為傲,」謝文宜說,這也是經過很多次的練習,才能慢慢學會不吝嗇讚美。結果,不知不覺中造成2人之間的正向互動,有回她跟別人合作帶心靈成長的課,因為是第一次,覺得很緊張,這時男友突然給了她一個擁抱,然後對她說:「你不用擔心,你一定會做得很好的。」
謝文宜有點受寵若驚地笑說,自己當時很想從擁抱中掙脫出來,「看看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因為兩人認識多年,男友很少給她這麼及時的肯定。
「不要再求了,只要放手,對方感覺如釋重負,就比較有興趣來取悅你,」她體悟說。
發自內心讚美對方
人們經常用自己認為愛的方式去愛對方,但那卻不是對方想要的。
其實,讚美和支持有方法,其一是要發自真心不求回報,再來是要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
謝文宜建議,可以直接詢問或者認真觀察伴侶,「通常他給他最愛的家人和朋友什麼樣的支持,那就是他想要的方式,」謝文宜點出,有人喜歡言語支持,有人喜歡實質鼓勵,抓到重點,對方就能輕易感受到愛意。
例如不見得非要下廚烹煮山珍海味不可,即便只是記得下班帶點對方愛吃的小點心回來,就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實質的關心。
「我老公真是一個寶,怎麼巴黎這些女人都沒發現?」旅居法國當作家的Niki,和相識多年的法國老公結婚三年,依然如同新婚般甜蜜,她從不掩飾自己的幸福和對老公的崇拜愛慕。
而老公「視她為公主」的疼惜尊重,則開發了Niki的潛力,讓從不下廚的她心甘情願洗手做羹湯,而且樂在其中。
不管男性怎樣看待自己,你若把他當成王子,他就會「變成」王子。同樣對女性來說,也會有變成公主的機會。
謝文宜提到,女性和男性所需要的支持不同,女性需要傾聽、分享和鼓勵,但多數男性並不知情,反而說:「我告訴你該怎麼做最好……」男性把他的觀察據實以告,卻讓鼓起勇氣坦露自己的女性覺得自己像個豬頭,非常受挫。
而男性好不容易做點什麼卻又被批評打擊,心裡覺得挫敗就不想做了。
男人的本質很溫柔,女性不妨試著去欣賞、接受他愛你的方式,然後不吝惜讚美他,讓他知道怎樣對待你。
真正的愛,不會傷痛
最重要的是,女性千萬不要陷入犧牲和角色扮演中。
史匹桑諾博士有句名言:「真正的愛,是不會痛的。」愛是自然的施與受,犧牲的人拚命付出,卻不能接受,久了也會精疲力盡。
尤其愛不是犧牲就可以換來的。譬如不少人被生活中「應該做」、「必須做」的事壓得喘不過氣,覺得自己不斷付出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頻問:「為什麼只有我變,對方永遠不用改變?」
如果你的改變只是為了交換對方有所改變,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好像一個人死命抱著你的大腿跟你要東西,你會給嗎?」謝文宜打比方說。
不如勇敢地認真地面對婚姻的問題,思考還有沒有理由去維持,若是有,不妨做個快樂的惡妻吧!《馴夫講座──幸福婚姻的七堂課》書中提到,當女人懂得放手後,變得輕鬆愉快,也讓男人知道該怎麼做,譬如有些先生甚至會主動接送太太上心理學的課程並照顧小孩。
「你為我做這些我覺得好幸福,」這是對伴侶最好的讚美。
然而剛開始改變時,你可能會覺得挫折連連,有時甚至連伴侶都會發怒生氣,覺得你是在藉讚美嘲諷他。謝文宜鼓勵說,還是要繼續不斷地去做:「任何人都可以用愛灌溉。」
最近她也將這種「心想事成灌溉法」運用到金錢上:每次淋浴時,想像水變成千元大鈔打在身上,心裡覺得很富足、開心,這種能量果真讓她常有意外之財。
有時她甚至會想像水花是一顆顆的紅心打在身上,覺得自己好多愛、好多能量,疲累感覺也一掃而空。
再次承諾的魔力
如何重新找回你對伴侶的愛意?栗原弘美坦承幸福婚姻的秘訣是「不斷的再承諾」。像她就與栗原英璋先生每年都再結一次婚。
栗原夫妻的想法是,人的一生固然是有一次穿上白紗禮服,但坦白說只是第一次結婚而已。
「我們可以和同一對象結婚好幾次,而且也有此必要,所以,每天都選擇對方當你的新郎,每次吵架時就重新選擇對方做你的伴侶。」
所以栗原夫婦的婚姻採取每年更新制,在結婚紀念日當天,弘美會拜託栗原先預定餐廳,在晚餐後,彼此互問:「今年也要結婚嗎?」
相愛到白頭並不容易,結婚後也會碰到外遇的誘惑,也是心理諮商師的栗原先生曾在課堂上對大家說,不必刻意切斷所有的吸引力,因為這樣也會看不到伴侶的吸引力。
複習心動的初衷
碰到令你喜歡的對象,不要發展成外遇,而是應該在心裡感謝這人,然後把這種心動的感覺,迴向到自己伴侶身上,並選擇再次跟伴侶承諾,這些他人身上的魅力,就會巧妙地轉移到伴侶身上。
謝文宜曾教一位學員想一個自己喜歡的偶像,先不論外表,純粹想想看他吸引她的地方是什麼。
女學員回答說,金城武孩子似的單純和天真,讓人覺得相處起來很愉快。
「那你覺得剛開始跟你先生在一起,最讓你快樂的是什麼?他吸引你的是什麼?」
女學員恍然大悟笑出聲來,因為當初先生吸引她的,正是這樣的特質。
史匹桑諾博士提到,承諾不但能轉化關係中的重大衝突,也能讓人感覺更自由。即使是死氣沉沉、看到對方就討厭的親密關係,只要雙方有一人開始做承諾,就能將彼此帶入更好的合夥關係中,再一次找回最初的心動感覺。
什麼是知見心理學?
由美國聖地牙哥恰克‧史匹桑諾博士和南西‧史匹桑諾博士夫婦所發展出來的心理學派。以領袖力、關係與靈性為主軸,強調個人改變的力量,以發現個人的願景、生存的使命、自我的才華為療癒的重要元素。
已取得訓練師資格的謝文宜說,知見心理學課程讓她跟老天(或神明)、以及人的聯繫變得愈來愈強。以前她很怕自己做錯決定,現在她相信「凡事有老天爺在背後撐著」,所以實在遲疑做不了決定時,她就丟銅板,結果通常也都不錯。
並且她發現一旦愈來愈確定自我的生命價值後,不知為何,爸媽也變得愈來愈快活、愈相愛,她與自己的伴侶也關係愈融洽,真是奇妙。
http://tw.mg30.mail.yahoo.com/neo/launch?.rand=0mmf7h6mq8k0m
標籤:
瀏覽次數:
103
人氣指數:
1503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性愛是神奇的萬能藥 到底能治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熱水泡腳勝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