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數度路過AMO,我經常見到人客買這家店的東西回去,未知其麵包蛋糕口味如何,在過了頭之後我又轉身往回走,想在這兒尋尋蛋糕之類的甜點,一踏入店內即知我錯了,在行至最裏面的點餐檯的短短幾秒鐘內,我即已環視該店,以及店內客人桌面上的點心,全然非我所欲。午餐尚未用過,在這兒打發也就算了。店員問我一人否,說是一個人得坐在吧檯云云,她指向靠著門邊的吧檯,我同她道了謝,轉身似往吧檯前去,結果我卻踏出門外走了。這家咖啡廳有單身歧視,令我印象很差,虧他們取得這麼好聽的名字。 義大利文AMO,意為愛情,我不小心走入了這個情境,發現裏頭沒有我要的,一切只能將就,並感受到令人不快的歧視......... 哈,這該說是我拒絕了愛情,還是愛情把我給踢了出來?
~~~~我叫做夏天尚未正式開始,而我已幾乎要和烏鴉一樣黑的一條謝謝小寫先生慷慨贈V的拉著裙襬轉圈圈的分隔線~~~~~~ 巴哈引自約翰福音裡的章節,把聖經裡頭關於耶穌受難的故事,全部寫成音樂呈獻給世人,這是他在萊比錫時期的創作,1724年首演。巴哈先生總共寫了五首受難曲,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聖約翰受難曲與聖馬太受難曲,而其中又以聖約翰受難曲的長度最長,全曲共約兩個鐘頭。為了表現三位一體,起始讚美主的合唱極為震撼,而獨唱中,敘述事件發生始末的說書人福音使者所佔比例最重,將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給敘述出來,而在他準備訴說一段事實或場景前,必定會有段弦樂器的演奏。除了擔任福音天使的男高音、演唱耶穌的男中音與飾演彼得與官員的男低音外,女高音與女低音皆是擔任聖詠的獨唱部分(巴哈當時與之前的時代,都是寫給女性唱的詠歎調),故獨唱的部分不多。 在神劇中,低音樂器使用的比重相當重,而每種樂器在劇中皆有其意義,比方說低吟的大提琴表示耶穌的腳步,跳躍的雙簧管表示愉悅,而低音管則表追隨等等。倘若沒聽過講座音樂會,大概不會知道這些樂器在整齣劇中被賦予的意義吧? ㄋㄟ,我說啊,巴哈這篇是拿來魚目混珠的,該文我於2010年已經貼過,若有見過者請不必來踢。 這是與巴哈同時期的大作曲家的作品,他在當時赫赫有名,名氣遠遠勝過巴哈。現在呢,除了他的器樂協奏曲之外,其他作品已經很少被拿出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