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4630
 ☆珍愛甄愛╭★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扎根知日教育 認識台灣日治歷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臨終切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鄭南榕與新國家運動
作者: ☆珍愛甄愛╭★ 日期: 2016.04.08  天氣:  心情:
我叫做鄭南榕 我主張台灣獨立!

台灣教會公報 2011-04-14

從耶穌受難得到啟發 用行動爭取公義實現 以生命死諫言論自由

【李信仁專題報導】耶穌受難前與學生共進逾越節晚餐,透露即將遭到背叛和死亡,這是「最後的晚餐」;台灣也有生前「最後家庭禮拜」,1989年4月7日為台灣自焚的鄭南榕從1月27日起「自囚」共71天,前義光教會牧師紀元德每週帶領鄭南榕做家庭禮拜,鄭南榕自焚後,長老教會發表牧函,提醒台灣人重新反省生死意義。

1988年12月10日鄭南榕在他創辦的《自由時代》週刊第254期刊登許世楷博士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不久後1989年1月21日收到高等檢察署「涉嫌叛亂」傳票,他拒絕應訊被通緝,檢警隨時都可能拘提偵辦;1月26日,鄭南榕為了堅持言論自由,公開宣布「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在雜誌社裡「自囚」不外出,辦公桌下放了3桶汽油,用膠帶黏著打火機,義工日夜駐守,防止檢警強行逮捕。

自囚71天當中,常有人前來探訪勸他不要犧牲,鄭南榕逐漸減少會客,紀元德與陳福住牧師、義光教會長老李勝雄、田孟淑等人每週到雜誌社舉行家庭禮拜。李勝雄說,鄭南榕和大家祈禱、讀聖經、唱聖詩,也會分享對聖經和信仰的看法,表情很堅定;曾經參與《自由時代》的義光教會林世煜、胡慧玲夫婦也曾經寫文章回憶「家庭禮拜中有許多人面對鄭南榕愈來愈坦然的笑容,轉身拭淚。」

1989年4月7日大批警察強行進入雜誌社抓人,鄭南榕點火自焚,以身殉道,當時他42歲,留下妻子葉菊蘭與女兒鄭竹梅。

4月19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關懷鄭南榕先生殉難事件牧函〉強調,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及關心台灣前途、主張台灣獨立而捐軀,他的行動打破台灣人民長久以來自私怯懦、貪生怕死的性格,但願透過他的殉難,喚醒千萬台灣人民沈睡的心靈。牧函同時提到,經過2個月的家庭禮拜,鄭南榕已明確追求基督信仰,期盼教會關懷為遺族代禱,積極參與爭取言論自由、司法獨立公正以及拓展台灣獨立自主國格。

鄭南榕生於1947年9月12日,那年發生228事件,許多人愛稱他「Nylon」,1981年初他在《深耕》、《政治家》等黨外雜誌發表文章,1984年3月12日創辦《自由時代》以「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為理念,為了對抗政府查禁而登記18張執照,突破國民黨政府言論控制,揭發政治黑幕,對黨外運動提出建言,屢遭查禁,隔週用新的名稱上市,直到鄭南榕自焚後半年才停止,在5年8個月期間共出版302期。

1986年,鄭南榕策劃「519綠色行動」龍山寺靜坐抗議戒嚴,是台灣首次「反戒嚴」群眾運動,同年6月市議員張德銘控告違反選罷法,鄭南榕因此入監,1987年1月24日出獄。

葉菊蘭說,鄭南榕出獄第1句話是「今年是40週年,怎麼沒有行動?」親友感到詫異,原來1987年是228事件40週年,鄭南榕始終掛念。1987年2月4日,鄭南榕與李勝雄、陳永興發起「228和平日促進會」並擔任召集人,要求國民黨公布真相,平反冤屈,2月15日鄭南榕與林宗正牧師、黃昭凱長老在台南市發起第1場228和平日遊行,打破40年來的禁忌,之後228和平運動在各地展開。

「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1987年4月18日鄭南榕演講公開主張台獨,呼籲解嚴和廢除國安法,7月15日戒嚴令終止,即使解嚴他仍持續行動,參與「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聲援」,積極宣揚台獨理念。

今年是鄭南榕殉道22週年,網友發起「把Nylon的信念貼出來」活動,喊出台灣獨立主張,3月31日鄭南榕燭光紀念晚會在台南成大舉行,因鄭南榕曾經短暫就讀成大工程科學系,在成大懷念鄭南榕別具意義,4月7日在鄭南榕自由之翼紀念墓園舉行追思會,提醒台灣人繼續追求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
吳文參與生前禮拜
耶穌受難為啟發 自焚為台灣獻身

【方嵐亭專題報導】「自己教這麼久的生死學,但到現在想來還是很難過。」參與鄭南榕生前家庭禮拜的吳文牧師表示,當年從1月份國民黨政府揚言要拘提人稱「Nylon」的鄭南榕,這位視死如歸的建國鬥士就不斷的透過各種管道對外表白自己的心志:「國民黨抓得到我的屍體,抓不到我的人。」

吳文分析鄭南榕的思想,稱他主張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以哲學訓練探索死亡,雖自焚前未接受幾位朋友相勸受洗,卻已經從耶穌的受難,明志為台灣獻身。「對這位外省人如此的愛台灣,身為本土的台灣人要感到慚愧。」

「大家都知道那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從1989年2月開始起每個禮拜1次的家庭禮拜,由北、中、南的牧師輪流到鄭南榕家中,禮拜的位置在客廳,隔了一牆一門就是Nylon的辦公室,辦公桌下是連妻子葉菊蘭都不能去動的汽油桶和打火機。

吳文表示,他參與的家庭禮拜現場氣氛十分凝重,沒有人在做什麼寒暄,Nylon的話也很少;禮拜的程序十分平常,參加的弟兄姊妹很清楚,唯一能做的就只是陪伴他走人生的最後一程。1989年4月7日一早接到台北傳來侯友宜攻堅、鄭南榕自焚的消息,就只能抱著「早知這一天的到來」心情,立刻出發北上。

隔年開始,每逢4月7日吳文一定寄卡片給鄭南榕獨生女鄭竹梅,直到她成年;他告訴竹梅那是她「太陽爸爸」的紀念日。22年過去了,想到老友Nylon心中滿是惆悵的吳文,再一次肯定建國烈士鄭南榕,指出,今日我們可以為228走上街頭;在國會、在民間為228家屬談賠償;白色恐怖得以平反,哪一項不該記在Nylon身上一筆?
李勝雄寫下公開信
遵行上帝的公義 不分省籍作兄弟

【李信仁專題報導】鄭南榕好友兼戰友李勝雄長老曾力勸他打消以身殉道的念頭,鄭南榕拿出《韓國學生運動史》一書表達堅決意志,李勝雄才知道「鄭南榕是玩真的!」鄭南榕自囚71天,李勝雄經常到雜誌社探望,並一起做家庭禮拜,看到鄭南榕禮拜中發言神情,以及辦公桌旁放著汽油桶,李勝雄才明白鄭南榕心意已決。

有天李勝雄、陳菊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司馬晉(James Seymour)一起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住性命可以繼續對抗國民黨,鄭南榕沈默不語,靜靜聆聽3人勸說,突然轉身從書架拿出自家雜誌社出版的《韓國學生運動史》,書中記載韓國學生、工人不惜自焚控訴不義,喚起人民覺醒,此後,李勝雄等人更清楚鄭南榕用肉體之軀對抗政治迫害,拒絕黑獄屈辱的信念。

在李勝雄的心目中,鄭南榕是與耶穌同行的人,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殉道後不久,李勝雄寫下〈給一個至死擇義固執的兄弟的公開信〉提到,鄭南榕在最後一場家庭禮拜公開表示「最敬仰耶穌為世人犧牲的精神,是在世對人,也是對上帝的最後陳述!」李勝雄說,鄭南榕不只口裡承認、心裡相信,更遵行上帝旨意為義和真理而死,「雖然鄭南榕尚未受洗,已是我主內的兄弟了!」

回想鄭南榕,李勝雄引用聖經約翰一書2章29節:「你們曉得基督是公義的;所以,你們應該知道,遵行公義的人就是上帝的兒女。」以及馬太福音5章10節:「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他說,鄭南榕為追求台灣獨立和言論自由受到壓迫,是個合乎上帝公義的基督徒,而鄭南榕是「外省囝仔」投入台灣獨立,不分族群,大家都是台灣人,現在台灣獨立腳步要更積極,台灣早日建國,使自由人權長存。


黃昭凱用照片記錄
提前參與告別式 影像憶理想性格

【李信仁專題報導】最近在網路上貼出鄭南榕「自囚」期間家庭禮拜照片的黃昭凱長老說,鄭南榕為台灣獨立與言論自由獻出生命,如同耶穌受死,當年帶隊攻堅的警官侯友宜的角色類似彼拉多,內心感受耐人尋味。

「1989年2月23日的家庭禮拜是我最後一次見到鄭南榕,這是場提前的告別禮拜。」黃昭凱回憶,鄭南榕自囚期間很少會客,他和林宗正、吳文牧師從台南北上參加禮拜,參加者很難勸阻鄭南榕燃燒自己做「活祭」,大家心情很矛盾,沒有熱烈的寒暄交談,只能祈禱上帝使國民黨軟化,停止迫害。

黃昭凱拍了幾張照片,紀元德牧師、陳福住牧師、陳啟應牧師、田孟淑長老、現任高雄市長陳菊等人與鄭南榕圍坐,輪流祈禱、唱聖詩。

鎮暴警察4月7日到自由時代雜誌社圍捕,帶隊的是中山分局刑事組長侯友宜,目擊者與記者向黃昭凱透露,侯友宜與警員非法毆打雜誌社職員,強行攻堅,鄭南榕自焚身亡,侯友宜禁止記者與家屬進入,強調拘捕是「奉命行事」。不過,黃昭凱認為,侯友宜仕途順利,當他看著勳章,想起當年逮捕鄭南榕,也許會覺得一輩子不安。

1984年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發行,黃昭凱是台南總經銷,兩人密切往來而,黃昭凱認為,鄭南榕「涉嫌叛亂」一事並不單純,因為鄭南榕很早就翻印江南的《蔣經國傳》,公開蔣家黑幕,早已觸怒當道,即使1989年李登輝當總統,但情治系統掌握大權,一定要抓到他。

黃昭凱說,鄭南榕不求公職,有強烈的理想性格,辦雜誌罵國民黨也批判民進黨,有些黨外同志也覺得他很難相處,他的犧牲更加速獨立建國的腳步。
耶穌、受難、建國行

【特稿╱羅光喜】按新約描寫,耶穌遭羅馬官兵逮捕、凌辱並釘十字架,受苦至極。耶穌可以不走這條路,可是祂卻執意到當時殖民首府耶路撒冷受害。他能在猶太會堂敬拜或建立教會,卻堅決在羅馬帝國中宣揚「上帝國」福音。最後被羅馬巡撫彼拉多以叛亂罪名處死。主為什麼這麼做?
1.主的國在世又不屬這世界

這世界是黑暗,不認識祂也不接受祂(約翰福音1章5~11節),因此耶穌說:「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hellip&hellip」(18章35~36節)上帝國一直是主耶穌傳福音的主題,它不屬這世界,卻又在「你們心裡(或中間)」(路加福音17章21節)。當世界如羅馬帝國喜於併吞他人時,主的國卻是一個「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捨的。你們這樣做來記念我。」的宴席(22章14~20節)。當羅馬享受不平等階級帶來的利益時,主給門徒的國卻是大的要服事小的(22章24~30節)。

2種國度的衝突關鍵在價值,羅馬重奢華,神國卻「不在於飲食,而在於聖靈所賜的公正、和平、喜樂。」(羅馬書14章17節)世界常喊著該撒、帝國、榮譽、勇敢等口號,但聖靈之果的生命卻是「博愛、喜樂&hellip&hellip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章22~23節)神國在世又不屬世,乃在去除人王私慾,迎向神性的恢復。
2.建國行:以自我犧牲代替暴力相向

主說,「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度屬這世界,我的臣民一定為我爭戰,」(約翰福音18章36節)指出建國的方式不以武力為之。耶穌的建國行,是用自我犧牲。耶穌被本國人陷害,遭外來殖民者行刑;但上帝卻將之視為對祂的獻祭,對世界的救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本著基督福音救台灣的信念,發表《人權宣言》期待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必須以耶穌之愛做為國家價值,也當如耶穌「通過疼及受苦,來成做向望的記號」。門徒可以像耶穌遊行到殖民首府被逮捕殺害,卻不能用軍隊或暗殺型暴力進行。因為,以暴力建國,有建等於沒建。
3.從世上國邁向神的新天新地

教會傳揚上帝國,何以還主張台灣國呢?按加爾文說法,教會與政府乃上帝恩典施於世上的2個管道,互不隸屬,但卻互補。政府有護衛教會宣揚真理之責,而教會則有提醒政府執行上帝公義仁愛之義務。最後完滿於「統治宇宙的大權已經屬於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了」(啟示錄11章15節),並在新天新地中「世上各國都要藉著這光行走」(21章24節),歸榮耀與神。
期待新而獨立的台灣國

【方嵐亭╱特稿】「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炯炯有神的雙眼,抿著嘴的笑臉,不妥協而有力的手勢,就是這樣瀟灑堅毅的表情,用簡短的13個字讓1987年4月18日的金華國中,萬頭鑽動的苦悶群眾鼓掌叫好,解放地吶喊。但也註定這位英雄要用血肉模糊刻劃台灣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新頁,用麥子落地的精神讓20幾年來的台灣在獨立建國的道路上聚集志士。他用行動回應基督的思想,死亡真的不是一切的結束,而是新時代的開始。

有擔當的《自由時代》雜誌總編輯鄭南榕(Nylon),在那個時代義無反顧的刊登台灣新憲法草案被處以叛亂罪,下決心的文字自由殉道者鄭南榕,學習當年耶穌進城,選擇自我犧牲。戒嚴的時代,他想出登記18張執照的方式對抗國民黨當局的查禁與停刊。在後美麗島時期,5年8個月共302期的《自由時代》系列雜誌,鼓舞著噤若寒蟬的世代開始鳴唱,推動著久蟄之人心大興奮,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湧著解嚴、228平反、台灣獨立,誓要沖垮禁制人心自由的外來獨裁統治政權高牆。

對新聞品質要求嚴謹、不打折扣的鄭南榕,卻也是記者最大的後盾。當記者遭到恐嚇感到惶恐時,他除了安慰記者不要怕之外,也對記者讚賞遭人恐嚇是有威力的表現,立起「如果是事實就不要害怕」的典範,他的無懼在自囚71天後自焚,不容任何人有所懷疑。

Nylon,你走了22年,大家會永遠緬懷你用生命爭取來的百分百言論自由,會記得你唱「舞女」影射台灣未能當家作主的悲哀,繼續「獨立、獨立、獨立」的追求,直到新而獨立的台灣國到來。

鄭南榕與新國家運動
李勝雄
2005/04/07 第期

鄭南榕在16年前的今天,以犧牲自己的身軀,目的不只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如果只是爭取言論自由,他可像以往打破雜誌被查禁沒收次數的世界紀錄,用換雜誌名稱及發行人繼續奮鬥。不必以自焚殉道的悲壯方式,捨棄親人好友離開人世。

因為言論自由固然是重要的基本人權,但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尤其是最受限制及迫害的言論,乃是對改變政治的人事與制度為目的之主張。從228事件、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的政治迫害,可以明顯看出獨裁專制的政權,是針對其言論的目的,而非言論自由本身。在戒嚴時代、人民可以海闊天空大談風花雪月,談情說愛,或是生財之道,均有言論自由而無任何危險可言。

然而,南榕殉道的起因,是刊載許世楷博士的台灣新憲法,而被國民黨當局以叛亂罪法辦。他膽敢冒險,以最受忌諱的台獨言論,不是單單為言論自由而已。這可以由他與黃華等同志發起「新國家運動」的過程,足證他不是徒言而不行,也是以建立台灣新國家為目的而赴湯蹈火,用真正不怕死的行動以明其志。今日我們追思南榕,以自由之愛為題,必須包含對台灣之愛。聖經記載:「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南榕愛台灣,要建立名實相副的獨立自由的新國家,這才是他真正的遺志。

如果南榕今日仍在世,他必然不會再辦已有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刊物,而是繼續他的新國家運動。面對不再是國內政權的迫害,而是國外中國日益加劇的武力威脅。以他不怕死的精神及行動,必使一提台獨,就怕中國武力犯台的人無地自容,尤其對投奔敵營,損害國格尊嚴,或怕死而作違背良心之論,置台灣人民的尊嚴及安全於度外之輩,必甚為不齒與憤怒。

台灣從未受中國的統治,擁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及軍隊,並由與中國無關之台灣人民直接選舉代表國家元首的總統,以及代表全國民意的立法委員,實已有獨立主權的事實。但是在國際上卻仍得不到正式全面的法理上獨立國家的名位。尤其,自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以2758號決議,已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際法地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以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成為國際不承認的虛有國名,至今尚非名正言順的新國家。

今日我們紀念南榕,最有意義的,除了繼續維護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為台灣永不改變的基本人權外,更要完成他的遺志,也是台灣人的共同願望,要建立免於外來政權統治的新國家,永遠脫離中國的威脅及併吞。否則不但不能建立新國家,也將失去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因此,將舊有且已名存實亡的「中華民國」,建立新而獨立、名副其實的「台灣國」,以慰南榕在天之靈,使台灣人民真正出頭天。

(作者為律師)


是誰說鄭南榕扔汽油彈!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莊榮宏
2016-04-08

鄭南榕為了捍衛言論自由,於警察登門拘捕時斷然自焚,在熊熊烈火中,如花朵般殞落,但這朵花化作春泥,開出千萬朵自由之花,在他犧牲廿七週年的昨天,全國各地都有紀念活動,蔡英文甚至宣示新政府將明訂這一天為「言論自由日」。

這是人民耗費廿七年才走到的轉型正義的一小步,這廿七年間,人權和自由依然遭到無情打壓,公權力和學術界都藏著幫兇,有的始於污衊,有的出於無知。

從死亡的那一天起,鄭南榕就遭污名化,登門拘捕他的派出所主管張奇文說鄭南榕扔出兩顆汽油彈,將他打成暴力份子。兩年前,仍有成大歷史系教授王文霞將鄭南榕污名化為「自殺炸彈客」。

王文霞後來道歉了,但張奇文從未致歉,反而在他當分局長後,處理學生衝進教育部抗議事件時,悍然拘捕執行採訪的記者,不准發稿,連打手機向報社和家人報平安都不行,這種踐踏人權、戕害新聞自由的手段,宛如戒嚴復活,但張奇文居然超越其他分局長,被警界簽報升官,這等於鼓勵警察「對人民要強硬,向張奇文看齊就能升官」,這是再一次踐踏人權。

憑良心說,並非每個警察都像張奇文,也有溫和冷靜處理群眾事件者,像太陽花學運期間北上支援的保五總隊,在當時總隊長黃宗仁約制之下,就沒有把人民看作敵人,從而降低緊張,平和收場。可惜如黃宗仁之流,終究是鳳毛麟角。

多數警察將請願人民視如大敵,棍棒伺侯,拖入私刑,這是警察教育出問題,也是帶隊官的素養不足,新政府應檢討警察大學、警察專科學校的教材,注入民主養分,學習尊重新聞自由,別再把人民當成敵人。(莊榮宏)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談


《星期專論》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2014-01-26

◎ 王美琇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鄭南榕在獄中的記事本封面,寫下杜甫的詩。彷彿預言著自己的命運。二十五年後的今天看來,鄭南榕烈焰焚身的意義和生命哲學似乎依舊是寂寞的。

踏尋著烈火的灰燼和許多人的疼痛記憶,讓我們慢慢走回歷史場景吧。
以自焚捍衛價值和信念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日,鄭南榕於他創辦的雜誌「自由時代」週刊上,刊登了許世楷先生寫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引起國民黨的強烈震撼。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他因意圖叛亂罪收到法院傳票,鄭南榕拒絕出庭並發下誓言:「國民黨只能抓到我的屍體,抓不到我的人」,開始在雜誌社內展開自囚行動。

其間國際特赦組織曾來電關切,鄭南榕回了一封信。他說:「目前本人拒絕因『涉嫌叛亂』出庭。本人確信在真正的民主政治中,不得因非暴力方式表達非暴力政治觀點而冠以叛亂罪嫌。從現在起,我將自己『關』在辦公室內,並照常編輯本社週刊,以此種非暴力的方式表達本人對此『叛亂案』的抗議。」

一把打火機和三桶汽油桶伴隨鄭南榕整整七十一天,直到四月七日員警衝入雜誌社時,他點燃火苗將反鎖在總編輯室的自己活活燒死。

在自囚期間,他在雜誌上寫著:「爭取正義與公理當即知即行,而非坐待統治者時緊時鬆之際,思謀或激進或保守的行動。」他劍及履及的行動哲學,在死前一刻依然像百年雕像般堅固不移。

已故的陳定南先生曾經描述鄭南榕:「半個世紀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鄭南榕那樣,能夠在短短五年之內,數度引導台灣的歷史走向,使台灣更接近民主與自由的境地,這就是他的不凡之處,也是他對兩千萬同胞的遺愛。」
用生命衝撞出民主自由

一九八四年鄭南榕創刊「自由時代」,並以此做為反抗基地,開始展開衝破戒嚴鐵蒺藜的震撼民主之旅。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九日鄭南榕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戒嚴統治三十七年,台灣史上第一次出現「反戒嚴群眾運動」;一九八七年二月四日,他和陳永興、李勝雄等人發起「二二八和平促進日」,並在二月二十五日,和林宗正牧師、黃昭凱領軍在台南展開四十年來的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遊行,正式衝破長達四十年的二二八禁忌;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在北市金華國中「反國安法」演講會中,他公開主張:「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一九八七年九月策劃「蔡友銓和許曹德台獨案聲援活動」;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與黃華等人推動「新國家運動」,巡迴全國傳播台灣新國家、新憲法、新文化的思想啟蒙;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雜誌上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最終在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鄭南榕以烈火焚身拒絕被捕,以死亡捍衛「百分百不容被侵犯的言論自由與思想價值」。

鄭南榕用生命做為代價,強力撐開了被國民黨戒嚴統治四十年的禁錮的社會和心靈,促成了一九九○年三月的野百合學運,以及一九九一年李鎮源和陳師孟發起的「廢除刑法一○○條」行動等。當時的李登輝前總統順勢而為啟動民主改革,先後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取消海外黑名單返台禁令、國會全面改選等。台灣就此開啟了新一頁的民主時代。

用生命衝撞出民主自由的空間,以自焚捍衛尊嚴和價值信念,這種高貴的生命情操和實踐哲學,恐怕不是成大王文霞之流所能理解,他們更像是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所說的「邪惡的平庸」吧。
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去年我曾和葉菊蘭女士談起這段往事,雖然經過二十四年了,她依然淚流滿面。葉菊蘭說:「我和竹梅直到南榕自焚十年後,我們才能夠談爸爸,母女兩人談到抱頭痛哭,彷彿十年的壓抑委屈一舉傾瀉而出。」

葉菊蘭告訴竹梅:「爸爸拋棄了我們,傷害了我們,但是他為了捍衛理想和信念,用最激烈和最痛苦的方式把自己活活燒死。他對我們雖然殘忍,但他用這麼痛的方式燒死自己,其實他對自己更殘忍。所以我們要原諒爸爸,而且要理解他為什麼非如此不可。」

在鄭南榕自囚期間葉菊蘭曾問他:「你如果就這樣走了,我們以後該怎麼辦?」鄭南榕沉默片刻,輕輕地回答:「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訣別人世前鄭南榕曾對友人說:「未來發展是難以逆料的,但我始終堅信,唯有靠人民力量的全面覺醒,台灣才會有公理正義真正降臨的一天!」

鄭南榕用生命寫完最撼動人心的詩篇,身為台灣人,這一課「鄭南榕」,你不能不知道;而他所未完成的歷史課題,就由我們來書寫吧。我想,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作者王美琇為專欄作家)


應該補修的公民第一課
──我們的「國家」是什麼?

◎ 王美琇

台灣社會把許多不正常現象視為正常,已經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在充斥著國家謊言的十月裡,拆穿所有的「國家」謊言,拒絕繼續麻木不仁,是讓自己「活得比較正常」的一種方式。

本月初,馬英九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說:「中國大陸是中華民國的領土。」除了自由時報曾提出批判外,大多數的媒體都視而不見。如果台灣是一個正常國家,這種情況會發生嗎?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一個國家元首,對於「國家」主權領土的認知如此錯亂?為什麼我們可以在如此錯亂的「國家」意識裡,繼續若無其事的生活,然後自稱自己是公民?究竟,我們是哪一個「國家」的公民?

被刻意隱瞞的國家真相

「認識自己的國家」,原本是我們在小學就應該知道的「常識」,是作為一個正常國家的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所以今天我想要談的,或許是每個台灣人民都應該補修的「公民第一課」:我們的「國家」是什麼?

我們的「國家」到底是什麼?台灣?中華民國?世界性運動比賽中,你曾經聽過一個國家叫台灣或中華民國嗎?沒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家俱樂部「聯合國」的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中,是否有個國家名叫台灣?也沒有。以「台灣」為名的國家,還沒有在國際社會誕生;「中華民國」在世界舞台上早已經死亡。目前我們的國家名稱有七、八個,而且,在中共強力運作和馬英九的默許下,正在被改為「Chinese Taipei」(中國台北)。請問這個國家正常嗎?

還有,為什麼馬英九會說:台灣和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現實關係」?什麼是「現實關係」?馬英九眼中的「國家」是什麼?他的國家想像又是什麼?究竟我們的「國家」出了什麼問題?

這是一個被刻意隱瞞了六十年的真相。讓我們一起打開有關「國家真相」的潘朵拉盒子吧。

中華民國只能鎖在台灣使用

第一個國家真相是:目前的國號「中華民國」,是一個只能鎖在台灣使用的國家名字。走出國門,全世界所認定的China(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是中華民國(ROC)。這已經是世界通行的政治常識,也是政治現實。但是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拒絕接受,他們認為「中國」是指中華民國。馬英九現在正使用這個「超現實」的國家謊言,繼續統治台灣人民。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從中國流亡遷佔台灣後,沒有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強行將「中華民國」國號、國旗、憲法等放在台灣人民頭上。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在國際上正式宣告死亡。後來,「中華民國」變成只是用來欺騙台灣人民、捍衛國民黨中國法統的國家名字。

甚至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的國家想像還是──中國。他們認為中華民國代表中國,這是不能撼動的「法統」。由於這個悖離世界常識和政治現實的法統,讓台灣人民被集體綁架在「中華民國」下,無法以「台灣」之名,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國家。

中華民國憲法是最大的謊言

第二個國家真相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島上最大的謊言,也是政治亂象的始作俑者。

目前,這部中華民國憲法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包括全中國,只在後來的憲法增修條文中,將「政府治權」鎖定在台澎金馬。國民黨根據這部憲法制定「兩岸關係條例」,把兩岸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訂定之。所以在中華民國憲法下,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地區」,這就是馬英九說出「台灣是地區」的由來。換句話說,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所認知的「國家」,並不是台灣,而是中國(它的假名叫中華民國)。

然後,根據這部憲法,國民黨政府制定了教育政策,編纂充斥著大中國意識的國文、歷史和地理教材,讓台灣人民在受教育過程中,完全與自己生長的土地脫節,對自己的土地全然陌生、卻對遙遠的中國寄予感情和想像。現在,這種錯誤的大中國教育仍在繼續殘害我們的下一代。請問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不教出一批批國家認同錯亂的人民?

台灣和美國都是移民社會,但是美國的建國元勳們,並沒有把國家想像定位為「英國」。他們創建了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創立了一部新憲法,制定以美國國土為本的憲政體制和教育政策。以至於,縱使有世界各地的移民進入美國,卻能在第二代落地生根後,成為真正的「美國人」,並且誓言效忠美國。他們沒有錯亂的身分認同與國家認同。

中國國民黨編造六十年的國家謊言,造成今日台灣人民國家認同的錯亂、憲政體制的混亂和政治紛爭的永無休止,也造成「國不成國」的困境。我們的現在和孩子們的未來,都被困在其中動彈不得。

徹底終結台灣最大詐騙集團

紀伯倫在【先知】一書中寫著:「如果不是你們自己的自由之中殘存著暴政,在你們的驕傲之中隱藏著羞愧,一個暴君如何能統治一群自由而驕傲的人民?」

我想問的是:一個領土主權認知如此錯亂的總統,怎麼有資格統治一個國家?一個昏君如何能統治一群自由而驕傲的人民?一群自由而驕傲的人民,如何能忍受自己的國家「國不成國」?我們真的是自由而驕傲的人民嗎?或者只是逆來順受、懦弱投機的奴化之民?太多的疑問,太多的不正常,每天都在台灣上演,而我們依然視而不見。我們能稱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嗎?

所以,讓我們重新回到公民第一課吧。如果你和我一樣,願意在這塊土地上,重建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做一個負責任的、自由而驕傲的台灣公民,那麼我們最重要的公民第一課,就是:徹底拆穿虛假的「中華民國」神話;徹底終結台灣島上最大的詐騙集團──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吧!

唯有中國國民黨和馬英九的謊言統治徹底瓦解,讓一切回歸真實,台灣才有可能脫胎換骨,開啟百年維新之治,建立一個以「台灣」為名、名符其實的新國家!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2008/10/19「星期專論」 作者為政治評論家)


徹底的台灣維新運動

2007-11-22 06:00

■ 王美琇

我在山上眺望。台東美麗的海岸弧線盡收眼底。山海故土依舊,一個聲音在心裡吶喊:「這是我的故鄉,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國家!」

如果,不曾仔細研讀台灣人幾百年被殖民的歷史;如果,不曾用心體會先祖先烈用生命爭取「台灣人當家做主」的心路歷程,腳下的這片山河沒有意義。就會像曹興誠和馬英九一樣,永遠無法理解台灣人「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國家」這種百年孤寂的渴望。

「他者」的不同在此。因為缺乏台灣的歷史感和強烈的土地歸屬感,「他者」所無法了解的,正是台灣人代代相傳的心靈圖像─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

二次戰後,日本從一片廢墟歷經近二十年的奮鬥,才展開經濟成長的飛翔羽翼。這段「從零開始」的艱困時期,如果不是全體日本人抱持著「只要努力,日本一定能迎頭趕上」的意志和決心,日本的戰後重建不會如此宏觀迅速。同樣的,明治維新初期的國家亂象,若不是幾位雄心壯志的政治家和知識份子,同心協力為國圖謀,也不會開展百年維新大業。這是一種民族大氣,一種集體奮戰的勇敢心志,最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國家。

回頭看看此刻台灣。面對困境的我們,又呈現什麼樣的民族心靈?唱衰、咒罵、怨懟和自我否定。存在這樣的在野黨和人民,不可能建立一個偉大的國家。此時此刻,我們需要一個清新的聲音,來自社會的意見領袖或未來國家領導人的謝長廷,誠懇而有力的告訴台灣人民:「讓我們一起努力,共渡難關吧!」世界性的原物料和石油價格上漲、M型社會現象等危機,台灣無法倖免,與其怨懟咒罵,不如捲起袖子,抱持著「只要努力,台灣一定能迎頭趕上」的決心,拿出上一代教導我們「不怕吃苦」的台灣人精神,全體人民上下一心奮鬥到底,我相信,國家景象將會從此改觀。

國民黨統治台灣五十年,嚴重扭曲了台灣人的價值觀和國家認同;過去七年,他們的全面反撲也對民主深化造成重大傷害。馬英九為首的黨國威權遺緒,如果重新掌握政權,所有中國意識形態的教育文化和憲政體制將全面回籠,不僅台灣意識可能出現大退潮,台灣與中國也會以「經濟統一到政治統一」的形態具體實踐。這是可以預期的結果。這個惡靈般的中國屬性政黨如果沒有徹底瓦解或徹底台灣化,我們要邁向正常國家幾乎不可能。

我不了解謝長廷「台灣維新」的具體內容,不過我認為,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徹徹底底的「台灣維新運動」,一個從民族性、價值觀到國家建構徹底翻新的運動,讓台灣能夠脫胎換骨,蛻變成為一個現代文明的進步國家。

「台灣維新運動」是一個巨大的國家重建工程,不是謝長廷一個人可以完成。明治維新的成功也是整個時代的政治家、知識份子和民眾齊心努力,始得完成。國家志業不是謝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其要求或期待謝一個人,不如大家一起動起來:經濟學家提出經濟遠景、政治家和學者規劃新憲政體制、文學家和藝術家推動心靈改革與土地認同運動等。

共同形塑大環境的氣候,帶動整個國家前進的方向,讓「台灣維新運動」成為一個國民運動。大時代的運動需要有識之士的全力投入,才能匯集成為沛然莫之能禦的大潮流,席捲整個社會和人心。

唯有展現台灣人的民族大氣,展現集體奮戰的勇敢心志,我們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努力,共渡難關,共同建立台灣新國家吧!(作者為北社副社長)


《星期專論》國家的品格

2013-11-17
◎ 王美琇

國家的底力,來自全體國民,包括生產力、創造力和國民品格等。其中以品格最為重要。國民的品格,決定國家的品格。國家的品格所展現的文化底力,決定一個國家是否能贏得世人的尊敬,和國家大小無關。

國家的品格就是國魂,國之靈魂。目前,台灣的國魂正在加速崩解中,這是台灣內部最大的危機。
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馬英九執政以來,從國家元首、行政院長、部會首長,乃至檢察總長等,皆向全體國民做了最壞的示範,包括:說謊、狡辯、硬拗、死不認錯、不負責任等種種敗德的行為,一再重演國人眼前。以至於食品安全出問題時,這些廠商負責人有樣學樣,做傷天害理的事、賺黑心錢,他們不覺得良心不安;被逮到時,他們也意圖說謊和卸責,絲毫沒有悔悟的羞恥感。

這些政商界的領導者都是台灣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人物,集權力和金錢於一身,可是他們所展現的品格是如此低劣,如此敗壞、污染整個社會,我們又該如何期待台灣能夠向上提升?如何期待台灣成為進步文明的國家?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吧。幾年前,日本新聞曾報導一對雞農夫婦因為隱匿雞瘟而讓飼養的雞流入市場,造成市民中毒或病,這對夫妻非常內疚自責,後來兩人在自家上吊自殺、以死謝罪。這是一種愧對國人的羞恥感。二○○六年四月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駐中國的外交官在上海中了美人計,被中國要脅交出日本外交機密文件,這位外交官不願出賣自己的國家,最後跳樓自殺。他在遺書中寫著:「不想出賣祖國,只好選擇這條路。」以死維護了他最後的尊嚴和恥感。

前年三一一大海嘯後,從NHK新聞我們看到,災區難民排著長長的人龍,沒有暴動、沒有嘶吼謾罵,所有人都井然有序又安靜地等待著領取救濟用品。國難時更能看見國民的品格。日本人所展現的國民品格,被全世界媒體不斷傳頌,讓世人驚讚不已。
武士道精神影響日本

究竟日本人這種異於尋常的國民品格從何而來?「國家的品格」一書作者藤原正彥說:「日本的國魂主要是來自情緒和形。」情緒,指的是對於大自然的纖細感受性和懷舊情緒。所謂「懷舊情緒」又蘊含四種愛:家族愛、鄉土愛、祖國愛和人類愛。而影響日本人最為深遠的「形」,就是判斷行動基準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從幕府時代以來,一直都是日本人行為和道德的依循基準,其中包含了誠實、自制、忍耐、正義、勇氣和惻隱之心等,以及「名譽」和「恥」的意識重於生命的價值。這種武士道精神,長久以來形成了日本人的道德核心。

藤原正彥指出,在長達兩百六十年和平的江戶時代,武士道被洗練成為武士道精神,透過話本、淨琉璃(庶民演劇)、歌舞劇、講談說書等方式,普及到一般庶民之間。本來只是武士階級行動規範的武士道,變成了所有日本人行為舉止的準則。

國民的品格深深影響國家的命運。由於日本人極為特殊的國民性,使得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僅僅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經濟現代化、民主憲政革命和維繫國家完整的民族革命等三大宏偉浩大的工程,讓日本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二次戰後,日本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奮力一搏,三十年間日本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就是「國魂」的力量。

我舉日本為例,並不是指日本人完全沒有缺點。沒有任何民族是完美的,有反省能力的民族才能持續進步。「武士道精神」幾百年來形塑著日本國民的品格,讓日本的國家品格變得與眾不同,在世界上獨樹一格;當然也成為評估日本整體國力時,不可忽視的文化底力。
「創造性破壞」扭轉未來

反觀當今台灣和中國。台灣人和中國人雙雙在兩個威權政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超過半個世紀的統治和重污染之下,國民的品格都呈現劣質狀態。

居上位者貪官污吏、謀權斂財,下位者短視近利。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台灣發生食安問題和軍官、台商相繼叛國的國安問題,只不過是敗德的馬政權和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惡果罷了。

台灣目前正處於「創造性破壞」的階段;處於一種跨越斷層的狀態。如果我們決心要改變台灣、扭轉未來,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努力扮演揭弊者和批判者的角色,包括媒體人、公務員、知識份子和公民等。我們要用滴水穿石的行動來進行創造性破壞,揪出這些齷齪惡行,讓誤國誤民的奸商政客和賣國賊們無所遁形,把他們一舉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台灣才有一個全新改變的可能。

我們要結合所有進步公民的力量奮力一搏,一起推動台灣的重生。歷史必須翻過一頁,讓台灣蛻變成為一個有品格的文明國家!

(作者王美琇為專欄作家)


小英準總統,請再想想 ◎王美琇 ◎自由時報 04-03-2016


你的靈魂必須自由,因為那是唯一的自由。

──奧修(OSHO)

小英準總統,新政府即將任命教育部長,您說「能夠跟產業溝通」是重要條件考量。您的這句話,讓我坐立難安。

「能夠跟產業溝通」,是您對教育的未來想像?您的教育定位是為了「拚經濟」嗎?希望這只是我的誤解。

縱使多數民眾都支持您的五大產業再造與創新經濟,期望台灣能夠積極發展自主性的經濟,讓國家重新壯大起來。但是我認為,這一切都不應該是「教育的目的和定位」。
挪威的誠實小故事

先說個小故事。挪威的奧斯陸銀行在二○一一年發起一項活動,事先他們沒有公告活動內容,只是將十個分別放入兩百五十挪威克郎(約一千三百元台幣)的小錢包,隨機丟棄在市中心不同的角落。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測試當今的挪威人是不是還保有「誠實的美德」。

原本銀行的人認為能取回若干個錢包就很安慰,後來十個分散各地的錢包全數都被交給警方,之後又轉交給銀行。銀行公布消息後,再以錢包的十倍獎金贈予那些拾金不昧的路人。這個活動讓挪威人津津樂道。

曾在台擔任記者、現旅居挪威的李濠仲說,「誠實不欺」是挪威最重要的教育基礎。從小到大,倡導誠實價值的課程無所不在,甚至大學也有必修的「道德課」。挪威人希望,下一代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更必須懷抱道德良心做事,諸如工程品質不能偷工減料、不得因商業利益而傷害環境或人民、不能官商勾結等。

舉這則故事,只是想請教小英準總統:品德教育重不重要?食安頻頻出包、工程品質堪憂、軍官出賣國家、街上隨機殺人等,這些不都是我們的品德教育出了問題?究竟教育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教育出「很會賺錢的機器」或「很有成就的人士」?還是為了讓人擁有高尚的品格、自由而獨立的心靈,在快樂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而尋覓到可以回饋社會的方式?
教育決定靈魂的重量

小國的生存很重要,小國的靈魂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國家的靈魂就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教育,決定國家靈魂的重量;而自由,則是教育的靈魂之所繫。只有自由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偉大的國家;只有自由的靈魂,才能激發無窮的想像和創造力。

一位美國教授曾說:「美國不是因為偉大而自由,是因為自由而偉大。」也因為自由開放的成長環境,才孕育出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的賈伯斯和臉書的札克柏格。

一個自由而獨立的靈魂,自然會去探索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也許熱愛知識,熱愛某種技能,熱愛藝術、文學,熱愛科學等。因為熱愛某物而產生的學習動力,才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經過日積月累的經驗和智識的累積,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他獨特的「專業能力」。

誠如台大教授黃武雄所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為經濟服務,而是要讓每個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並得到最大的內在發展,這就是競爭力。當每一個個體都有了競爭力,他們自己就會去開創機會,去發展文化,發展經濟。教育不為經濟服務,但最終會造就經濟。」

可是,台灣的教育令人窒息,那是扼殺自由靈魂的教育。我長大的年代如此,相信小英準總統也是。現在小孩的學習和成長壓力可能更大。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被賦予太多「功利性」的期望:多才多藝、考進好學校、出社會有競爭力、未來功成名就等等。似乎沒有大人會認真地問問小孩:你快樂嗎?

孩子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失去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失去追求知識的熱情,失去自由飛翔的勇氣,最後,他可能也會失去自己,繼續重蹈大人們不快樂人生的覆轍。請問,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教育嗎?
深化台灣主體性教育

台灣的教育也同樣令人憤怒。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會抑制自己的人民去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和歷史,只有國民黨政府。黑箱課綱的爭議未歇,卻已經要蠻橫上路。請問民進黨真的有決心阻擋黑箱課綱嗎?

扁時代的教育部長杜正勝以「建立台灣主體性」全力推動台灣化教育,讓本土的歷史觀照和多元文化進入教科書,也讓「公民與社會」學科進入大學指考。從台灣歷史的認識到公民意識的啟蒙,培養出整個「天然獨」的年輕世代,風起雲湧投入關懷土地、關懷弱勢和介入公共政策的公民運動。他們開啟了台灣的新時代,也帶來新政治的想像。

因此,我想再請問小英準總統:教育部長只是為了「跟產業能夠溝通」嗎?台灣主體性教育是否要繼續深化?認識環境與大自然的教育重不重要?公民意識和社會關懷的教育呢?民主價值、多元文化與人文思想不重要嗎?

一個人如果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又如何能夠看見宇宙的奧秘?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無法看見台灣的價值,又如何能夠讓世界看見台灣?教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教育是國家的根基,是民族的靈魂之窗。小英準總統,請您再想想。

(作者王美琇,專欄作家)


世運、主權、台灣國。

高雄世運陳菊市長透過媒體,向全球國際社會傳達,台灣人民企圖與世界接軌的熱忱,珍惜每一次擁抱世界的機會,對「參與國際社會的渴望」、及「承諾服務世界人群的自信」展露無遺。她說「台灣、福爾摩沙,一個美麗、善良、在艱難中奮鬥的國家;高雄,一個熱情、友善的城市;大家在這裡相聚合作、共同努力,創造人類社會的和平和光榮。」陳市長為台灣人民向國際社會發聲的企圖和努力,確實已經盡心盡力了。透過媒體的傳播,全球世人確實看到台灣人民的優質和內含,但也更看到台灣的委屈和無奈。「台灣福爾摩沙,一個美麗、善良、在艱難中奮鬥的國家」;台灣已經是一個國家了嗎?那台灣是什麼樣的國家?是台灣國?還是中華民國?為什麼台灣在自己家的門口舉辦世界運動會時,卻無法向國際社會展示、介紹或說明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當其他所有參賽隊伍,一一在自己的國名與國旗下,依序入場後,世人睜大眼睛想看看主辦國的國名叫啥?旗號像啥?很遺憾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卻是,「中華台北」的國號、「五圈花瓣」的國旗。連自己平日所標榜的旗幟、國號一項都拿不出來,這算是那一門的國家?

多年來台灣人民總是自豪地向國際世人介紹,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國號就叫中華民國。國際世運總會(IWGA)主席朗佛契(Ron Froehlich)致詞時,也特地引介中華民國的總統馬英九,請他宣佈「二零零九年高雄第八屆世界運動會開始!」。按理來說,如果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那開幕式時,就應該有權力來展示出其國旗與國號,而不應該是用中華台北和五花瓣旗。

在國際社會『主權』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威權,不容他人肆意對其發號司令,下指導棋。一個主權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其政府是有絕對的特權,來執行其受人民所付託的意志。台灣人民企圖參與國際的熱忱,擁抱世界的期盼,在陳菊市長的致詞中已經展露無遺。但因中華民國,終究不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不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所以高雄世運依然無法替台灣人民圓夢。

中華民國為什麼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因為自一九四五年,他以軍事佔領者的身份入主台灣,在當時她確實是一個擁有主權,代表全體中國的政府。但其做為中國唯一政權代表的合法性,卻屢遭挑戰與變動。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當毛澤東宣佈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其實他就已不再擁有中國的主權了;而台灣在當時還是屬於日本的領土,所以他也不擁有台灣的主權。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以後,中華民國雖然依據台北條約第十條,將在台灣澎湖島上的人民,納歸為中華民國的國民。但條約第二條、第十一條都指明,在舊金山和約的規範下,沒有把台澎的主權交給中華民國。況且台北條約,早在一九七二年就已經終止失效,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早已正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所剩下只是一個流亡政府而已。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美國軍事政府委託授權,在台灣執行二戰後軍事佔領地的民政事務管理,是一個準國家狀態,而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然而中華民國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不擁有台灣的領土主權,並不代表台灣人民就沒有機會或條件,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只要台灣人民依照國際社會,大家所公認的建國程序: 「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澎的主要佔領權者美國軍事政府,要求結束軍事佔領、成立平民政府、制定台彎基本法、承接主權、宣示主權」按步就班,就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的存在,是需要經過建國公告,及國際承認的重要步驟,而國際承認的必要指標就是主權的合法承轉。

台灣的主權,是什麼時候合法地,由日本政府轉手給中國政府?或台灣國政府?一九七二年台北條約終止後,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上海公報,發表一個中國政策,旨在確定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由誰來代表中國,並沒有指名要把台灣交給中國。所以雖然中華民國其國際地位,正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予繼承,但台灣的領土主權仍然由美國軍事政府所掌控,而不歸屬中國所擁有。至於台灣國根本就還沒成立,所以當然就不會有台灣國政府的存在。六十四年來台灣人民被錯誤的資訊教育誤導,以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更有人堅持,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彎。如果這些堅持屬實,那就等於默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因為當台灣等於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那不就是台灣自然地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對其所掌控的領域,戒之以反分裂法,隨時以武力準備血洗掃蕩。去年血腥鎮壓西藏,今年機槍掃射新疆,多年來無時無刻以一千多枚導彈對準台灣,相信這樣的武場伺候安排,不會是台灣人民渴求的理想歸宿。

多年來部份的台灣志士,總以為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灣人民已經擁有台灣的領土主權,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只要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掌權,就可以輕易地將他正名為台灣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擠身國際社會。此間最大的盲點,就是把基本人權下的「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 詮釋為「國家主權」(National Sovereignty),把「事實主權」(de facto Sovereignty) 混淆為「法理主權」(de jure Sovereignty),把「準國家」(Putative State) 充當為「主權國家」(Sovereignty State)。而國際社會對一個主權國家,要驗明正身的必備條件,卻又偏偏是我們連一件都拿不出來的「領土主權」、「法理主權」及「國家主權」。其實,從這次的高雄世運,我們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真實面目與處境。那些想要把台灣從中華民國「正名」者,剛好落入中國反分裂法的口實,隨時可以被訴之武力來伺候。仔細想想看,台灣根本不屬於中華民國,為何要自已去找麻煩惹了一身騷,從中華民國來正名呢?現在該是台灣人民,從中華民國幻境清醒過來的時候了。

憑著台灣人民自己這次在高雄世運,所展現的意志力和實力,只要我們務實地認清自身處境、正視國際現勢與規則,台灣人民要建立台灣國的理想,並不是那麼遙遠和渺茫。當我們在為高雄世運圓滿落幕而慶賀的同時,讓我們集中力量向國際社會發聲,台灣人民是有能力服務國際社會,更有資格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只要我們認清楚,台灣人民還沒擁有台灣的領土主權,台灣不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台灣、也不能代表台灣。我們請中華民國早日回歸中國,請馬主席早日帶領其中國國民黨全體黨員,與中國共產黨去完成他們的終極統一。現在應該是台灣人民,站起來著手結束被軍事佔領的時候,由美國制定的台灣關係法,已經足足等了三十年,現在總算台灣人民終於從大夢初醒過來。國際社會正在拭目以待,要看台灣人民何時能堅決地脫棄中華民國的大衣,發聲要求結束被軍事佔領,全力投入組織平民政府,來落實台灣主權,完成台灣建國,走向國際社會。

台灣鄉情關懷會會長:謝鎮寬 July 27, 2009 於加州海沃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2天、六城市訪問的最後一站是,加州聖荷西,她受到舊金山灣區,台美鄉們親熱烈歡迎,6月6日她到達當天有響英造勢大會, 6月7日有點亮台灣餐會和演講會。會中蔡英文一再感謝所有與會者、記者、黨工、志工、家人與和社會各界,對她總統競選活動的支持,最後她希望在2016年能把台灣贏回來 。

現在該是讓我們來評估,她此行對台灣未來的影響。總體而言,這12天訪問是有建設性,富成效的成功之旅。這次她沒有一再重複過去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是一個好現象。

不過,她卻說:「我已表達,並多次重申對維持現狀的的立場,我堅信,這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因此,在當選總統之後,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把台灣民意和現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綁在一起,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大謎團,它既不符合台灣現狀,也不呼應美國的一中政策,用三個聯合公報、來處理中國問題,與台灣關係法、來掌理美台關係。

當美國用臺灣關係法和三個聯合公報,清楚地把台灣和中國分開,蔡英文卻把它綁回去,並承諾要遵循現行的憲政體制,這意味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也因此將維持不變。但,正如您所知,台灣人民唯一承認的九二共識,就是馬英九的9.2%支持率。

在聖荷西,蔡向現場觀眾坦誠告白,她所有演講稿,都是由一群年輕志工和黨工起草,但經她採用演說介紹後,它們將成為蔡的信念和政策。因此,蔡英文有必要釐清,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如何與台灣民意結合。這聽起來更像是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它的領土包括蒙古、中國大陸和台灣。真是天方夜談,白痴才會相信。

是的,蔡英文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華府訪問,走進白宮和國務院。但,美國對台政策卻沒有絲毫改變。 6月5日,國務院發言人瑪麗哈爾夫說:「我們進行了廣泛有建設性的交流。我們的立場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已經與台灣拓展出,一股強韌非官方的的關係。這是基於一個中國政策,即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這些事務,我們年復一年,已經討論有很多年了。」

當然,蔡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份,得以正式進入白宮和國務院訪問,這是一個莫大的光榮,但它只是非官方關係行政的一環。

哈爾夫補充說「我不知道,這和過去我們與台灣官員,所舉行的其他會議有何不同。」

自1979年卡特總統決定,美國人民將與台灣人民,保持文化、經濟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他也明確表示,與目前台灣當局,將維持在「非政府」的關係,政治部門以一些行政命令及台灣關係法,進一步闡釋美台實質來往,台灣關係法第十五條第二款,已明確終止承認中華民國了。

因此,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是無法為台灣被承認為一個主權國家,累積任何資產。當然,美國政府將與,了解台灣現狀者密切合作,尊重台灣民意、台灣統治當局,而不是中華民國流亡政府。

謝鎮寬

加州海沃
標籤:
瀏覽次數:261    人氣指數:46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扎根知日教育 認識台灣日治歷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臨終切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