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62068
 舞魅孃傳奇~安娜貝爾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莎亞ㄉ音影書要跳ㄉ舞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堅定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作者: 舞魅孃傳奇~安娜貝爾 日期: 2013.02.27  天氣:  心情: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 幽窗小記 》中有這樣一幅對聯: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

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現在的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

大家很是納悶,為什麽社會在不斷進步,

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

的確,社會在不斷前進,也更加文明了。

然而文明社會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

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

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麽是真正的美。

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

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

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

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種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

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

失志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

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

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卷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

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

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

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

否則也不會有那麽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

更不會有那麽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

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

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中無私天地寬。

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會患得患失呢?

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不要過份在意得失,不要過份看重成敗,不要過份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

只要自己努力過,只要自己曾經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麽呢?

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達風流,就在於淡泊名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

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而我以為將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是唐朝的武則天。

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一字不著,盡得風流。

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著名的社會工作者、傑出的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遺作中寫道:

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我兮何有,誰欤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

這正充份體現了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是真英雄自灑脫,是真名士自風流。
標籤:
瀏覽次數:46    人氣指數:446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莎亞ㄉ音影書要跳ㄉ舞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堅定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