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前兩天問我何時回高雄,我說是星期一,小毛球在電話裡插嘴說,
他們星期二回阿公家,我好奇問她,有要回去喔,她回說:能不回去嗎?
(我心想,當然可以,我家人只想看小毛球,但不好意思讓她難堪,
反正今年暑假起,我就可以自己與小毛球回高雄了,不急於一時.)
打電話給姊,情商她幫忙開車接她們,今晚家裡來電,媽媽跟我說,
姊因為過年期間巡守隊很忙,沒空接小毛球,希望她們自己搭計程車.
我回說好,但心裡不禁想,家人對她的氣憤,似乎仍未放下,我呢?則早放下了.
離婚後各自不相干涉,但因為她是小毛球的母親,我也得顧及小毛球的感受.
不要讓父母的不合,影響他的情緒.
還好沒跟她說,不然她對我姊答應又反悔的話,也許又要衍生到我家人都對她不好.
其實,如果妳對人家好,人家哪會對妳不好呢?沒有誰是天生要對自己好的.
我們都要先學會付出(且不求回報),才能夠俯仰無愧的過日子,不會被抱怨與計較淹沒.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放開這些計較呢?
反正上次父親生日回高雄,她就已經帶著小毛球獨來獨往了,我想就這樣吧.
本來想早點看到小毛球的,就等她們先到飯店check in 傍晚再說了.
我姊大概是不好意思跟我回絕,才會答應我後,猶豫半天才把球丟給母親吧~
真是不好意思,造成姊的為難,我可以理解她的想法,換作是我也會這樣,
只是我的角色是小孩的父親,在這角色下,我得第一優先,營造適合小毛球的氛圍.
從她的生活層面來看,也算是很可憐了,父親不在了,母親身體也不好,與弟媳不和.
對她來說,早就沒有回娘家的事情,頂多是跟她母親約在外面見面,在接受母親經援.
正因如此,才把房子讓給她們母子居住,希望能讓她們有家的感覺.
我有溫暖的父母親的家就足夠了,我對家的定義很簡單,只要有愛有溫暖的居所,
不需要多好的房子,就是很幸福的家了.住在家裡的人,真的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