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
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
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
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
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
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
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
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
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
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
「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
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
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
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
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
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人!
* * * * *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開;
但是,當她哭時,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點,不要哭!」……
痛了,會哭;傷心,會哭;不高興,也會哭……
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哭,才會體諒別人,
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
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
「好好哭吧!不管妳為什麼哭,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
我只想這樣對我哭泣的孩子說。
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
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 * * * *
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個死神要來帶走生病的老祖母,
老祖母的孫子孫女捨不得,就想了很多方法拖延死神……
這個死神很親切,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心,
祂跟小孫子小孫女們說了一個故事……
死神說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悲傷,
弟弟名叫哭泣。有一對姊妹,姊姊叫作快樂,妹妹叫作歡笑。
有一天,那對姊妹和那對兄弟相遇了。
他們愛上彼此,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悲傷跟快樂結婚、哭泣跟歡笑結婚,一直到老。
當悲傷死的那天,快樂也跟著死了。
當哭泣死的那天,歡笑也跟著死了……」
小孩子們聽完死神說的故事後,心情好像都有點不一樣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傷才顯出快樂的珍貴。
如果沒有死亡,又怎能突顯出生命的價值呢?
如果不曾下雨,誰會好好享受陽光呢?
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
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
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