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職場不適應症之九:
他們都在混,我應該同流合污嗎?
菜鳥辛酸淚:我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家小貿易公司工作,雖然不敢聲稱自己盡善盡美,但我確實很願意學習,
即使是搬家打包的工作,都秉持著先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的精神,可是常有同事叫我不要太認真,大家都好像秉持著一個「混」字在工作。
而我的老闆也經常不在公司裡,員工都好像很怕老闆,所以都得混且混,況且我對於公司產品的行銷策略都不了解,公司很少開會討論,
我是否應該選離開這樣不積極的公司呢?
過來人真心話:陳萍如
(台灣愛普生科技公司總務人事處副理)
以愛普生為例,非常重視創新、積極主動、團隊合作、尊重個人、環境與社會關懷等5項核心特質。
新鮮人更要掌握其中的創新、積極主動、團隊合作等3項特質,才會有較佳的工作表現。
體認公司文化,做好心態調整
我們非常鼓勵年輕人的創新與積極主動,但還是不能違背公司的本質與企業文化,這是新鮮人進入到每一家公司之前,
都要先有的體認,不要用盡力氣去做一件自認為偉大的任務,但實質上對公司發展並無助益,努力就白費。
從最根本的起因來看,我覺得新鮮人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不僅是被面試者,更是面試者,
要嘗試去多方詢問面試公司的本質與企業文化是否適合本身的個性。
若覺得公司的想法太過於保守或行事太得過且過,與你積極進取個性,有格格不入的情況,就應該打退堂鼓,
畢竟新鮮人個性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度,會是影響工作情緒的重要因素。
但若是公司提供的工作條件,依然可以讓你選擇進入公司,剛到職時,還是要內斂一點,先觀察公司的整體作業流程,到底是那個環節出問題,再想改善的作法。
通常新人被分派的工作對公司整體運作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所以新鮮人可以利用職務之便,積極從自身做些小改變,
當主管意識到你的作法的確對於提升工作效率有助益時,自然會採取建議。
再積極主動一點,則要先做好職務範圍內的工作,當有好的績效表現時,再透過非正式的管道,與主管溝通你的想法,建議部門可以做哪些調整。
但個人的力量畢竟非常小,也可以試著先沉潛,然後把焦點擺在工作上,衝刺幾年時間,當職務向上調整時,或許將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讓周遭的工作氛圍產生良善的變化。
適職=能力×性格
圓融處事態度與團隊人和固然重要,但是新鮮人還是應該以本身的工作為主,若在團隊中遇到不講理、不積極處事的同事,
只要覺得在理字上站得住腳,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同流合污。
若是覺得帶領你的資深同事工作相當打混,無法讓你有成長時,可以透過非正式管道向其他比較積極的同事多方請教,同時透過搜尋公司與產業的歷史背景資料,或尋求外界師長的意見,以協助更快進入職場狀況。
像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我真正想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去做?我現在正在做些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回答自己這些問題,以釐清工作生涯選擇的迷思。
我認為在選擇公司之前,新鮮人要瞭解自己要什麼?具備哪些優勢與劣勢條件?以及所投入的行業與環境的特性為何。
但在選擇公司之後,要積極主動、團隊合作、尊重個人,並且在沒有好的工作績效出現之前,不要隨意批評。
好的工作績效出現後,則要做個講理的人,只有雙方和平溝通,才會有好的轉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