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親密、孤獨與自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陀教育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8.01.26  天氣:  心情:
認識佛教
淨空法師主講,陳宜蔚記
諸位善信,今天有這樣一個殊勝的因緣,跟大家在一起,尤其我們皆是從台灣來的,能在國外相聚,感覺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並給諸位介紹什麼叫做佛法?

我走過許許多多的國家地區,目前的佛教最興盛是在我們臺灣,東南亞比我們差一點,大陸因為過去十年文革,不必說了.臺灣佛教雖然很興盛,但是真正對佛教認識的人,依舊不是普遍.今天在此地,我特別為諸位介紹「認識佛教」,佛教與我們中國人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中國的文化跟佛教在這二千年當中可以說完全融化結成一體,雖然它源於印度,但是印度的佛教早已不存在,真正的佛教是在中國.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靜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淨的意思,佛是覺悟.釋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他是生於周昭王廿六年甲寅,跟現代外國人考據不一樣,年代相差很多.佛入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年,世壽七十九歲,我們通常講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歲,實際是七十九歲,因為我們中國人講虛歲,虛歲是八十歲,實足年齡是七十九歲圓寂的.如果根據這個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十五年,虛雲老和尚以及我們中國從前的古大德們,都是用中國的記載.

佛教正式傳來中國是漢朝,非正式還更早,在周朝時2經陸陸續續傳過來,但不是正式的,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這是正式的,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完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請他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的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國.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竺法蘭和摩騰,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相同,現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外交部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真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外交部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瞭教中的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所以由源臚寺來接待,以後 由於想把它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裡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寺,要知道這個寺的來源?它是皇帝下面辦事的機關,它所辦的事?第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佛教它實在是教育,它不是宗教,這一點一定要明瞭,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跟我們中國的儒家一樣,是孔老夫子的教育,過去中國人於教育非常重視,自古以來我們即曉得教育的重要,禮記學記篇所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政治要能上軌道,人民要能過真正安和樂利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育.中國近百年來,遭受這麼大的災難,原因就是教育失敗,教育政策錯誤了,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苦難.中國過去帝王對教育非常重視,教育部在一切政治設施中列於第一,名為禮部,宰相下面六個部是以禮部為第一,把教育擺在第一,佛教也是教育,是外來的教育,但是它 的教育的思想基礎,跟我們中國教育的理想完全相應,中國儒家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是孝親尊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樣一來,東西方的聖人就不謀而合,如中國人所謂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當時的禮部負責一般的教育,替國家選拔人才.皇帝下面就增加了一個佛教教育部,白馬寺實在講就是佛教的教育部,是歸皇帝管的,而不是宰相管轄的,因此中國有了二個教育部,而佛教的教育以後比儒家教育更是普及,這是由於皇帝提倡,上行下效,沒有多久,佛教教育就傳遍了整個國家,對於我們的生活文化思想起了融合作用,與我們中國儒道思想融成為一體,成為中國特有的文化基礎.實在講,佛教到中國的發展,是遠遠超過了印度,歷代修學成就之人非常之多,比印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所以佛教教育從漢朝起一直到清朝,國家社會以及全國老姓都非常喜愛與認真的學習,帶給中國幾千年來的長治久安,是個很大的穩定力量,這是我們應當要認識與不可忽視的.當時的佛寺是佛陀教育的機關;唐朝以前佛寺的主要工作都是從事經典的翻譯、經典的講解、以及指導大眾修行.以上是佛法傳來中國的情形,我們了解之後,再介紹佛法二字的釋義.
標籤:
瀏覽次數:47    人氣指數:1607    累積鼓勵:7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親密、孤獨與自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