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26205
 韓國☞海斗先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男女有別"之大腦密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台北城十大夜景(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研究生觀感
作者: 韓國☞海斗先生 日期: 2011.07.17  天氣:  心情:


研究所生涯結束了 即將邁向人生另一階段
一切有如輕舟已過萬重山
但只是下一個挑戰的開始
對我來說 高壓高挑戰性的人生才有意思
很早之前 就看得很清楚 自己要什麼
我選擇當個工程師 現在目標也近在咫尺了

「學歷」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記得林強有首老歌黑輪伯 寫道︰
「基隆港邊的鐵路下 有一個下港來的老阿伯
他細漢甘苦嘛真壞過 推車出外在賣黑輪
常常也苦勸這位少年仔 有閒書就愛淡薄啊讀一下
不要像我少年時就假漂泊 一世人就麻西麻西
這無情的社會 學歷可以勝過一切
別人若比你較會讀冊 每天蹺腳來泡茶」
歌詞道盡早期市井小民的辛酸
在早期學歷不普及的情況下
大學學歷就是就業的保障
演變至今 學歷已不是就業保證的絕對道理
也因為大學學歷普及化 學歷品質越來越重要
對科技業工程師來說 最好是具國立中字輩以上學校的背景
道理其實很簡單
主管沒有太多時間審核履歷
第一關就是直接用學校過濾
再者就是這些學校的校友 在科技業深耕廣佈
早已立下口碑
比如說新竹科技園區的工程師
清華交大就佔了70%以上
中字輩以上學歷真的很好用 一定有工作
但要進有名的大公司 仍是有一定的難度

記得大學同學曾經問我說 讀書有什麼用?
當時的我 回答不出來
直到後來接觸到專題研究 才醍醐灌頂
其實讀書在於培養基礎以及自學的能力
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 才能瞭解更加艱深的學問
必須要有自學的能力 才能快速適應極富挑戰性的環境
尤其是腦力型的工作
而勞力型的工作就的確不是那麼重要

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涯規劃都不同
但大學的確是讀書的黃金時期
掌握了「自學能力」 一切都變得輕鬆寫意
我大學是以全系第一名畢業
但我並不愛規矩聽課
至少一半以上的課都蹺課
即使是大家都覺得頭疼的科目
我也是那種只有期中期末才出現的囂張傢伙
但卻可以拿最高分的人
我的求學字典沒有補習兩個字
雖然念得是工科系 但高中數物基礎並不好
能有後來的蛻變 訣竅說穿了就是自學

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有過這樣一段標語
「做好一份研究勝於修十門課程」
這段話蘊藏深遠的涵義
研究就是在驗證所學的理論
研究就是在培養專業知識的sense
很多東西不一定接觸過
但可以藉由研究磨練出來的直覺判斷
研究就是在創新
在於從舊有的理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
研究的最高精義
在於將新的概念落實 貢獻於人類社會
亦即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而這些都是修再多課 都無法獲得的資產

研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踏進的領域
在進入研究所前 必須先問自己要得是什麼?
研究所的生活自己能否適應?
研究所畢業後的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
必須清楚這幾點 才不致於淪落於迷途的羔羊
原地打轉 虛度青春的光陰

研究生的身份是半個學生半個社會人士
研究所的生活可以用迷你版的公司來形容
研究所的第一關在於如何挑選指導教授
就如同如何挑選公司
大公司就像嚴格 很有學術地位的教授
有學術地位通常就代表經手的國科會計畫非常多
累的往往是研究生
平常大概工作12小時
趕成果的話會暴增到16小時左右
熬夜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小公司就像消極 不太管的教授
可以每天準時8小時下班
最忙的時候 了不起10小時
我的觀點則是推薦折衷的教授
畢竟研究所最主要就是學習 而不是混學歷
但重點在於效率 並不是以長時間換取完成度
下班後的閒情雅緻
才是歷久不衰 對抗高挑戰性工作的不二法門

研究生的生活多半是很壓抑的
即使是相同的實驗室
研究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一路上鐵定有不少的關卡 一卡可能就幾個月
但又無法跟人討論
若無法適時宣洩情緒 就會演變成消極的無力感
終至延畢的命運
研究生必須要挺得住寂寞
一者是生活圈變得很狹窄
很可能兩年下來就是認識實驗室的幾個朋友
一者是一忙起來 就無法陪另一伴
只能趁吃飯休息時間小聚一下
再來就是研究生的生活非常千篇一律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看數字 分析圖表
一些關於自己研究方面科技上的發展
有些人也形容研究生生活像當兵
每天待最久的地方就是實驗室
而所謂的家 只是睡覺的場所
回到家只奢求安穩的睡一覺 醒了就是回到實驗室
興趣與能力反而是其次
抗壓性與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授 才是真理

研究生磨練的東西非常多
主要取決於指導教授怎麼樣帶領
共同點就是培養自學能力
只是大學是用在考試上
研究所則是用在寫論文上
再來就是上台報告與溝通的能力
計畫往往是幾個教授或外面廠商一起合作
真正執行的在於底下的研究生
必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大家聚在一起討論
流程就是由各教授的研究生輪流報告
最後整合出下一次開會的目標
其實就跟一般企業公司主管開會沒什麼差別
再來就是跑行政
研究設備的經費都是由國科會支出
就必須跑繁瑣的流程才能支領經費
有時候因為實際需要還必須作假帳
明明買得東西叫A 但因為不符合這個計畫的用途
就必須串通廠商在收據上將A改成B
但這只是一部分 還有許多學術經費運用的把戲
最後無非是專業能力
以我念得所 就是要熟悉工程用CAE與CAD軟體
在學校所學一定會跟公司有某種程度上的落差
但就如我之前所提的
如果有自學能力 有sense
就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狀況
說起來很籠統 實際遭遇到卻很受用

研究所的出路無外乎 學術 或 業界
學術的話 就是碩士 博士 助理教授
副教授 頂峰則是教授
從助理教授升到教授
必須一直接國科會計畫 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其實世界大學排名 或者 其它大學排名
都跟這個學校發表的國際期刊論文數量與品質
脫不了關係
教授其實算是最能輕鬆拿高薪的職業
一個禮拜只須花十小時上課
所接的國科會計畫實際上幾乎都是底下的研究生負責
底薪十萬左右
有接計畫的話 一個計畫多一萬二
但也不用羨慕 升到教授的門檻極高
至少要取得博士學位 唸完大概30歲了
試想妳願意花30年的青春在唸書上嗎?
升到教授至少要40歲
要做研究就必須要有研發設備
初期為了搞經費買設備就鐵定讓你心力交瘁
這個社會結構就像金字塔
越往上層人數越少 能爬到頂尖的
都是持續自學 克服許多挑戰 才達到那樣的地位

業界的出路 以科技業來說就是工程師
菜鳥工程師薪資約 3萬5~4萬5
加班費的話就另外加上去
講到這就想到 南亞科技工程師過勞死的
他原本底薪4萬4 瘋狂加班後可到9萬多
聽說是早上6點多出門 凌晨2~3點才回家
後來升到七職等工程師 改為責任制
責任制有時候卻是一種騙術
看似變得比較輕鬆
但有時候只是公司節省加班費成本的手段
一般來說 不用打卡 事情做完了可以提早下班
但做不完就得超時工作 而且無加班費
如果公司濫用責任制
就得在薪水沒有提昇多少的情況下 被強迫做更多事情
最後被弄得心神力盡
但工程師行業生態 本質就是如此
薪水雖然的確較高 但都是用大量的心力以及工時來換取
所以必須在工資 工時 quality time間作取捨
金錢很迷人 但也會讓一個巨人倒下

或許看完之後
你會說人生還有很多其它值得追求的東西
這句話沒錯 但需建立在許多前提下
我身邊有富裕 也有 清寒家境的朋友
富裕的朋友 可以買i phone或單眼相機送女朋友
畢業了也不會急著找工作 先出國玩一陣子再說
清寒家境的朋友 靠著助學貸款完成學業
不吃超過一百塊的東西 兩年來不買新衣服褲子
畢業後急著找工作 幫忙家裡減輕負擔
環境往往促成了選擇 必須屈就於現實
就得犧牲掉很多東西了

標籤:
瀏覽次數:326    人氣指數:1326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男女有別"之大腦密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台北城十大夜景(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