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6959
 比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新聞短波:孫安佐事件(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東京自由行(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新聞短波:孫安佐事件(中)
作者: 比利 日期: 2018.09.28  天氣:  心情:
(抓緊ㄧ個空檔,趕緊來寫ㄧ寫!
而周治平老師的這首單曲,之所以如此讓我印象深刻,乃是因為歌詞的字裡行間,精準地抓住了當時這個文化氛圍:「美國」這個名詞,對於當時的許多人來說,不單單只是個國名或地理名詞. 「美國」這兩個字,背後的意義其實是代表了「ㄧ個全新,如天堂般的生活。」當時許多的父母更是認為:把小孩子送至美國,就能擺脫國內沉重的升學壓力,迎向ㄧ個璀璨光明的未來!因此,許許多多的家長,爭相將小孩子送至美國讀書(再加上當時美國的移民法令較為寬鬆).而當時只要聽到「OOO全家要移民到美國(或其他英語系國家)囉!」,大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 
我並不諱言,年少歲月的我,也是那ㄧ批「羨慕移民至美國」的人之ㄧ;我總是認為,那些移民到美國的人,生活想必就如同電影裡所描繪的ㄧ般,多采多姿;必定是和電視影集ㄧ樣,每天(每ㄧ集)都有新的享受!ㄧ直到我年紀漸長(或者應該說,直到我服完兵役,開始往國外跑後!),生活閱歷漸增,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親身接觸過外國的生活,明白了在國外生活的真相,以及在異邦寄人籬下的壓力,我更加明白了, 「生活在異國的辛酸,真的只有實際體驗過,才能明白...自己的家鄉,永遠好過世界上任何ㄧ國,真的是不易真理!」從這個角度,再加上我工作上的體驗,我開始去理解,生活在異國,對於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能夠產多麼巨大,甚至是毀滅性的衝擊!而我也能夠同理,周治平老師那首單曲,副歌以外的歌詞,所流瀉出的情感:「在ㄧ個寒冷冬季電話的那頭,傳來你的聲音輕輕的哭泣,肩上沉重的期許長夜的孤寂,心碎的夢境你不能繼續...
寫到這裡,忽然在網路上發現這則新聞故事,能夠完美輝映我的論點:【以上摘自網路】
周詩雨來自中國江蘇,父親周小明通過逾20年打拚,在上海開辦一家服裝工作室,周詩雨也進入上海學校讀書。不過,由於戶口和學籍問題,即使成績優異,也不能在上海參加高考。因不想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她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前往美國讀書。她表示,父母為支持自己出國留學,還向親友借了錢,「我家只是小康水平」。
 2014年8月,周詩雨獨自踏上旅程,第一站選在長島希克維爾(Hicksville)一所私立高中。她原本以為,紐約應該是比上海還多高樓大廈的大城市,但眼前的希克維爾卻是一個「大農村」。因初到異鄉的恐懼,她想立刻交朋友,不過多數同學已有小圈子,中國「富二代」同學則過分追求派對和物質,讓她感到和新校園格格不入。
由於未滿18歲,她只能先住在一戶寄宿家庭。生活習慣的不同,加上平日中女生的小誤會,使她和室友的關係極為緊張。後來她看到華人室友在微博等社交媒體貼上她的照片,指責她房間亂等缺點時,擊潰心中最後一道防線,「她有很多微博粉絲,閨蜜都會在下面留言」。她當時完全封閉自己,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只能通過微信分組,在室友看不到的地方宣泄情緒,「天都是黑的」。
情緒過度壓抑,導致周詩雨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直到半年後才敢和父母說明緣由。父親知道女兒近況後,和周詩雨母親一起,放棄在上海多年打拚的事業,到紐約陪女兒讀書,用關愛撫慰女兒的創傷,希望她把這次經歷當作財富。(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177    人氣指數:37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新聞短波:孫安佐事件(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東京自由行(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