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886624
 傳說中的藝術街浪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浪子推薦好電影-不思議幸福列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懶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古典樂大賞-帕海貝爾與卡農曲
作者: 傳說中的藝術街浪子 日期: 2009.11.26  天氣:  心情:

帕海貝爾的生平
Pachelbel Johann 1653 -1706 
作曲家兼風琴演奏家
1653年生於德國紐倫堡,1706年亦卒於紐倫堡。
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先後曾在許多地方擔任過管風琴師的職位。
帕海貝爾在西洋音樂史上經常被忽略今,他的作品也都沒有獲得妥善的保管。
即使提到,也多半僅是說他是「數字低音時代」的管風琴大師而已,
事實上他的作品曾對巴哈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為什麼他會對巴哈有那麼大的影響
是因為他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哥哥就曾在他門下學習。
帕海貝爾的一生寫了很多的教會音樂,因為他信奉當時新興的路德教派,自然的也當了好幾個教堂的風琴師。
他著名作品包括(眾贊歌前奏)七十八首、由三把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D大調卡農與吉格)等。
他年輕時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就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
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
1669年六月二九日,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
一年後,因為經濟狀況被迫輟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
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為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一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
而且因為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
1673年追隨他的老師普倫次到維也納擔任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
維也納是個天主教國家,他也因此接觸到了德國南部和義大利的天主教音樂作品,
在普倫次的影響下,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義大利風格。
之後他進入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
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
五年後因為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他於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
然後來到了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
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
還必須提供聖歌的前奏曲,不能即興亂彈。
因此,他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便是在這個階段,而且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
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28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
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Judith為他生下了七名子女。
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 他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
巴哈的父親去世之後,這位長兄就負責教育巴哈音樂,所以我們可以稱他為巴哈的師祖。
離開了艾爾福特(Erfurt),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
伍騰堡位於斯圖佳(Stuttgart),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
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
在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
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他的老師魏克過世,
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裡一直待到他過世。
在紐倫堡的五年間,他寫下了感恩(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他的兩個兒子Carl 和 Wilhelm Hieronymus也都是風琴演奏家兼作曲家,
是美國早期的移民者,後來都逝世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
----分隔線
關於D大調卡農與吉格曲(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
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
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鐘,是微不足道的小品。
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由三把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D大調卡農與吉格),這首曲子堪稱「數字低音時代」的代表作。
首先數字低音奏出兩小節的旋律,然後不斷地重複(這種又稱作頑固低音),
高音部則於其上不斷變化,這兩個聲部遵守著嚴格的對位法則,各自規律地不斷往前發展,最後光輝地結束,
縱觀全曲,曲式雖嚴謹,但作曲家卻能在嚴格的形式中作自由的變化,作曲技巧令人嘆為觀止,可說是巴哈以前的最高傑作之一。
卡農旋律簡單樸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介紹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卡農?什麼又叫做吉格呢?那什麼又是數位低音呢?
其實卡農不是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
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至於吉格就是我們所謂的踢踏舞。
數字低音 (figured bass) 是文字指示的和弦,產生於巴洛克時代,又稱持續低音 (thorough bass)
而巴哈對其的說法是:「是音樂最完美的基礎,若以雙手演奏時,左手彈奏著樂譜上的音符,
右手則添加諧和音和不諧和音,用如此美妙的和聲來彰顯上帝的榮耀,
數字低音也像其它音樂一樣用來彰顯上帝的榮耀和調適精神外,別無其它。」
----分隔線二
卡農與吉格曲和巴洛克時代的教會
前面提過帕海貝爾最不喜歡的作品正是卡農與吉格曲,
對他而言,音樂是對上帝的感謝和讚美的,
這首曲子他自己都不滿意了,怎麼可以拿來獻給神呢?
然而事實上上帝的確讓這個小品音樂成為一首動聽的讚美詩歌。
因為卡農雖然不受到作者帕海貝爾的親睞,
但是由於簡單的音符,清爽的弦律,
反而使當時的人輕易的替卡農填上歌詞,
不要忘了卡農曲本身就是輪唱曲,是用來讓人歌唱的,不是用來炫耀音樂技術的。
當時替卡農填詞的非常的多,而流傳最久的就是實至今日已經翻譯成多種版本的讚美卡農(Kanon of Praise),
這是一首由Saprano(女高音)、Alto(女低音)和Tenor(男高音)三部輪唱的曲子,
也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一首曲子,喜以古典樂獻詩的東海大學教會就常常唱這首曲子,
有機會歡迎大家來到東海大學基督教會,幸運的話或許您可以聽到由音樂系老師指揮,
我們東海教會詩班為大家獻唱的讚美卡農,一起來感受音樂敬拜上帝的喜悅。

標籤:
瀏覽次數:1046    人氣指數:104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浪子推薦好電影-不思議幸福列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懶惰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