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23786
 過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身心俱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善待自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通往夢想的黃金法則
作者: 過客 日期: 2010.10.29  天氣:  心情:
我的夢想是什麼?在我有生之年能夠圓夢嗎?筆者相信每個讀者都有這個心願,也確信你希望自己做得到。
但是你真的會付諸實際行動嗎?你覺得自己的勝算有多大?五分之一?百分之一?還是百萬分之一?
我們怎麼知道成功的機率大不大?怎麼知道夢想是否終究只是一場夢? 你願意讓自己的夢想接受考驗嗎?

事先知道問題的答案 [:D]

  還記得嗎?小時候考試前,老師幫忙復習功課時常說:「要注意,這題會考。」我記得很清楚。
凡是鼓勵學生、希望學生進步的老師,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們希望學生準備充足,考出好成績。
老師讓我們接受考驗,但是也會幫我們舖好成功之路。

  夢想彌足珍貴。夢想推動我們前進,賦予我們活力,讓我們積極進取。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
可是如果我不確定有沒有想要追求的夢想,那該怎麼辦?請面對現實。有很多人不被鼓勵做夢。
也有人雖然有夢,但是失去希望,便把夢想擱置一旁。

  筆者要告訴各位一個好消息。你可以找到或重溫自己的夢想。你的夢想可以很大,這意思不是說,
只有遠大的夢想才值得追求,而是夢想要比個人的格局大。正如女星喬喜碧塞特(Josie Bisset)說過:
「夢想的格局太大,我們在其中才能成長。」

  如果你已經放棄希望,忘卻夢想,或者從未碰到過,你認為值得去夢想、去追求的目標,
那麼以下五個最常見的無法確定自我夢想的原因,也許能夠對你有所助益:

1. 有人因別人勸阻而不做夢 [:)]

  很多人的夢想常被別人批評得一文不值!世界上到處可見破壞夢想和創意的殺手。
有些人自己不築夢,也見不得別人有夢。別人的成功會讓他們自卑又沒安全感。

  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和普哈拉(C.K. Prahalad)兩位商學教授,曾經發表一篇以猴子為實驗對象的報告。四隻猴子關在一個房間裡,房間中央有一根柱子,柱子頂端掛著一串香蕉。猴子們都餓了,有一隻便開始爬柱子想去吃香蕉,可是就在香蕉快到手時,一股冷水迎面而來。猴子一面叫,一面衝下柱子,不敢再上去找東西吃。
每隻猴子都做了相同的嘗試,也都受到冷水的洗禮。試過幾次無功而返後,大家終於放棄。

  接下來研究人員把一隻猴子帶出房間,由另一隻猴子取代。當新來的猴子開始爬柱子時,另外三隻猴子抓著牠把牠拖回地面。牠每次爬,每次都被拉下來,幾次下來新猴子也放棄了,不再去爬有香蕉的柱子。

  研究人員一一替換原有的猴子,每隻新猴子爬上柱子,還沒碰到香蕉,就會被其他的猴子拉下來。最後留在房間裡的,都是沒有受過冷水洗禮的猴子,可是沒有一隻願意去爬柱子。牠們相互阻止爬柱子,卻不知理由何在!

  或許這一生中也有人曾經把你拉下來過。他們掃你逐夢的興。這些人可能是看到你力爭上游,或是做出有意義的事情而心懷怨懟。也可能是試圖保護你不要受傷或失望。不論如何,假如你想作夢卻受到阻力,記得,開始做夢和追求夢想永不嫌遲。

2. 有人因過去的失望和傷害而遲疑 [:)]

  失望是期待與現實中間的缺口。我們都遭遇過這種缺憾。都有過很不好的經驗。我們對於未實現的願望和破滅的希望,只能逆來順受。失望對人的打擊往往很大。」

  失望是期待與現實中間的缺口。

  各位難道不認為這句話很對嗎?當事情出錯時就說:「以後再也不這麼做了!」真是大錯特錯!
尤其是對夢想不公平。失敗為成功之母。有些人必須歷經不斷的失敗,才得以實現夢想。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認為:「戰爭可能要打不止一次,才能贏得勝利。」請牢記她的諍言,不要輕言放棄。

3. 有人安於庸庸碌碌 [:)]

  專欄作家莫琳.多德(Maureen Dowd)說:「一旦你願意將就時,所得到的就只有更差。」
夢想需要我們取法乎上,不以普普通通為滿足。人不可能又要追求夢想,又想得過且過。這兩者是不能共存的。

  沒有非要追求不可的夢想,這種人很可能虛耗生命。他們的日子過得庸庸碌碌,到後來自己也成了庸碌之人。
作家肯尼士.希德布蘭(Kenneth Hildebrand)描寫過這種人生的負面效應。

他說:「天底下最窮的不是身無分文的人。最窮的是沒有夢想的人…就像為乘風破浪而造的大船,卻在小水塘裡航行。沒有遠方的港口要停泊,沒有值錢的貨物要載運。時間都被例行的、無關緊要的事綁住。難怪他會心生不滿,
喜歡和人吵架,並且抱怨「受夠了」。人生最大的悲劇之一,是有十乘十二容量的人,卻只有二乘四的靈魂。」

  假如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太平庸,不想就此度過,那你需要多做些夢。能夠助人跳脫窠臼的,莫過於有價值的夢。

4. 有人缺少追求夢想的信心 [:)]

  述說夢想需要信心,追求夢想更加需要信心。信心有時可以區隔只會做夢和真正會逐夢的人。
那麼這種信心從何而來?來自自知之明。管理顧問茱蒂絲.巴威克(Judith Bardwick)認為:
「真正的信心來自了解並接受自己,不論長處短處,而不是靠別人或外界的肯定。」因此我認為,
讓夢想接受考驗對我們必有助益。對有關夢想的問題做出肯定答覆,必能帶來更多追求夢想的信心。

5. 有人缺少做夢的想像力 [:)]

  夢想是怎麼來的呢?靠做夢啊!
這答案聽起來太簡單,然而夢想的確是如此開始的。想像力是賦予夢想生命的沃土。

  如果你的出身背景不好,或是你自認想像力不太豐富,請不要放棄希望。你還是可以發掘和培養夢想。
你也有相同的能力。筆者的作家朋友馬克斯.魯卡多(Max Lucado)很清楚這種可能性:「你我不是意外的產物。不是大量製造的成品,也不是裝配線上生產的。你我乃是經過造物主精心設計,給予特殊天賦,並且慈愛的放在地球上之人。」不止如此,有人甚至認為,出身愈不顯赫,築夢的潛力愈大。企業家豪爾.舒茨(Howard Schultz)出身寒微,卻利用想像力的沃土培養創意,最後成立星巴克公司(Starbucks)。

舒茨說:我對浪漫人物的觀察所得是:他們會在枯燥單調的日常生活中,設法去創造更美好的新世界,這也是星巴克的目標。我們嘗試在店裡塑造一個綠洲,好讓客人在住家附近可以有地方,一面品嚐咖啡,一面歇個腳,欣賞爵士樂,或思考個人瑣事、天下大事、甚至想入非非。

  是誰想出這種地方的?

  從個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是愈是出身匱乏,愈有可能利用想像力,發明幾乎無所不能的世界。
  我個人的經歷確實就是如此。

  筆者相信,上天希望我們做夢,而且要做大夢,因為祂是了不起的上帝,想要做大事,並且希望透過我們來完成心願。吾友戴爾.特納(Dale Turner)認為:「夢想可以再生。無論年齡和條件為何,我們依舊有許多尚未探討的機會,也有新的美事期待發生。」做夢永不嫌遲。
  
   演講撰稿人兼喜劇作家羅伯.歐本(Robert Orben)主張:「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務實者和做夢者。務實者知道自己的方向,而做夢者早已經到過目的地。」假如你是做夢的人,心裡也夢想過要達到的目標,下一步就該讓夢想接受檢驗。

讓夢想接受考驗,讓夢想成為事實









本文摘自<通往夢想的十個黃金法則> 作者/約翰.麥斯威爾 出版/天下文化




標籤:
瀏覽次數:160    人氣指數:4560    累積鼓勵:2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身心俱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善待自己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1-23 22:16
他, 43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01:03
他, 40歲,新竹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00:55
他, 40歲,新竹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00:50
他, 40歲,新竹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3 00:45
他, 40歲,新竹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1 04:45
他, 48歲,桃園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21 04:06
他, 48歲,桃園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14 21:30
他, 49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04 05:46
他, 43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1-04 04:44
他, 43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