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43098
 yc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共同富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耶 ! 高端大亂配 !!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我們的歷史只能是綠共認可的歷史
作者: yc 日期: 2021.09.15  天氣:  心情:
.
~~ 我們的歷史
只能是綠共認可的歷史嗎 ??!! ~~


綠共黨執政不力民調低迷
又再極力企圖以
在美辦事處中正紀念堂改名等
反中民粹操作來轉移焦點 !

先談中正紀念堂改名。
綠共提改名
「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這不禁令人要笑
這是超越舊威權的綠共新威權
要自己反省嗎 ?!

而我們的歷史
難道只能是綠共認同的歷史
才可以存在嗎 ??!!


蔣是威權
難道日治時期就不是威權 ??!!
中國航運榮譽董事長彭蔭剛
向總統府建言
「為落實轉型正義,
象徵日本帝國主義威權的
總統府與台北賓館
也應該拆除改建。」

且現在的綠共
難道沒有比舊威權更威權 ??!!
綠共批評中共打擊壟斷貪腐驕奢淫亂
是在搞新文革
對比綠共的所作所為
到底是誰
才是在搞文革呢 ??!!


.


楊渡 (FB)
9月10日上午8:53

#在拆除中正紀念堂此刻想問的:
#我們真的只能有一種記憶嗎?
〈#我們真的只能有一種記憶嗎?〉 /楊渡

「從往事中,我們注意到什麼?
每一件事都呈現出相同的樣子嗎?
我們總是用同樣的方式
閱讀所有的東西嗎?
那些分歧的路徑在何處可以相遇?
誰或者什麼,
在決定著我們朝那個方向走?」

這是不是觀念藝術展的策展文?
或是某一本書的序?
或是某一次研討會的論題?

其實都不是。
而是匈牙利國家博物館的策展序文。

這個位在布達佩斯的國家博物館
主要展出匈牙利的歷史。
從上古時期的地質礦物、文明起源,
到匈牙利的建國、
各個歷史時期特色文物、
文明演進等。
要言之是以長期歷史為軸線,
呈現出不同階段的文明。

早期的歷史還好,
古文明之信奉薩滿教,
到中世紀之改信基督教文明,
都有跡可尋,
史觀較一致。
即使匈牙利被土耳其
統治過一百五十年,
也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過,
但最終
還是在十九世紀
民族國家的風潮下建國。

但它的悲劇
即在於後來歷經一次大戰,
作為奧匈帝國參與戰爭,
戰爭結束,
原本屬於匈牙利歷史土地
被割讓給捷克斯拉夫、
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三國,
使匈牙利的面積
減少了三分之二。
這個與戰勝國簽定的和平協議
成了日後中歐地區
長期紛擾的原因。
匈牙利當然不甘心,
所以二戰前即與希特勒結盟,
對外征戰,
成為軸心國的一員。
等到二戰結束,
它又被蘇聯控制,
實行史達林式的統治,
雖然有1956年的抗暴運動,
但終究被鎮壓。
不過在社會主義陣營中,
它仍實行「新經濟政策」
而有了較不同的發展。
直到1989年的蘇東波浪潮,
匈牙利才開始自由選舉,
至今,
已左右各派多黨林立,
端看選舉結果,
由多黨聯合政府執政。

遠的不說,
這百年來匈牙利的歷史
不可不謂鉅變。
從奧匈帝國到軸心國征戰,
到蘇聯統治,
再到蘇東波鉅變。
這歷史的轉折,
要如何認知、
如何評價、
如何論證。
最後才能談到如何陳述,
如何呈現於國家博物館的展覽中。

要知道,
國家博物館
等於是一個國家級論述。
它要如何論斷這些歷史呢?

本文開頭所引的文字,
即是它的基本立場,
是2018年開展的新序論。
這就意味著,
它並不打算去
建構一個統一的論述,
而是採用
開放的,引導的、討論的方式,
來展開對話。

它問的基本問題是:
我們如果反躬自省,
我們對所有事情的認知,
真的始終如一嗎?
我們的記憶,我們的過去,
都呈現完全相同的樣子嗎?
我們閱讀的方式有沒有改變?
我們的分歧會不會相遇?
我們希望自己的認知
朝什麼方向開展?
而最終要問的即是:
那國家博物館
要如何呈現這百年來的歷史?

我在裡頭參觀,
愈看愈有趣。
特別是一戰後
匈牙利要崛起的那一段,
既與希特勒結盟,
而希特勒已是萬惡之首,
該不該呈現?
呈現出來豈不是很丟臉嗎?
但它並不隱晦。
雖然不用希特勒的照片,
但當時的社會生活,
無論是
穿的衣服、時代的風貌、
軍事用品、人們的文化生活,
照樣呈現。
一台那時代納粹式的摩托車,
還作為亮點來展示。
而蘇聯時代的生活,
如史達林的塑像、
公家機關的樣子、
使用的茶杯器具等,
也如常展示。

我非常欣賞這樣的展覽,
乃是因為它有一種
面對自我歷史的誠實,
並不從國家權力的角度,
試圖去建立權威論述,
而是由民間記憶出發,
去加以省視,
容許
多元的、歧異的、常民的觀點,
重建「社會生活史」。
換言之,
國家記憶,
不應該等同於權力的記憶,
而應是民間社會、
人民記憶的呈現。

回首看台灣,
對歷史依舊充滿
「國家權威記憶」
的威權心態。
兩蔣時代如此,
民進黨更是如此,
只想抹去舊威權,
建立新威權。
它距離民間記憶實在太遠了。
台灣的歷史,
一定要改變,
不是從國家出發,
而是由民間記憶出發,
從社會生活史出發,
去重建台灣的大歷史,
如此我們更能
互相包容、
互相體諒、
互相對話。

台灣啊,
何時有一個民間社會、
人民生活出發的記憶呢?

*圖片有內容,可仔細看一看,含圖說。
( 圖片請參閱楊渡 FB )

.
標籤:
瀏覽次數:301    人氣指數:2441    累積鼓勵:10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共同富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耶 ! 高端大亂配 !!
 
住戶回應
 
時間:2021-09-16 09:02
他, 56歲,桃園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21-09-15 15:30
他, 64歲,新竹市,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