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文憑比例突破九成,自以為提高了國家競爭力,但是以「降低錄取標準來增加大學生人數」的政策,雖然自以為別出心裁到了一個極致,卻不過造就一群不適合念大學的年輕人,虛度四年青春的生命、耗損國家社會的資源、浪費父母親的血汗錢。這群所謂大學生的文憑,非但對社會難有貢獻度,反而培養出毫無競爭力的習慣與態度。
有位大學教授發表評論說,經常看到一堆年輕人繳了學費,卻不來教室上課。例如他所授課的課程中,選課學生60人,會來上課只有20個人,其他40位幾乎從未出現,而來上課的20位學生,有三分之二在點完名後,立即整理桌面,鋪上外套開始睡大頭覺。
以上現象其實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台灣的社會每年耗損幾千億,就只為印出成千上萬沒有用的大學文憑。這位大學教授曾經詢問其他老師,這群學生沒來上課該怎麼給成績?得到的回答是:「就算要當掉他們,也至少要給50分,這樣學生的學期平均成績才不會太難看,當然教這些學生,也會澆熄教育工作者的熱忱,但你若要在這裡工作,就要習慣、適應這樣的情形。」
他非常好奇沒來上課的學生如何應該得到成績?他再問其他的學生同樣問題,學生說:「考試沒來考或不及格,只要跟老師說一聲,就可以補考、再補考,考到及格為止,或者補繳報告……」
看到教室中倒頭就睡的學生,還有一大堆從未出現的幽靈學生,讓他想起一個故事:以前在墾丁國家公園有許多農家用雞糞施肥,以致蒼蠅滿天飛,密度極高,用腳朝地上的一群蒼蠅隨便踩,居然也會踩死二、三隻,這是因為在這裡的蒼蠅沒有「對手(天敵)」,以致笨笨的就可以活,如果在臺北市,一隻蒼蠅要活下來,它必須時時刻刻謹慎、小心、動作迅速…,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蒼蠅拍下。
以現在的很多所謂大學生來說,因為國家的政策,讓大部分的年輕人培養成如同上述的蒼蠅一樣,雖然還是有不至於被隨便踩死的,但這需要經過災難的考驗,即殘酷的天擇過程才會出現。可預見的是未來台灣許多的年經人,在時代的巨輪下,歷經慘痛的過程,最後才會留下適存者。
台灣社會每年耗損上千億教育經費,長久下來必然元氣大傷,國家實質競爭力毫無增進。貧富不均,物價飛漲,多數大學畢業生可能一輩子買不起房子,逐漸形成所謂「靠爸族、靠媽族」,喪失自給自足能力。對比現今許多學校都有中國學生,他們飄洋過海來接受臺灣式教育,勤奮好學,不放棄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兩岸下一世代主人翁的競爭力,業已經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