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6495
 jack 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運動選手動態分析的重要性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超級運動員是怎樣練成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矯正鞋該怎麼選?
作者: jack huang 日期: 2010.04.21  天氣:  心情:
 選擇矯正鞋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矯正鞋,幼兒到底何時需要穿矯正鞋呢?有一個方法可供您參考:用目視看幼兒的足部後方,看到幼童的腳有外翻的角度時,就建議使用足弓墊及矯正鞋。
  足弓墊是讓足部維持在自然、正確的位置,以減輕足部的負擔,避免足部變形,至於矯正鞋的選購方式則有以下幾點:
1.要有合適的足弓墊,鞋墊要軟硬適中。
2.盡量選擇高筒的鞋子,以固定腳後跟。
3.包住鞋跟附近的質料要夠硬,以保持腳踝的正確位置。
4.穿的時候要綁緊,這樣固定的效果會更好。
  穿戴矯正鞋‘與矯正鞋因為有矯正的效果,初期會有不舒服的情形出現,只要脫下鞋子,檢查皮膚和足弓墊的接觸面,看看皮膚是否有紅色、明顯的壓迫點,若無則應繼續穿戴,才能達到矯正的效果。
另附上小腳的鍛鍊活動
鍛鍊小腳的活動
  特別注意的是:足弓墊或矯正鞋,並不會促進足弓的形成,若是屬於柔軟性扁平足,最重要的是鼓勵小朋友鍛鍊足部肌肉韌帶的力量,以下是建議家長、托兒所及幼稚園老師可以讓幼兒足弓發育良好的活動:
1.赤腳在沙灘、草地、泥土、海灘等不同材質的地面上玩耍,因為當腳底感覺刺激時,腳趾會自然出力。
2.用腳趾頭夾紙、布、毛巾或筆等,讓腳趾頭用力。
3.兩個人玩兩手互拉毛巾、繩子,或雙手互推的遊戲,在維持平衡的同時,也促進腳底小肌肉用力。
4.在大人監督及安全範圍內,讓幼兒赤腳由下往上爬溜滑梯,斜坡道或斜坡臺。
5.推或拉有點重量的物品,腳底必須用力才能站穩,以維持平衡。
6.練習用腳趾頭外緣走路。
7.練習踮腳尖拿高處的東西,或踮著腳尖連續走路。
8.洗完澡後,家長幫幼兒按摩腳趾,刺激腳底讓腳趾活動。
9.做腳趾頭彎曲、伸直及張開的遊戲。
10.利用腳踝上下運動,以增加韌帶支持力。
  扁平足會改變正常走路的生物力學,進而影響走路的姿勢,長久下來,容易引起肌肉骨骼與關節問題,有可能造成長期腳痛與膝痛,小孩則容易發生扭傷或是跌倒情況。此外,脊柱側彎和扁平足也有密切關係,若扁平足屬不對稱型,雙腳不等長,短腳側的骨盆腔會隨之傾斜、降低,位於其上的脊椎當然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極可能出現脊柱側彎。
  雖然大部分扁平足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恢復,而兩歲以前是屬於生理性扁平足,只需觀察即可,並不需要特別的矯正或治療。但常因許多人未能了解幼兒足部問題,而錯失四到六歲的黃金矯正時機,或是使用了錯誤的矯正方法。
另一份文獻報導
幼兒兩歲前都是扁平足
  從剛出生到滿兩歲的嬰幼兒,腳掌骨大都是軟骨,足部內側有一層肥厚的脂肪墊,且韌帶鬆弛,所以足弓並不明顯,看起來會很像扁平足,在幼兒開始學走路時,扁平足的現象更是明顯。但隨著幼兒成長、慢慢的學習走路,逐漸運用腳趾、腳跟及腳底的力量,厚厚的脂肪墊慢慢消失,足部肌肉開始發育,足弓便逐漸形成。
  「扁平足」臺語俗稱「鴨母蹄」,就是指腳板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縱足弓的塌陷,因而在踏地時內縱足弓消失,嚴重時,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兩歲以前的扁平足是正常的,一般足弓的形成大都從兩歲後開始,到了四歲時,幼兒的活動量增加,是足弓的快速成長時期。據統計,兩歲以下的小孩全是扁平足,三歲的小孩則占百分之八十,但到十歲就只剩下百分之四的扁平足。

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除了遺傳或先天肌肉骨骼異常以外,肌肉張力太低、韌帶太鬆弛,以及其他後天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扁平足,尤其現代兒童在五、六個月左右,便被父母迫不及待放在學步車上,加上嬰幼兒肥胖及疲弱的韌帶,使得未成熟的雙腳需支撐身體,足弓肌肉長期受壓,或因父母寵愛,常將小孩抱在懷裡,致使幼兒雙腳接觸地面走路、運動的機會減少,或者幼兒的坐、爬、走路發展較慢,都會導致足部肌肉及韌帶缺乏鍛鍊,力量不足。
  正常的足部是由二十六塊骨頭連結起來的,這二十六塊骨頭像拱橋一樣用韌帶互相連接在一起,所以任何一塊骨頭或足底韌帶受傷、脫臼,都會引起足弓之不穩定,而產生扁平足。在兒童階段,身體關節比較柔軟,所以身體暫時還能承受;到了青春期,體重和運動量急遽增加,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在此時逐漸顯現,足部的軟組織因為沒有足弓的支撐,反覆的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足底筋膜炎、蹠(音質,指腳掌)痛、肌腱發炎等併發症。

扁平足有兩種
  扁平足分成兩類,一類是結構式扁平足,即足部不論在懸空、不負重或站立、負重時,足弓都沒有形成,此類大都是先天性骨骼變形異常;另一類則是柔軟性扁平足,就是當你在站立、負重時,足弓會消失,但在懸空不負重時,足弓又會出現。


參考資料 Claudia+internet



  • 2009-11-28 06:41:21 補充

    如何判斷幼兒是否為扁平足,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蓋「足底印」。老師可先把幼兒的腳底沾溼,讓幼兒踩在牛皮紙或其他乾的表面上,再檢視印出來的足底印圖案。仔細觀察,如果足弓部位一半是乾的,則屬普通腳型;若足弓部位幾乎都是乾的,屬高足弓腳型【註1】;足弓部位幾乎都是溼的,即屬低足弓腳型(即扁平足)。


    幼兒階段出現的扁平足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出現嚴重的外翻現象,若是發現六歲後足弓仍未出現,且持續有症狀,或有異常的鞋底磨損現象,則需要治療或矯正。在此也建議各家幼稚園可與醫院或物理治療師合作,舉辦兒童足部健康篩檢,透過早期發現早期矯正,以解決兒童足部問題。若發現幼兒有相關的足部症狀時,可帶至醫療院所的復健科診治。
    【註1】高足弓:一般很少見,大多為先天,也需由醫師診斷治療。



  • 如何判斷幼兒是否為扁平足,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蓋「足底印」。老師可先把幼兒的腳底沾溼,讓幼兒踩在牛皮紙或其他乾的表面上,再檢視印出來的足底印圖案。仔細觀察,如果足弓部位一半是乾的,則屬普通腳型;若足弓部位幾乎都是乾的,屬高足弓腳型【註1】;足弓部位幾乎都是溼的,即屬低足弓腳型(即扁平足)。



  • 幼兒階段出現的扁平足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出現嚴重的外翻現象,若是發現六歲後足弓仍未出現,且持續有症狀,或有異常的鞋底磨損現象,則需要治療或矯正。在此也建議各家幼稚園可與醫院或物理治療師合作,舉辦兒童足部健康篩檢,透過早期發現早期矯正,以解決兒童足部問題。若發現幼兒有相關的足部症狀時,可帶至醫療院所的復健科診治。
    【註1】高足弓:一般很少見,大多為先天,也需由醫師診斷治療。














  • 參考資料 Claudia+internet




  •  




標籤:
瀏覽次數:147    人氣指數:1747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運動選手動態分析的重要性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超級運動員是怎樣練成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