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事小事,流年一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所不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開始即承受,結束有尊嚴。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09.07.26  天氣:  心情:
所謂開始即承受,遠從磐古開天地到地球孕育萬物,人類挾萬物之靈的頭腦,為提升生存品質,做正負面之開發,有建設性也有戕害地球之破壞性,而地球默默無語承受人類帶給它的負擔與痛楚,因為它有責任提供萬物適切的生存空間;此時天界神佛以悲憫之心看待人類,而人更應該有克復自省的心境與其共存。一次颱風不只沖毀山川林野田產家園,更沖出天災背後的人所戕毀本島百姓的尊嚴!地表原本莊嚴寧靜,每座山脈土石都是它的龍幹骨肉,若不是人類貪求價值過度開發,使其不堪忍受,他怎忍心讓自己的支幹肉身分崩離析?如果人類還不懂得藉此教訓,反省過失、修身養性,並尊重大自然對我們種種的承受,便再難蒙天佑神助與上帝的垂憐了!
 任何事皆有啟端,有開始便有後來的種種承受,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如此,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責任又何嘗不是?很多人納悶自己的個性不知何時養成,才會有今天這付德性?其實從襁褓中的嬰兒,就可以略見大家所隱藏的內在心性不同,有人喜歡吵鬧喧嚷,有人好動不耐靜守,若成長過程中父母未加注意疏導糾正,成長中不懂得用知識智慧來檢討克服壞脾氣,更不願承受改變個性過程中的痛苦磨練,任其放肆或和稀泥似的爛下去,最後必然根深蒂固變成劣根性。同樣的,身為父母不能認定孩子天生八字就是難管教,不願付出更大的耐心去潛移默化其劣質性,甚而推託子女行為不當的責任;想想為何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日後命運卻不一?此乃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同,所給予的教育指標與人生觀不同,當然造化與福德便有差異,所以後天的教養最重要,小由父母栽培受家庭背景影響,大則「吾日三省吾身」時時惕勵自己,當一切外在條件相等時,大家的差別就在開始的歷練與承受不同,能約束自己缺點銘記在心者,一定勝過那些放縱自己隨心所欲的人。

 能承受自己的個性,已有自知之明的能耐,但必須還有承受與人共處的環境的修養才更圓融。所謂「生乃與噲等伍」,生活周遭的人不可能都有很好的資質,來懂得謹守本份經營的人生觀;或許出門所接近是一些販夫走卒,甚至遇到殺人越貨的歹徒,藉由一些不如意或慘痛的代價累積經驗,認清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何處,而形成處世的人生觀,進而自問我對社會關心程度有多少?將承受轉換為奉獻的心情,壓力變為耐力,生活情緒化暗為明、轉悲為喜,經營人生才有美感。

 消極者承受不了逆境,或有精神潔癖者不願與世界相處,心想出家為僧應該就沒有什麼煩惱了!那知「袈裟未著愁事多,著了袈裟事更多」,因為著袈裟要犧牲奉獻,不是出世獨居的,不但要聽經講經、更要行經布施、救苦救難,做不到等於沒修行,獨善其身不如兼善天下來得有意義,入世修得好勝於出家避世,一切修行都在觀念的扭轉,事要漸修,理要頓悟,一句至理名言聽入心行於外,即可轉凡為聖。任何人事物的出現都有開端之因緣,理應去承受所有過程的磨練,逃避絕不能超脫,唯有智慧能昇華。

 人類是從別人的痛苦中出生,由自己的痛苦中死亡,其實一點尊嚴都沒有,那麼結束的尊嚴又該建築於何處?當親情緣份結束時,猶如老人家走了,考慮過他是否走得無怨無悔,沒有遺憾嗎?能在生前照顧飲食起居、侍湯奉藥,死時幫助他在路的盡頭另開一條明路,有信念能繼續往前走,這才是大孝,而這兩方的尊嚴所造,即來自於心安理得。但社會上有太多案例是人在病榻上,一生最終價值是負責蓋章分配財產,擔心身後兄弟鬩牆;窮人則遺憾此生沒沒無名,貧苦交加更甭提榮宗耀祖了!但若認真思考,結束生命後,是貧是富所留下的尊嚴問題,不難理出正確觀點,人真正的富有並不是錢多,而是需求少所以富足,沒錢並不可恥,只是不方便而已,何況有錢人很少真正去支配過錢財,反而被錢財奴役!貧困是鍛鍊志氣、奮勇向上的利器,是體驗生命內涵接受大任前之天意,尊嚴來自看穿事理自我肯定,怨天尤人於事無補,只能在無邊苦海中隨其載波沈浮罷了。

 人生緣起緣滅更無不散之宴席,朋友、妻子、親子、冤家等關係皆因「是有前緣」,產生今世的對待際遇,生離死別各有因果,盈虛消長自有天意,看不破得失、怨嘆、難忍、恐懼、心生偏頗的認定,都不如上帝的論斷來得明確果決,所有獎懲聚散由不得人,何必由小小的頭腦眼界爭的面紅耳赤呢?人生的尊嚴並非強取豪奪得來,而是觀念態度扭轉逆境後的氣質自然提升。能懂得開始即承受,必然結束有尊嚴。而這中間會有這番全美的果實,也只有一個〝悟〞字可提了。

(轉載自心海羅盤葉教授作品 談古論今)
標籤:
瀏覽次數:31    人氣指數:23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事小事,流年一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所不考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