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6862
 Seán Le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1/05/25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5/27的日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1/05/26的日記
作者: Seán Lenz 日期: 2011.05.26  天氣:  心情:

奧泰羅(Otello)
是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 1887年完成的一部歌劇作品,
腳本作者是19世紀著名的詩人博依托(Arrigo Boito 1842 ~1918),
改編自莎士比亞1604年的同名戲劇《奧賽羅》(Othello)。

這部歌劇1887年2月5日于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首演轟動了全城,也確實,
威爾第用這部歌劇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Otello》打破了他在另一齣知名歌劇阿依達(Aida)之後長久的沈默。

博依托將莎翁戲劇中文藝複興時代(Raissance Age)的精神融合進在十九世紀興盛的浪漫主義(Romantic Age)精神中。
浪漫主義時期,對于那些“黑色”浪漫英雄的崇拜可謂達到了頂峰,
不再像文藝複興時期那樣僅僅探討人的內心世界與外表行爲之間的差距,
而是更直接的關注人的本質,認爲人性本惡,
在《Otello》中"Iago"這一角色堪稱典型,
博依托甚至曾想用"Iago"這個名字來命名這部歌劇。

整部歌劇音樂的發展象征著Otello人格的轉變。
一開始,他以高貴勇敢的英雄姿態出現,但暴風雨的主題預示了他個性中的暴烈,
接著Iago設計陷害他,他的內心從懷疑到震怒到殺機浮現,音樂也不斷地從平靜到狂亂。
其中分化出一對矛盾,就是Otello對于妻子的信任,代表Iago的回旋式旋律充斥著詭異邪惡的感覺,
整個信與不信的過程中反複出現這種旋律,
最後由Otello唱出,暗示著他已徹底受Iago的控制,對妻子的感情由愛至恨。

從恨中引發出的便是死亡的主題,愛情的動機伴隨著Otello的幸福平靜與快樂,
懷疑的動機則使他受著嫉妒的折磨,痛苦、狂暴,進而出現殺人的動機,
這時音樂層層交織達到了高潮,然後一個回落,矛盾的出現了悔恨的主題及愛情的動機,
緊接著重複殺人的動機,代表了Otello精神上最終的崩潰,
這個看似能夠征服一切的英雄選擇了自殺來結束他悲慘的命運。

標籤:
瀏覽次數:60    人氣指數:860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1/05/25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5/27的日記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5-27 16:50
她, 47歲,新北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