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6495
 jack 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孫振耀>>>退休感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國父孫中山的感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作者: jack huang 日期: 2010.03.30  天氣:  心情:
    退化性關節炎又名膝骨性關節炎,常見於五十歲以上喜歡運動或從事粗重工作的人。另外外傷或體重過重也會加重膝關節表面軟骨的磨損,加速膝關節的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關節軟骨受到過度的磨損而產生的,當關節軟骨所承受的磨損,超過一定的限度之後,它本身便開始產生裂縫,之後,其下的骨頭便會暴露出來而引發一系列的反應。
     有關膝蓋關節炎的成因,大部分學者相信是由關節面持續受到外力磨損而產生的一種修補過程,只是這種修補過程會造成骨刺的形成,膝蓋關節的腫大、變形,週邊韌帶鬆弛而使得膝蓋關節不穩定,更加重磨損程度,如此惡性循環,使患者苦不堪言。要預防膝蓋關節炎之發生,便要從打破這種惡性循環著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關節面不要繼續磨損。常聽見有人在患了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後,聽從別人的建議去爬山,結果越爬症狀越明顯,原因就在於爬山會大大增加膝蓋關節面的受力程度,使得磨損加速進行,關節因此退化得更快! 

退化關節炎主要有二大因素:就是關節化和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方面,目前西醫對骨質疏鬆這現象沒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大都只是補充鈣質,等關節骨頭壞到一個程度,再開刀換上人工關節,但人工關節使用也有一些限制,每五到十年須重新調整,比較麻煩,如果突然間拿重物或走路姿勢不對,也會有不良影響,另外如果天氣變冷,關節會緊縮,必須活動很久才能放鬆。如果單純補充鈣質也不是理想的方法,因為骨質疏鬆原因主要是骨膠不足,並不是缺乏鈣質,鈣質補充過多會限制血液送到骨髓的數量,降低血壓,降低心跳,所以鈣離子吸收過多反而來引起骨質流失更快更嚴重,咱中醫看法是骨質的形成是透過腎臟分泌一種荷爾蒙來到小腸,幫助小腸來吸收膠質送到骨髓裏面,因此咱人體平常時喝牛奶作用在淚腎臟分泌吸收骨膠荷爾蒙,並不是吸收鈣質。退化性關節炎大部份屬於年紀多,關節老化,腎陽虛的體質,由於膝關節長年使用操勞過度,陽虛氣失,造成局部供血不足,關節中的軟墊慢慢萎縮,造成膝關節功能退化,僵化,甚至水腫變形,變成走路無力,活動困難,腳目硬僵,伸縮甘苦,生活上很不方便。


哪些人容易得退化性關節炎?

◎ 50歲以上之老年人。
◎ 骨質疏鬆症者。
◎ 運動家。
◎ 肥胖者 (尤其是婦女)。
◎ 常待在冷氣房的人。
◎ 經常蹲著做事的人。
◎ 曾受關節外傷者。
◎ 家族有人罹患此症者。

膝退化性關節炎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的目的主要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如使用各種電﹑熱療﹐有助於減輕症狀﹔指導運動以維持關節的柔軟度﹐增進肌肉的力量與協調控制﹐可以放鬆緊張肌肉﹐降低對關節的不當壓力﹐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按摩與推拿可放鬆周遭緊張攣縮的軟組織。另外物理治療會建議改變生活形態﹐例如控制體重,減少爬上爬下與蹲或跪等對關節受力太大的活動,避免再度重覆性的傷害關節﹐保養重於治療。


例如最常建議用的熱療的方式有熱敷﹐電熱毯﹐熱水浴﹐泡溫泉及家用紅外線烤燈等等。熱療不一定是越熱越好﹐只要溫熱即可﹐一般20-30分鐘即可﹐做久效果不見得比較好﹐反而容易招致燙傷。另外如果對溫度感覺較差或心臟不好者要多注意避免燙傷或休克發生。在物理治療部門可以執行深部熱療如短波﹑超音波等﹐其作用可達較深層但亦有其潛在的危險﹐故必須由專業人員執行較安全。


電刺激治療的儀器種類相當多﹐其作用大多在止痛消炎﹐改善血行﹐放鬆緊張的肌肉。最常被使用的如低週波經皮電刺激及中頻電刺激。低週波經皮電刺激市面上常稱為電子按摩器或電子針炙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刺激穴道或感覺神經達到止痛的目的﹐其施用方法簡易﹐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之下自行購買在家使用。而中頻電刺激的作用與施行方式較複雜﹐需經物理治療專業人員評估及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故必須要在物理治療部門作治療比較安全。


居家保養運動主要在增加關節柔軟度與增強肌力與耐力﹐必須少量多次﹐如此每日累計的運動量足夠且不至於傷害關節。有研究顯示腫脹疼痛的關節本體感覺較差,因此也建議要訓練本體感覺,可避免關節進一步傷害。


一般輕、中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以保守治療如藥物、物理治療多可以改善,如果嚴重的退化或變形太厲害則需要手術治療,例如膝關節置換。關節手術後傷口或多或少有些腫痛,患者常不敢或不知道如何運動手術的關節,其實越早復健效果越好,可以請醫師照會物理治療師,教導如何活動關節、如何訓練力量與如何下床使用助行器走路等。


護具的使用


大概病人最常使用的為護膝﹐這些護膝依保護與限制的程度不同分很多種﹐從單純的保暖支持到完全固定都有﹐視目的而定。穿著保護過多的護具則人體自我保護的本能會逐漸喪失﹔穿著保護不夠則喪失保護的目的﹐最好徵求專業人士的建議並親自試穿最好。


關節保養之道


既然關節磨損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就要好好保護讓它不要在再磨損下去﹐例如避免提抬或背重物﹐儘量少蹲著做事﹐能不爬上爬下就不要爬﹐因為膝關節彎越多加上體重關節受力越多。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固定姿勢﹐應常常稍微動動做柔軟操。必要時可穿戴護具可以保護關節﹐降低關節受力且多少有保暖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關節的肌肉力量越好﹐協調性越佳﹐對關節不當受力就越少﹐所以持之以恆的肌力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規律的休閒運動的習慣


一般建議避免有許多跑跳的劇烈運動﹐以有氧運動最佳。要達健身目的必須每週做3-5次﹐每次有30-60分鐘。例如散步﹐土風舞或交際舞﹐游泳﹐騎腳踏車﹐太極拳等都是對有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錯的運動。慢跑對關節受力較大﹐可能比較不適合。


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運動示範


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運動主要有三大目的(1)維持或增加關節的活動度。(2)增加膝關節的肌力與耐力,尤其是股四頭肌及大腿前面的肌肉力量,且最後伸直角度的力量是訓練的重點。(3)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的訓練。如果患者走路方式不對有時也要矯正。以下是經常會建議的運動:


(1). 腿伸直與彎曲的運動:坐著或躺著時儘量伸直膝關節,再儘量彎到底,重覆10次。


(2).訓練股四頭肌的方法,以下幾種由簡單到難的動作選擇方便施行且量力而為作其中幾項,建議每天至少三遍,
      每遍20下,漸漸增加次數,如果覺得太輕鬆可以加1至2公斤的重量。


(a). 躺著,膝下墊枕頭,將小腿抬高膝蓋打直,數5秒放下。
(b). 躺著,另一隻腳彎曲,將膝蓋向下壓直,此時感覺大腿有用力向下踢,數5秒放鬆。
(c). 同b,用力壓直後向上抬高約45度,注意膝蓋要唯持繃緊狀態,數5秒放下。
(d). 坐者,膝部由彎曲伸直,數5秒放下。
(e). 坐者,腳下墊個小凳子,讓膝蓋微彎,伸直膝蓋再略為抬高,數5秒放下,可加強最後伸直角度的肌力。


膝退化性關節炎常用的藥物治療方法


非類固醇性消炎劑
顧名思義,就是消炎藥,組織有明顯的發炎反應的時候使用,本身也有止痛的作用這類藥物中,最古老的就是阿斯匹靈,現在種類繁多。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痛,甚至於胃出血。新一代的藥物,比較不會胃痛,不過要有胃潰瘍的病史或六十歲以上才可以開立。現在有些消炎貼布可在膝蓋局部使用也有相同的效果且不會傷胃


葡萄糖胺(Glucosamines)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把它當成所謂的健康食品,商品名叫「維骨力」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s)在台灣,健保有條件給60歲以上患者一年使用6個月。葡萄糖胺原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軟骨重要成分之一,只是隨年齡增長,身體製造葡萄糖胺不敷使用,這時補充由蟹殼、蝦殼,萃取出類似人體軟骨成分的葡萄糖胺製品,可以幫助修復損傷軟骨,減輕軟骨損耗。它的療效主要是抑制關節炎的惡化,並促進破壞軟骨的修復。目前所知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噁心、腹瀉。這個藥大部分的研究報告,都肯定它在症狀改善的療效。但還是要記住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治癒退化性膝關節炎。而且以它受歡迎的程度,現在市面上在藥房大賣場都可買得到但有許多有仿藥、偽藥,使用者仍得小心。最好還是由醫師處方。

「雅節」Artz


玻尿酸製劑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新選擇
玻尿酸製劑讓許多令人困擾不已的退化性關節炎,有另一種治療新選擇。玻尿酸製劑是目前最熱門的藥品之一它除了可用於美容外還可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這種關節注射劑是不同於長久以來被濫用的「類固醇製劑」,並沒有施打類固醇造成的骨頭壞死、肌肉變性、肌腱斷裂的併發症。
它是以新鮮雞冠提取,經過醫學中心臨床應用,顯示治療有效率高達七成以上且沒有明顯副作用發生,更無口服藥品傷害腸肝腎之問題。注射玻尿酸,可以使患部減少的關節液獲得補充,既可包覆、潤滑軟骨表層,又可滲入基層抑制軟骨退化,同時改善關節活動度,也有止痛、消炎的作用
對於經藥品治療沒有顯著效果且嚴重程度未達手術置換人工膝關節的病患健保局核准以玻尿酸製劑直接注射至膝關節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一個療程注射五次,每星期注射一次,效果可以維持到半年或重新開始一個療程。經統計發現,若第一期患者(輕度疼痛在半年之內),在前二次治療後,病情即顯著改善。如果在退化性膝關節炎一、二期就開始注射,甚至可以不用置換人工膝關節,若從第三期後開始治療,可延緩手術換人工膝關節的時間。

膝退化性關節炎手術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包括使用關節鏡下清創切骨術人工關節置換治療。
關節鏡下清創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只須膝部三至四個小孔即可完成手術,可探討膝退化性關節炎病變的程度,同時處理膝部發生的病灶(像半月板破裂),延長關節的使用。此手術清創為洗掉關節內雜質,修補整理破裂的半月板,拿掉關節內游離物,將快掉下來紗線狀軟骨移除。如此可減輕膝部疼痛,使關節再繼續使用。
   臨床上有許多報告,包括一年後治療,七十四%的病人感覺疼痛減少,一報告分別使用清創與摩擦(將象牙質化軟骨打洞)二群比較,五年後 清創得到六十六%好的結果,摩擦群得到五十一%好結果。我們的報告經過七年追蹤,五十五%的病人得到好的結果。使用關節鏡下清創治療,膝關節不要變形太多,關節炎不能太嚴重,才會有好的結果。但使用這種方法治療,醫師很難預期病人的結果,則愈有經驗的醫師愈會覺得困擾。有些很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使用此方法,結果病人疼痛並沒有改善。但有些較嚴重點關節炎的病人,經治療後卻覺得相當滿意。使用關節鏡下清創治療的併發症是很少。
切骨術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
   假如關節炎只磨損內側或外側單邊關節面,醫師可用切斷骨頭轉位至正常部份行走,則可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例如一內翻退化性關節炎(O型腿,內側磨損),醫師可在脛骨上端截斷轉位,再固定,經過三個月至四個月骨骼癒合後即可正常行走。臨床報告上五年的追蹤七十%至九十%的成功率,十年的追蹤有五十%至七十%的成功率。併發症包括關節面骨折、腓骨神經受傷、切骨術骨折癒合延遲。此方法較適合年紀較輕,大約六十歲以下的病人。

人工關節置換治療
此方法為目前效果最好,病人恢復期最短的方法。一般使用於年紀較大(大約六十歲以上),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它是以人工的金屬或塑 膠來代替破損的關節面,只是表面處理。可同時處理變形的膝關節,矯正成正常形狀。
到底人工關節置換可以使用多少年限,一臨床報告一二○例人工關節置換平均追蹤十四年(二至廿三年)。十例須再接受手術,其中包括四例 人工關節鬆脫,三例細菌感染,一例人工關節置換後骨折,二例因疼痛接受再置換。經過廿三年追蹤存活率為九十一%。而目前人工關節設計,手術技術都比以前進 步,效果會更好。
人工關節置換最大問題仍是材質磨損問題,一旦有了磨損,接下來這些磨損下來的顆粒就會刺激關節產生病變,包括腫脹、疼痛甚至骨融解, 人工關節鬆脫。所以人工關節置換較不適用於年輕人,其活動性較強,產生磨損問題會來的早,常須再置換手術。

















標籤:
瀏覽次數:815    人氣指數:2015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孫振耀>>>退休感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國父孫中山的感慨]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