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書很大部分都是推理小說
這是興趣啦,太過純文學的東西會讓我昏昏欲睡
(深受中國基本文化教材的荼毒啊...不過純台灣文學我也不太看就是了)
這篇寫的是另類推理,一些看起來像推理又不像推理的作品就寫在這裡
超.殺人事件 (作者:東野圭吾)
這本書與其說是短篇推理小說,還不如說是東野在嘲諷推理小說界的戲作
外觀上還是會扯到推理小說,不過骨子裡可不只是如此
(東野似乎真的認為有推理作家是找人代筆寫作的,在這本書裡頭寫的還真的很明顯)
暢銷作家發現要繳很多稅,想東想西的要把一堆不相干的東西塞進作品中,好當做取材經費來申請免稅
添加大量理科常識跟艱澀內容的推理小說,實際上只是在滿足某些人虛偽的心態
一個老到得痴呆的推理作家,一個也是很老的總編,加上讀者群全部都是老人的超老年化社會
面臨一大堆新書出版,書評開始用起自動寫書評的機器,文學獎評審也拿機器來選得獎作品,到頭來連作家都用機器來寫書
看這本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偷笑
裡頭的人物看起來虛構,其實真實的不得了,或許還會出現在你我身邊咧
像是自以為理科是自己專業就死命的想把塞了一堆艱澀知識的書給看懂
看了一本近千頁的書,裡頭卻盡是一堆跟主軸無關的內容再充版面
同一個作家,換了書名,卻是內容根本就沒啥改變(我覺得台灣某些暢銷作家就是這樣)
一邊笑裡頭人物的荒謬,不過也是會一邊擔心書中的劇情會不會成真啊
越厚重越暢銷的"暢銷書",代客閱讀寫心得的"自動讀書機器",永遠用同樣題材寫作的老作家
哇咧,別鬧了啦,真的有那還得了啊
虛線的惡意 (作者:野澤尚)
這本書不是太好買,不然真希望大家都去找來看看
(我只在三民網路書店找到,被我買了之後現在是補貨中,不然就是必須買一整套10本的套書)
而且要說這本書是推理小說,或許也是有疑慮,畢竟他沒有"結局" (或者說他的結局存在每個人心裡頭)
不過要說媒體的殺傷力以及對觀眾的影響力,看這本書真的是再寫實不過
雖然已經是十年前的作品了,但是裡頭的一言一語用在台灣社會實在是針針見血
女主角身為新聞剪接師,在一次陰錯陽差的情況下揭發了命案的真相
她認為自己是伸張正義的一方,不斷用自己的主觀認知,不惜犧牲掉客觀報導的原則
剪接出他自認為是真相的片段向全國播放
甚至為了強化給觀眾的印象,將影像以剪接手法移花接木,斷章取義
但是...那真的是真相嗎?還是那只是你被刻意誘導所自認為的真相?
真正的正義在錯誤的心態下被扭曲成具有強烈破壞力的惡意
原本該原貌呈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自己判斷什麼是真相,
卻不得已只能透過剪接師的眼睛看到他認為的真相
讀這本書,心情是沉重的,看完之後再對照各家新聞台各為其主的批鬥對方,格外諷刺
當個能夠自己判斷是非的人,在台灣反而成為很艱鉅的任務
別告訴左手 (作者:渡邊容子)
書名好像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裡頭的一句話"你施捨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我不知道作者引用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啦(ㄜ...聖經,我只當神話故事看的><)
不過大致上猜的到...
整個故事雖然是偏向冷硬派的寫法,但是鮮明的人物性格讀起來煞是有趣
一個自己以前當賊,後來從良到百貨公司當保全人員的女主角
工作是負責巡視有沒有顧客順手牽羊 (善用職業特性!?)
前面的部分都是針對女主角形象的塑造,相當生動
後來,因為自己以前外遇對象的老婆被殺,警方認定自己是很有可能犯案的嫌疑犯
於是他打算找到真相,還自己清白
後面的謎團其實並不是很特別,跟塑造形象所下的功夫相比感覺就稍弱
再加上有些內容其實有沒有並不是那麼重要,顯得有些贅述
整體來說是本格推理小說,不如說是社會派推理小說要更貼切
但是作者塑造女主角形象的手法讓人印象深刻(感覺活脫脫的女主角就浮現在紙面)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 (作者:德博拉.海登)
這本台灣好像有出繁體版,不過我手上的是簡體版(比較便宜啦)
會看這本就完全是因為好奇,想知道作者敢這樣寫的原因
作者藉由從大量檔案、信件、傳記報導之中,
提出了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梵谷,尼采,波特萊爾、福樓拜、莫泊桑、王爾德、喬伊斯,林肯夫婦、希特勒這些名人都罹患梅毒的大膽說法
作者認為這些人的死直接或間接受到梅毒的影響 (直接得病死或是因為採用重金屬治療而被毒死,或是神智不清發瘋自殺...)
整本書把梅毒介紹的頗詳細,不同時期對人體會造成的影響也有涉獵
看起來論述上也還ok,信不信就看個人
我嘛...有些人看來是很肯定,有些人則還是有點半信半疑(以當時的醫藥環境,小病被醫成大病都不稀奇了吧)
午夜善惡花園 (作者:約翰·伯蘭特)
一個薄霧的清晨,座在綠樹濃蔭中遺世獨立的美國南方古城-沙凡納,最豪華的宅邸裡,
房子主人威廉斯槍殺了他的「朋友」丹尼。是謀殺還是自衛?
幾乎整個城鎮的人都被捲入此案,連外來記者約翰·伯蘭特(作者)也難無法脫身
這是一本很難歸類的書,他有命案,他有嫌疑犯,但是他的結局又很不同
作者一再強調這是一件真實的事件,是他旅居沙凡納的所見所聞
沙凡納是個很奇妙的城市,裡頭的居民個性鮮明,他們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的底細
他們對流言有難以割捨的喜好,但是又拒絕接受任何外來文化的改變
作者把這些人一一寫進書中,事實的真相就在這些介紹中慢慢的蘊釀
讀起來像是一本人物傳記,生動有趣,有些情節真是讓人難以想像~
天使墜落的城市 (作者:約翰·伯蘭特)
這是一篇報導文學,一個敘述威尼斯的故事,是伯蘭特繼午夜善惡花園之後11年才又推出的作品
一九九六年二月,歷史悠久、曾有五齣威爾第歌劇首演的「鳳凰歌劇院」剛於三天前毀於祝融。是人為疏失,還是刻意縱火?
跟午夜善惡花園一樣,作者試圖從威尼斯周邊生活的人群中來找尋真相
而筆下的人物,像是負責調查火災的檢察官,由美國上流社會人士組成的慈善機構、超現實主義畫家、家傳21代的玻璃吹製師傅、網鴿子的人、代人受逞罰的人、騙徒、夢遊者
個個背後都是一個故事,然後把整個故事串了起來
他們沒有直接跟火災有關(或者說看不出來吧),但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是跟威尼斯共生共存的
老實講,這些人的故事實在是太搞笑 ><
一個城市,有一本這樣的書,是幸福的
褚蘭特最後一案 (作者:E. C. Bentley)
這原本是一本嘲諷"推理小說"的作品,卻反而在推理小說史上成為另類的經典
自從福爾摩斯之後,所有的推理小說作家都依循著"偵探應該禁欲"的不成文規定
每個偵探無不以伸張正義為己任,美女當前也不動聲色,甚至厭惡美色的存在
一直到這個作家Bentley寫了這本褚蘭特最後一案,試圖用推理小說的格式來嘲諷偵探
受報社老闆委託去採訪這個犯罪事件的褚蘭特,居然對被害人的遺孀動了情
隨著故事的推演,不利的證據似乎都指向這個貌美的遺孀是背後的兇手
但褚蘭特不僅無視警方苦尋不到兇手,也不在乎正義有沒有被伸張,甚至還向她告白
如果只是這樣,這本書可能還稱不上經典
過去的偵探總是一副不可一世,認為自己的推理及是真相的嘴臉也讓Bentley看不過去
故事一直到了最後又藉由故事中的人物提出了真正的解答,證明了褚蘭特的推理是錯的
讓這個第一次出場的偵探氣得說出"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去碰任何案件了"
於是褚蘭特的第一案成為了"褚蘭特最後一案"
(書中這樣,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在版稅的利誘下,其實還有第二案,第三案...)
但是即使出現了這樣一本書,在此之後的偵探卻還是脫離不了被作家禁欲的命運
最有名的就是范達因筆下的神探費洛凡斯了,
但這本書的確也開創了一個不一樣的寫作空間,闡述破案不等於真相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