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水庫虎頭埤水庫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因山勢形狀如虎頭聳歭而得名,沿岸最高處為70公尺(位於青年活動中心北側山頭),埤面水最深約40公尺,背山面水,風景秀麗,民國43年由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虎埤泛月」為「南瀛八大景」之一,亦曾創「台灣十二名勝」之一,有「小日月潭」之稱。 虎頭埤在新化鎮東方虎頭山麓,係堵截大目降南溪,即虎頭溪而成的埤潭,水源地為約500公頃之中興林場,水質極佳。大目降溪主流發源於新化鎮大坑尾,西流轉西北,經迦陵崁(又稱茄苓崁),至鳥占湖,會九層嶺諸山溝水,西北流經虎頭山南,轉西流,復轉北流,與大目降中溪會合,再西北流,為鹽水溪之上游,今以虎頭山為界,其上游稱茄芩崁溪,下游則稱虎頭溪,與大目降中溪會合後則稱無名溪。
虎頭埤是台灣第一水庫,為灌溉用水庫,水域面積約為二十七公頃。在台南這個人文薈萃的古都,存在著台灣第一的故事裡應不足為奇,但如此鮮明浩大的工程,她的象徵意涵與實質灌溉功能可說是等量齊觀,由虎頭埤所分流的灌溉用水,供給了五百多公頃的農地水源,也奠定了台南府城為全台首府的基礎,先人的智慧與無私的奉獻,讓虎頭埤靠著一鋤頭、一畚箕的傳統人力技術,克服興築工法上之障礙,在將近一百六十年前即已興修完成;歷經考驗虎頭埤依然屹立於府城的肩膀上,傲視著時間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