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院長】 2007/09/24 08:25
每當季節交替之際,乍暖還寒,很多人誤以為「起青那」是肝火大所致,而要求「清肝」、「清血」。事實上,它與肝功能無關,只要少接觸過敏原即可。
「起青那」,學名叫「風疹塊」、「蕁麻疹」,不少病人誤以為它是「麻疹」的一種,其實係因接觸了過敏原,如海鮮、酒、藥物(阿斯匹靈類消炎藥物、止痛藥、可待因等)、花粉,甚至冷、熱的變化,而發生奇癢的膨疹,身體到處紅浮腫,且隨著搔抓的動作,愈發不可收拾。
蕁麻疹,中醫稱之為「瘖瘧」(《醫宗金鑒‧外科心法》)、「風隱疹」(《中醫皮膚科診療學》)。診斷要點如下:
1.本病為一種發作性、搔癢性、界限明顯的皮膚局部浮腫,稱為膨疹。慢性蕁麻疹可持續或間歇性發作達6周以上(急性蕁麻疹發作時間不超過24小時,通常因注射血清或青黴素引起,偶亦為食物過敏所致)。
2.皮疹特點為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風疹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伴劇癢,搔抓後皮疹常擴大增多。多數患者以輕壓劃痕皮膚隆起浮腫出現,稱為陽性皮膚劃紋症,可做診斷參考,但25%~50%正常人亦能出現,故應注意。
本病是許多皮膚病共有的一種自覺症狀,中醫早就有「諸癢皆屬於風」( 此風指風疹塊),故本病與外感風寒,風熱之邪、血熱濕熱內困、臟腑功能失調,肝腎不足導致血虛燥等有密切關係。因此,施治時要根據不同類型下藥。
本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海鮮、竹筍尖、芒果、荔枝、桂圓、芋頭、辛辣物、油炸物、汽水、可樂、冰之類食品。 但本病與心理因素也有關係,加上相應藥物,如甘草、龍眼肉、紅棗、半夏、柴胡等寧心安神,綜合性治療能收到較為理想療效。
此外,筆者親身體驗,可以黑豆銀花解毒湯治療藥物性風疹塊,組成為黑豆2兩、金銀花5錢、生甘草5錢,3碗水煎成1碗2次服飲。但應請教合格中醫師,再開處方。
(作者兼具中、西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