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包子、饅頭及知名酸梅湯被檢出含有超量人工甘味劑,危害人體健康,您是否也擔心「毒」從口入? 消費news 每天早上一個饅頭夾蛋或饅頭夾肉鬆,配一杯豆漿或牛奶,是很多人從小就養成的習慣;而夏天口渴的時候,來杯冰冰涼涼的酸梅湯,也被大家視為夏日解暑的良方,不過這些習慣卻可能變成健康的威脅! 台北縣衛生局不久前針對量販店、超市、傳統市場攤商,以及飲食店等場所抽驗包子、饅頭等產品,結果發現有30件受檢品中,就有10件含有防腐劑或人工甘味劑;而北部有名的「阿媽的酸梅湯」也被驗出含有超量的人工甘味劑,被勒令停止販售。 在這些被檢查出來的防腐劑中,有包括苯甲酸、己二烯酸和去水醋酸,其中的「己二烯酸」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苯甲酸」過量或長期食用,則會影響肝功能,急性期則會引起腹瀉、心跳加快等;而去「水醋酸」的毒性更強,動物實驗發現,過量攝取去水醋酸會引起痙攣、甚至死亡。 至於包子饅頭被檢出的人工甘味劑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過去也曾在民眾愛吃的「蘋果麵包」中查出這類人工甘味劑,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雖然是合法的人工甘味劑,但可助長致癌物之毒性,因此不能添加在主食類中,以免天天食用造成危害。 隱藏危機1 人工甘味劑 為什麼會有「人工甘味劑」?中國醫藥學院藥物化學研究所教授陳耀寬表示,都是因為大家想嚐甜頭,而且口味愈來愈重,蔗糖、果糖等糖類愈加愈多,但熱量也愈來愈高易致肥胖,因此科學家努力找出低熱量高甜度的化學甜味劑,讓加工業者糖的費用減少,吃的人也不怕肥胖上身,但後來卻發現,很多癌症和疾病,竟然都跟化學甜味劑有關,因此有許多都被限用或禁用。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說,她本身為因擔心糖尿病的問題,自己就會選擇代糖來使用,選擇的食物中,最好也是以代糖取代高熱量蔗糖的食物,這就是人工甘味劑的好處,它能給有限糖飲食者甜味的口感,而且因為它的甜度是一般蔗糖的30倍到數百倍,所以也沒有蔗酸高熱量及引起高血糖的風險,不過,這些人工甘味劑是要添加到「零食」或是「點心」裡的,是人們可以自己針對自己需求所選擇的,如果業者是在正常主食中添加,由於這些主食,人可能整天吃或吃一輩子,長期以來的影響,就很難預估,站在輔導民間食品加工業的立場,她也很難接受業者私自在主食裡添加人工甘味。 ★非法用糖精小心敗腎 雖然台灣的食品衛生法中,只要遵照限量,包括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及糖精等,都能合法添加在瓜子等少量食用的加工食品內。但陳耀寬說,在許多國家都已經禁用糖精了,但坊間有些醃李子或芭樂、醃桃仍使用糖精。研究顯示,甜度是蔗糖300倍的糖精(Saccharin)對腎臟有害,而且也有誘發膀胱癌的危險。另一種毒性也很強的甘精(Dulcin),動物實驗會有肝毒性,加在酸的食物中還有血液毒,少數不肖業者仍放在果醬、罐頭及沙拉醬中。 ★合法人工甘味劑哪裡找? 根據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的規定,合法可添加的人工增味劑有59種,包括D-山梨醇、D-山梨醇液、反丁烯二酸、木糖醇、蘋果酸鈉、葡萄糖酸鈉,以及常在可樂等碳酸飲料中看到的磷酸、阿斯巴甜、甘草素、甘露醇、甜菊萃、麥芽糖醇、赤藻糖醇、蔗糖素、紐甜、乳糖醇等。 孫璐西說,這些人工甘味劑都有限制只可用在某些加工食物中,但麵製品如包子、饅頭等,由於都是人們會大量攝取且長久食用的主食,極可能會產生累積性毒性,因此都是「未准添加」防腐劑及人工甘味劑。 隱藏危機2 防腐劑 以前有人開玩笑說,泡麵防腐劑高,吃多了泡麵,死後就不必花錢做木乃伊了。其實,泡麵據規定不得添加防腐劑,而麵製類、優酪乳、布丁、碗裸、肉粽、饅頭、米苔目、愛玉、仙草、杏仁露、豆漿、豆腐製品、優酪乳、糯米腸、新鮮醃漬水果、蜜蕃薯等,都不得添加防腐劑及人工甘味。 ★過量會毒害肝臟 食用太多含防腐劑的食物,是不是真的會變成活的木乃伊呢?陳耀寬說,過量防腐劑的傷害比變成木乃伊更可怕,像這次在饅頭及包子檢出的防腐劑中,「苯甲酸」的解毒作用是在肝臟進行,所以會影響肝功能,而原本肝功能不好的人則可能使病情惡化,若短期內攝食苯甲酸過量,會引起流口水、腹瀉、心跳加快等症狀。至於去「水醋酸」除了能抗菌抗腐敗以外,最主要是可使產品膨鬆,因此常被使用,但動物實驗發現,攝食去水醋酸濃度達每公斤0.3公克,動物就出現嘔吐、痙攣、甚至死亡,因此毒性更強,更可怕。而「己二烯酸」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含用後經代謝會轉化為二氧化碳排出。 ★選擇→標示清楚及大廠牌 不過孫璐西提醒,並不是所有加工食品都要買不添加防腐劑的,有些食物並不是很快就能吃的完,如果沒有添加防腐劑,發黴了吃進去更可怕,如果不想吃到防腐劑,就要選擇新鮮的食物,例如新鮮蔬果、新鮮肉、魚、豆、蛋、奶等。 陳耀寬則提醒,消費者如果時常購買加工食品或者含水量多的食品時,要特別注意包裝上有無註明添加防腐劑,最好選擇毒性低的防腐劑,例如己二烯酸類。此外,還得觀察製造商地址、添加物名稱及百分比、製造年月日及保存期限等,一般保存期限愈長的食品含有防腐劑的比例愈高,最好選擇真空包裝或保存期限短的食品較安全,並盡速食用完畢。 資料來源:台視文化公司出版 常春月刊2007年6月號 文:丁彥伶 攝影:鍾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