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人的寫作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千江有水千江月 四十年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宅在家反而肥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1.07.23  天氣:  心情:
我在家就台灣 因為活動力低 相對吃得少 反而減重

宅在家救台灣反而肥一圈 疫情性肥胖增染疫死亡風險

2021-07-23 00:00撰文 陳韻帆

疫情警戒期間,民眾天天關在家中「救台灣」,卻也導致「疫情性肥胖」(Pandemic Weight)出現,據國外研究,新冠疫情流行期間,18歲到39歲成人約有22%體重增加5到10磅(約2公斤到5公斤);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部長、體重控制中心主任林建華表示,肥胖易導致免疫力下降、代謝變差,為躲避疫情體重增加,恐增加罹病後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加拿大一份調查顯示,自去年五月至今,四成的民眾反應「胖了」,平均發胖16磅(約7.2公斤),且運動時間大幅降低,線上博弈、飲酒的比例則大幅增加;美國心理學會調查美國成人在疫情期間的體重變化,多達60%出現體重控制問題。

「疫情愈嚴峻的國家,疫情性肥胖的狀況愈嚴重」林建華表示,當管制愈嚴苛,日常活動空間也愈受限,在有限的空間生活,第一個減少的一定是運動量,再者就是增加飲食量,加上心情受到疫情影響,引發焦慮或壓力性進食大增,台灣網購便利,食物取得相當便利,種種因素都會讓體重短時間內增加,他推測,國人在三級警戒期間,中壯年族群的體重平均增加一到三公斤左右。

疫情期間「胖不得」 肥胖染疫重症率增74%
全球疫情爆發後,肥胖染疫者發生重症或死亡比例明顯增加,英國媒體分析近200名新冠重症患者,有高達76%屬於過重或肥胖者。林建華表示,肥胖之所以成為染疫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子之一,關鍵是「免疫力下降」。

林建華表示,體脂肪或內臟脂肪過高,會誘發人體產生發炎的細胞激素,干擾人體免疫細胞作用。根據成大醫院研究團隊於「國際肥胖雜誌」發表的資訊顯示,肥胖者體內白血球因長期發炎,抵抗力受到抑制產生缺損。因此,當細菌或是病毒入侵肥胖者體內後,無法有效產生免疫反應對抗疾病。

根據研究顯示,BMI超過30者,罹患新冠肺炎後的住院率增加一倍,重症率增加74%、死亡率增加48%。林建華表示,疫情期間身為肥胖者更需要調控體重,體重未過重者也要避免體重增加,呼籲隨時檢視體重變化。

別再囤泡麵、罐頭 戒斷零食每周花三天居家運動
三級疫情警戒後,國人瘋搶泡麵、罐頭。林建華指出「太NG了」,即使是疫情期間也不需要天天煮泡麵度日,仍應該維持均衡飲食,特別是疫情期間更需要加強自身的免疫力,可多吃優質蛋白質如豆漿、豆腐,減少體內自由基生成的食物如花椰菜、洋蔥,採取少油、少鹽、少糖的烹調方式,並注意補充維生素。

圖表製作/聯合線上
圖表製作/聯合線上
林建華表示,居家期間偶爾嘴饞吃零食在所難免,零食建議挑選富含蛋白質的零食,如優格、起司、雞胸肉,或是需要好好咀嚼的食物,如魷魚絲、肉乾等,但魷魚絲、肉乾的量適量即可,又或是可以選擇低醣類的食物,如堅果,整體計算,零嘴一天別吃超過200大卡。

林建華表示,喜歡喝茶的民眾,疫情期間可以多喝,研究發現單寧酸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輕度發酵的茶葉如綠茶,單寧酸含量高,烘焙過的茶葉如紅茶,單寧酸含量較低,單寧酸中的兒茶素同具有減脂與促進代謝的效果。

除了均衡飲食可維持或增強免疫力,運動及睡眠都相當重要。林建華表示,疫情期間多居家生活,睡眠時間應比過去多一些,但運動時間幾乎都荒廢。他建議,居家生活啟動後,每周必須制定三天以上的運動時間,無論是肌力訓練或有氧運動,都必須是有強度的運動,心跳超過130、運動到呼吸會喘的程度才算是真的運動。

居家期間核心運動,一手支撐身體另一手叉腰,透過腹部力量將身體維持一直線,維持約3...
居家期間核心運動,一手支撐身體另一手叉腰,透過腹部力量將身體維持一直線,維持約30秒後,再換另一手進行。 圖/林建華醫師 提供
居家期間核心運動,先平躺後手與腳部抬起,用腹部力量支撐身體,約30秒後回到平躺休...
居家期間核心運動,先平躺後手與腳部抬起,用腹部力量支撐身體,約30秒後回到平躺休息後,再反覆進行。 圖/林建華醫師 提供
BMI超過30 盡速減重避免慢性疾病纏身
根據國健署對於成人肥胖的定義,BMI值超過24未滿27屬於「過重」,超過27未滿30屬於「輕度肥胖」,超過30未滿35屬於「中度肥胖」,超過35以上屬於「重度肥胖」;國際亞太肥胖指數定義BMI值超過32.5就屬於「病態性肥胖」。

林建華呼籲,每一個人的體態都建議要維持正常,達到過重就應該要減重,如果BMI值已經破30,應盡速規畫減重,否則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疾病都會讓人減壽。

林建華表示,減重初期難度最高,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團隊協助,台灣減重方式也不只有營養或運動介入,已達到病態性肥胖者,經觀察半年以上,未能達到減重目標,建議可採取積極的手術減重,國內減重手術以胃縮小手術為最大宗占七成,胃繞道占二成,皆可協助控制體重。

林建華表示,減重手術也多採取微創手術,大多能在二到三天內出院,後續也要維持飲食調控,如果每天仍喝兩大杯珍奶,還是一樣會胖。他強調,體重控制沒有一勞永逸,需持之以恆,維持正常體態才能維繫健康。
標籤:
瀏覽次數:225    人氣指數:625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人的寫作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千江有水千江月 四十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