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些事想做或想去突破... 我也不例外。 一口氣翻了四本書、去學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對新的挑戰 etc.....皆而連三地.....我餵飽了自己的靈魂,也釋放了許多的情緒.... 其中書中有些觀念挺有趣的,也和自己之前所想的人生意義,有某方面的雷同: @其實每個人的靈魂本身就是完整的,沒有所謂的一半.... -靈魂本身就是雌雄同體,每個人都可以感覺自己比較陽剛和陰柔的一面 -急於尋找另一半的靈魂是匱乏的,因為本身的靈魂有空洞,才想找另個一半來填補,可是當發現另一個一半還是不屬於自己時,抽離自己時,才會發現空洞又出來了,也是為何會那麼痛和那麼難以忍受的原因。 (這讓我想到武俠片,被人射了一箭,還無法治療時,只能先讓箭堵住傷口,一旦拔掉後,雖然會噴血,但才能開始真正的療癒) @每個人都算是來到地球旅行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 -有些人順利過關,可以前往下個星球;有些人因為在同一個課題一直被當,所以就還是在這間地球學校,不斷地重修 -令我們受傷最重卻又總揮不去的那個人,很可能是我們之前就約定好,來幫我們度過,也或是說幫我們考試的那個人。 @靈魂沒有侷限,沒有框架....所有的框架都是人為添加的.... -各國文化會給人的限制都不一樣,我們看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割禮覺得很殘忍的同時,是不是我們的文化也有很多限制,這些限制換了個國家或種族,或許便不是問題 -這讓我想到"駭客任務"這部電影,我們每個人都住在母體裡,有幾個人可以像基努李維他們一樣,認知到自我,勇於走出框架? 縱使剛開始可能會遍地鱗傷(被母體的保護程式(框架)攻擊),而最後得到勝利? -當基努李維問說:"我是救世主嗎?" (自我認知的建立),他被說"不是"後,又如何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使那時的自己(被說不是)創造出未來的"是"(救世主)。 (當別人說自己不是xxx那塊料時,是否我們還有勇氣往自己的夢想追尋?) 每個人看的世界都是自己心中的倒影,並非世間的人、事、物在作怪,而是自己的心淨不下來,有些愛拍甄環傳、有些喜歡大亨小傳、有些喜歡犀利人妻etc. 於是我們的振動頻率(磁場),吸引了我們內心劇本的人、事、物過來,陪我們演一場我們想看的好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