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藥湯劑時,煎藥器皿的選擇一向很講究。古代人根據臨床經驗,統一規範為:「凡煎藥最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現代知識也印證了上述理論是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鐵、銅器的金屬化學物質比較不穩定(註),在高溫煎煮過程中,一些如銅離子、鐵離子等可能活躍出現,而連環的促進很多複雜的化學反應。例如使用鐵鍋煎中藥,很容易與大黃、何首烏、地榆、五倍子、白芍等藥材所含的鞣質、甘類等成份起化學反應,孿生一種不溶於水的「鞣酸鐵」及其他有害成份,使中藥湯劑變黑變綠,藥味又澀又腥。輕則改變藥液性味,降低療效;重則使服用者發生反胃、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至於選用銅鍋煎藥同樣不行。因為微量的銅離子易與中藥的一些成份混合而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銅綠」。
銀器鍋金屬性質穩定,但價格昂貴,一般家庭較少購置。
總之,煎藥器皿還是以砂鍋、瓦罐,或者無色素的塘瓷鍋及不鏽鋼鍋為恰當。
註:這裡所說的「比較不穩定」,弟在想應該是以和一般家庭常用的用[俱]做比較,不然,就弟所學,鐵的活性的確是蠻大的,可是銅就不是那麼大了。 http://www.theqi.com/cmed/clips/clip229.html(中藥小常識...太長就不貼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