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酒中世界
唐詩中的李白,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物,李白的傳奇故事,不管是正史或野史,都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隨唐演義中是這麼敘述李白的:
勃海國遣使,入朝呈進國書一封,朝中無人能識番書,李白經由賀知章(回鄉偶書的作者)向皇上推薦,皇上立即宣召,但李白由於在入試時,被楊國忠,高力士抹落卷子,未及第,至今仍是布衣,故拒不入朝,皇帝乃賜五品冠帶朝見。
李白一入朝即展現驚人才華,將番書宣誦如流,玄宋十分高興,即擢為翰林學士,賜宴金華殿,著教仿樂工侑酒。
次日,玄宗命李白寫詔書,李白伏乞聖旨著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報了一箭之仇,但也埋下李白日後受排斥的禍根。
自此玄宗厚愛李白,自不再話下。一日玄宗同楊貴妃在花園賞花,牡丹盛開,乃命李龜年宣召李白,此時的李白在長安酒肆吃酒。李龜年找到後,上前宣旨,李白全然不理,且放下酒杯,向李龜年念了一句陶淵明的詩:「我醉欲眠君且去」,念罷便瞑然欲睡。李龜年無奈,只有將李白連抓帶拖扶上御賜的玉花聰馬,直至沈香亭晉見。玄宗見李白口流涎沫,乃親以衣拭之,貴妃則命取興慶池中的水,親含而饌之,此時李白雖已醒,但醉眼猶朦朧,玄宗再賜鮮魚醒酒湯,可見玄宗對李白是何等的厚愛。清平調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的作品:
玄宗看了龍顏大喜,立刻命譜曲和唱,唱罷皇帝意猶未盡,乃著李白再賦一章,李白欣然允諾,但請皇上餘樽賜飲,以助酒興 ,玄宗有些意外,李白酒方醒,卻還要再喝,如果醉了,怎能作詩?李白回說:「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李白自稱酒中仙,酒愈醉,詩興愈高愈豪。玄宗乃賜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一金斗,李白一飲而盡,兔豪筆一揮而就:
玄宗覽罷,真是佳詞,比剛才的更加俊逸,於是情興更濃,便教貴妃親捧御用端溪硯,求學士大筆。李白逡巡遜謝,濡其兔豪,頃刻間便把詩獻上。
詩;當然是好詩,酒;當然是好酒。因此龍顏大悅,少不了,李白又要狂飲一番。自此;李白的聲名愈著。隨後儘管李白仕途不如意,但也才華橫溢,文采雅思卻是與日俱增。
任何撰述李白生年,都離不開酒,因此又有李白酒醉,水中撈月而亡的說法。李白有半個胡人的血統,或許也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有接觸番文的環境,也才有千杯不醉之能耐。
李白的酒並非只表現在傳說中,就唐詩三百首中的作品而言,許多李白的作品談到酒的不少,而且意境亦可取,可見他對酒的偏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李白不但是位謫仙詩人,也是位如假包換的酒仙,他高興的時候要喝酒,失意的時候要喝酒,相聚的時候要喝酒,別離的時候更要喝酒,無時無刻他都活在酒的世界,但是他的酒中世界是清醒的,是高雅的,套一句現代化,那就是「酒品很高」。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斛斯山人置酒招待李白,盡興而醉,長歌而歡,怡然共樂,忘懷世俗的機慮。這是同友人的合飲,若獨自一人呢?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有人要喝,沒人也要喝,邀月共飲,對飲成三人,反而比斛斯山人置酒多出一人,真是趣味盎然。醒時共同歡樂,行樂須及時;醉後各分散,總有股淡淡的落寞。就如: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吳姬勸酒,欲走還留,舉杯相送,究竟水長亦或別意長?李白的酒中世界又向上跨了一步了。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洲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送征雁帶動了萬縷離愁,與叔雲離別的愁,就似水流一波又一波,永無了斷,為了消愁乃舉杯,奈何舉杯消愁愁更愁。藉著酒,李白與叔雲的離情真是刻骨銘心了。
可是「行路難」,卻把李白的酒給困住了:
黃河冰塞,太行山雪暗,唉!行路難,難得李白這位酒仙連酒都喝不下了,這真是難得一見的奇蹟。但這也可能是李白遭排擠的失意之作,是否真的讓他「停杯」?那也只有李白自己才知道了,為什麼呢?且看他「行路難」的第三首: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戴名。」既然生前一杯酒,勝過身後千載名,那又何必停杯呢?「將進酒」吧!
「人生的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是一首勸酒的詩,歲月不復,青春不再,得意須盡歡,快快樂樂的喝它三杯酒,富貴功名若浮雲,只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至今亦是土一坵,只有喝酒的飲者才能留下聲名,大家盡量喝吧,即使錢不夠,我可以賣掉良馬和狐裘,讓我們暢飲,以消萬古愁。這首詩幾乎是李白酒中世界的最高點,李白不但自己能喝,也勸人大喝,為的是消萬古愁,至於是否會「舉杯消愁愁更愁」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也因此而自恃才華,不願意曲承奉迎。若非賀知章,恐怕李白一輩子都沒有當官的機會,更不要說是皇帝拭涎,貴妃捧硯了。得罪君子事小,招犯小人則難安,就如所謂的小鬼難纏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李白儘管風光一時,卻因「可憐飛燕倚新粧」的這一句話,被高力士進讒,暗指貴妃有私,同時飛燕體態輕盈,而貴妃卻頗有份量,貴妃一生最恨人家說她「肥」,高力士一再旁敲側擊,果成了李白蓄意譏嘲了,如此一來玄宗皇帝即使有意提升李白,也必為貴妃所阻了。
在隨唐外傳中,還寫有李白在長安酒樓上狂歌: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傳。」李白一生趣事甚多,拙文僅就李白的酒提出探討,談不上學術理論,只希望增加一些讀詩的趣味。未了,就以李白的贈孟浩然做為結語:
但是本人還是比較熱愛此首詩詞
不見武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