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6862
 Seán Le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0/10/14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0/10/17的日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0/10/15的日記
作者: Seán Lenz 日期: 2010.10.15  天氣:  心情:

一個總是內心總是保有相當惡意的人,當他接收外界的惡意,他不會感到突兀
但是相反的,一個內心善意總是多了些的人,就不一樣了,他所受到的打擊肯定是會多了些
只是一個善意再多的人,在他總是只能接收到惡意的情況下,這些經驗的累積會使他辨識惡意的能力變強
雖不見得會否定善意存在的可能性,但也會漸漸為了防禦可能再次獲得的惡意,而讓自己產生更多的惡意,來適應他所置身的環境


有人曾經告訴我:『必須刻意維持才能保有的友誼,那就是不適合自己的友誼。』
他這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是對照多年前我時常在反省的,竟是我總是不夠認真維持自己的友誼
像是我總是忘記朋友的生日之類的,所以友誼總是匆匆我而離去
這麼一來這些因為我不夠刻意維持便離去的友誼,不都只是不適合自己的友誼了嗎?
很多人說人與人之間都是緣份,但是任何事情事過境遷以後都可以被說成緣份
緣份這一詞辯駁了所有可能的理由,而這類自己總是怎麼也使不上力的事情,真的也很容易讓人訴諸命運


每當我意識到自己失去友誼,通常是真正失去了很久以後,我可以感受到那些自己無法給予對方的東西,而那是他所需要的
當我獲得友誼,我們談著能夠回應彼此的事情,分享彼此間有所交集的生活,這之中的需求與給予之間,最終目的便是能夠取得平衡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其中的變數太多了,每個人在他者身上尋找的都是關於自身有所交集的一切
他者本身的意義在於自我之於他者產生了何種映照,他者與自我卻不是一個無法變動的個體
越是相信永恆,越是容易過度放大自己的需求,而看不清楚現實,我時常有這種感受


 永遠的友情對我來說太沉重,我並不是認為自己給不起,而是我沒有去相信它的勇氣
標籤:
瀏覽次數:36    人氣指數:436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0/10/14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0/10/17的日記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4-23 00:38
她, 44歲,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15 19:27
她, 51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15 19:20
她, 51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15 18:46
她, 51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