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還有彼此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道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種植幸福
作者: 日期: 2012.08.16  天氣:  心情:
很多事

恍若還是昨天

卻已經是時隔多年

很多人

似乎還在你腦海中盤旋時

已經從這世上離去




種植幸福
文:游絲棋


每年寒暑假的到來,對許多學子而言是能夠暫時將學業放在一邊,放鬆心情的大好機會。許多值得一看的電影,也在暑假期間陸續上映,而我則趁著工作的空檔走進了久違的電影院,看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每一部片都讓我有很深刻的感覺,尤以這部最終集讓我感觸良多,也最能打動我心。

導演大衛葉慈藉著電影將想像中的魔法世界實境化,引領觀眾更深一層感受在這個魔法世界中,主角哈利與好友、老師之間的堅定友誼、無私的愛與付出,及環繞在四週看似永無止盡的死亡威脅及恐懼,他們在其中成長、也在失去中學著面對痛苦與不安。在最終集之中,哈利看見學校的教師與好友們,為了捍衛他及整個魔法世界與佛地魔展開戰爭,受傷、甚至死去。雖然恐懼著死亡,哈利仍選擇面對,當他走入禁忌森林並看見了死去的父母及老師,「死亡可怕嗎?」「就跟睡著一樣快。」「你們會陪著我嗎?」哈利的媽媽回答他:「一直都會。」當哈利到在死後的世界遇到校長,校長說:「不要可憐死去的人,要可憐活著的人,可憐活著而沒有愛的人。」這些對話讓我很有感觸。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死亡是可怕的。但只要生為人,身心都會不斷成長、茁壯,也會歷經生、老、病、死,這是人生必須學習及經過的路程。但有些人對於“死亡”,既學不會也看不開,像是行屍走肉一般,每日擔憂自己會死,過著恐懼不安、折磨自己的生活,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更不用說會對別人付出愛,因為就連身邊的人都只會感受到痛苦與難過。我認為害怕死亡沒有意義,更相信生離死別是老天爺給我們的功課,讓我們從中了解、學習到生命的本質為何,畢竟人與人之間,不是只有肉體在一起,就算是夫妻,也可能同床異夢,心思各奔他方。我們常會被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見的蒙蔽,但最可貴的是在心靈深處中,我們的靈魂因為愛而能有所接觸,彼此了解。就如同哈利的父母對哈利的愛讓他們能跨越不同空間而有所連結。

愛的層次很多,猶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報導:一個美國來交通大學的進修工程師丹尼爾,為著一群泰雅族小朋友的英文課,每天花6個小時,凌晨三點半開始騎著腳踏車,往返新竹到尖石鄉,走過120公里的危險山路,三年來不曾間斷,一般人可能不到半年就感到恐懼退縮的艱辛路程,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他願意持續為這些陌生的孩子們付出心力與愛?他說:「我希望他們覺得有人care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很重要,不要放棄。」,就算是被醫生警告不可以再騎腳踏車,他還是不願放棄,在孩子們的笑容中,他找到努力下去的動力,「以前我害怕面對恐懼,現在我可以面對恐懼,不再怕沒有希望,這裡的小朋友已經教了我很多,如果沒有來石磊,我不會grew up(長大),來這裡,我grew up很多。」因他不求任何代價的付出,也從這些小朋友的笑容中有所收穫、成長,更無所畏懼。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甚至是像丹尼爾這樣不求代價與回報,無私的付出自己的愛,這樣的故事實在太多,只有當我們不吝於付出及分享愛時,內心的欣喜就是收獲,就算人生變化無常,我們也能帶著正面積極的力量,週遭的一切事物也會隨心境有所改變,給予我們乘風破浪、持續往前的動力。

標籤:
瀏覽次數:78    人氣指數:1678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還有彼此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道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