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7845
 吉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論語課程 孝悌專題(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名人嘉言集 諾貝爾獎屠呦呦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全譯文論語課程 孝悌專題(續)
作者: 吉米 日期: 2016.06.06  天氣:  心情:
論語課程 孝悌專題(續)全譯文

子張篇第十九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全譯文: 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順,其他方面別人都可能做到,只有他不更改父親的屬下和父親的政事,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
禮樂篇

學而篇第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全譯文: 曾子說:"認真辦理父母長輩的喪禮,並依禮祭祀先人,人民的言行品德、社會風氣就會歸於純樸。"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註釋:仁,真誠的心

全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真誠的心,即使行禮又怎麼能算是真正的禮節呢?一個人如果沒有真誠的心,即使作樂又怎麼能算是真正的音樂?」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註釋:奢,奢華,排場;易,周全,指外在概念;戚,哀傷,指內在概念。

全譯文: 林放問禮的根本。孔子說:「你所問的意義十分重大,依禮而言,與其過於奢華、排場與浪費,寧可節儉樸素。辦理喪葬大事,與其過於注重周全、形式與外表的繁文縟節,寧可內心哀傷。」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註釋: 孔子父,鄹邑大夫,鄹人之子,指孔子。

全譯文: 魯國太廟演禮時,孔子進入觀禮,每件事都問得清清楚楚。有人知道了,就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知道禮呢?為何入到太廟觀禮,每件事都要請問呢!」孔子聽到這樣的批評,就回答說:”每件事都請問清楚,這正是合乎禮呀!”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註釋:去,廢棄,取消;朔,每月初一;餼羊,以活羊當祭品;賜,指子貢,因子貢名為端木賜。

全譯文:子貢想要去掉每個月初一,舉行告朔之禮所供奉的活羊祭品。孔子知道這個想法以後,表示說:”賜啊!你所愛惜的是被殺來供奉的羊,而我所愛惜的卻是漸漸被忽略而不舉行的告朔之禮。”

泰伯篇第八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註釋:勞,煩擾不安;葸,畏縮;絞,急切,出口傷人;篤,厚道;興,走向;故舊,親朋好友、
舊識;遺,遺棄;不偷,指不薄,敦厚也。

全譯文: 孔子說:“只是恭敬而不以禮來指導,就會徒勞無功;只是謹慎而不以禮來指導,就會畏縮拘謹;只是勇猛而不以禮來指導,就會說話尖刻、出口傷人。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親屬,老百姓當中就會興起仁的風氣;君子如果不遺棄老朋友,老百姓就敦厚而不會對人冷漠無情了。”
標籤:
瀏覽次數:106    人氣指數:306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論語課程 孝悌專題(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名人嘉言集 諾貝爾獎屠呦呦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