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問天涯─●┘ 《前一篇 | 回他的日記本 | 後一篇》 └●生命中的另一扇●┘ |
![]() 無常的曙光 文/見術法師 無常是生命的真相 佛陀時代,有一位婦女名叫喬達彌, 她摯愛的兒子在出生幾天後就離開人世, 痛失愛子的她十分悲傷,抱著兒子的屍體, 到處找尋讓兒子復活的方法。 其中,有人告訴喬達彌,有一位智者佛陀, 或許有治療死亡的方法。 於是她來到佛陀的住處, 向佛陀訴說她心中的悲痛, 佛陀告訴喬達彌: 「只要妳能用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的火, 點燃香,帶來見我,我便能幫助妳。」 喬達彌心想:只是點個香,這很容易啊! 就喜出望外地趕緊拿著香到城中, 挨家挨戶的去尋找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的火。 然而,每一家都告訴她:「我很願意幫助妳,為妳點燃香。 但很抱歉!我家有死過人。」 經過了一番地找尋,喬達彌終於了解 「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無常是世間的真理」, 而停止悲傷,出家修行,終而契入不生不滅的涅槃。 其實,不用等到死亡,無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 意外是無常、生病是無常, 觀察生命中來來去去的人、事、物,就會發現,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無非不是無常, 而當我們執著一件事物時,會習慣性的誤以為這事物是常。 生病時以為病不會好而意志消沉,歡樂時以為是常, 而於歡樂消失時感到空虛寂寞, 因為不知無常,而使生命充滿痛苦。 善用無常 改變人生 世間有人聽到無常,心中常常會閃過一絲的淒涼, 好像一切事物終歸變壞,一切努力都是枉然, 覺得死後一切都無,生命沒有價值,於是生活沒有重心, 日子一天過一天,漫無目標。還有些人, 當聽到無常,心想:既然凡事無常, 歡樂稍縱即逝,何不趕快及時行樂? 於是天天放縱自己於財、色、名、食、睡五欲中, 藉虛妄的歡樂,填補自己心中的空虛及不安, 然而當歡樂過後,反帶給自己更加地空虛寂寞與不安。 這些人,都只是知道片面的無常, 或是對無常有所誤解,既然無常是生命的真相, 對無常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生命有正確的了解; 如此,必然存在許多現實與理想的衝突; 而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就是生命苦的根源。 所以正確地認識無常,是圓滿生命的開始。 什麼是無常? 常是永恆不變,無常就是凡事都會改變, 眾生的心念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 世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而心念在變,因緣在變,所以週遭事物也一直在變。 在這變的當中,消極的人選擇逃避、放逸;而積極的人, 卻在這無常幻化的境界中,藉著無常的道理, 運用因緣法,積極地創造、建立善的緣起, 改變自己的生命,並利用這短暫的生命自利利他, 覺悟有情、啟發大眾的善根,使大眾遠離虛妄與痛苦, 乃至契悟這念常住不滅的真心。 生滅身中有不生滅性 過去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波斯匿, 聽到佛說,人的生滅身中有不生滅性, 心中十分疑惑,所以請佛開示, 佛就問:「大王,你現在多大歲數了?」 波斯匿王回答:「六十二歲了。」 佛再問:「大王,你從出生至今,見過幾次恆河水?」 王言:「見過兩次。我三歲時, 母親帶我去拜耆婆天時看過一次, 最近又看了一次。」 佛又問:「大王,你三歲看恆河的心, 和六十二歲看恆河的心是一個? 還是兩個?」 波斯匿王回答道:「我這念能見的心,當然是一個, 從來沒有改變過。」 佛陀就告訴波斯匿王:「會變的色身,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這個不會隨年紀改變的,才是你的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念頭會來來去去,人也會漸漸衰老, 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能知的這念心, 從來沒有變過,白天存在、晚上存在, 生病時存在、老了還是存在, 所以在這生滅身中有不生不滅性。 如果我們能在生滅無常的境界中, 體會到這念不隨因緣變化、不生不滅的心, 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我們的真生命, 也就真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如此生命就是無窮盡的,人生就有無盡的希望。 於無常中見生命的希望 無常,是生命的真理,是一個事實, 但是對無常的認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無常並非沒有希望,也不是結束後什麼都沒有, 無常反而是我們創造圓滿、光明人生最好的方便。 愚者於無常中意志消沉、懈怠放逸、放浪形骸, 生活沒有目標;智者於無常中運用無常, 改變目前的困境、創造更好的生命, 甚至在無常的變化中,觀心返照, 照見自己這念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 依著此心而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 創造出美好的人生、光明的未來。 ![]()
|
└●─問天涯─●┘ 《前一篇 | 回他的日記本 | 後一篇》 └●生命中的另一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