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美驚現 6 ⼤警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又老又窮的 恐怕不只是高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永遠都在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流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8.11.22  天氣:  心情:
永遠都在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流人才!專家犀利戳破為何「熱愛提升自我」反而容易失敗
時報出版 2018-11-21 12:28
1145 人氣

趙元2018-11-21 16:50

想想論壇2018-11-21 17:31

很多人都熱愛參加潛能開發課程、去修各種商學院的課,覺得學習讓他自我感覺良好。但專家卻指出,一味的提升技能,卻失去目地性根本就是「迷途羔羊」。(圖/取自pixabay)
常常花大錢去那些虛有其表的商學院,或是參加自我啟發講座……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是會經常學習。不管學的東西是否派得上用場,一心一意的程度甚至到了「提升技能比三餐還重要」。
不少人會參加各種提升技能的課程, 舉凡英語、Excel、會計、MBA之類,只要看起來好像能提升自我,都很熱中。
彷彿如果不隨時提升技能就會很焦慮,一直給人在進修的印象。我不得不說,很多人都是一味的提升技能,卻失去目地的「迷途羔羊」。
例如,他們會被「自我感覺良好」所綁架,去上一些奇怪的商學院(當然也有一些很好的課程) 的學分班, 即使對於成就自己的工作或人生一點關係也沒有。然後翻閱厚厚的實質選擇權書籍,不論是否對工作或將來的職涯有幫助,反正就是同時多方面進修。
但是他們最傷腦筋的共同點,就是永遠都不會將想法付諸行動。
他們喜歡接受刺激,但是感動只有三天就冷掉了,絕對不會實行。更恐怖的是,只有在酒醉的深夜,跟後輩瞎扯淡的時候才說大話: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把自己變成『王牌』!」
「工作成功的基本是『乘法』。金融、業務、旅行業,每一百人裡面就有一個,但三種產業相乘,就是百萬分之一的人才!要成為同世代唯一的存在!」
「所謂的領導力,不是有沒有才華,而是有沒有想要學習!」
「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有『故事』!」
只是聽某個知名講師講過,就拿來現學現賣,在深夜的居酒屋迴盪。自己什麼都不會,只學到點皮毛,離「可以實行的深刻體會」還遠得很。
能夠做的只有「在居酒屋跟人生經驗尚淺的後輩說教」,當冒牌的評論家。結果各個層面都只能評論表面,成為什麼都實行不了的二流人。
把學習當藉口,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我很想從這種二流人的背後緊緊抱住,跟他們說不可以一直處於只有「自我啟發」的狀態。
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應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在混沌中摸索出自己能夠勝出的方向。一定要冒險推開門,邁出步伐。
經常把學習當成工作, 這種人應該要試著問自己:「 我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發現,很多人把不敢付諸行動的猶豫與怠慢,拿「學習」當成藉口,成了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新加坡飯店王的訓斥「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有一個朋友想要從事飯店生意,就進入知名的洛桑飯店管理學院就讀。

他在半島酒店、希爾頓飯店實習,在INSEAD念MBA的時候,有機會和知名的新加坡飯店經營者晤談。
飯店王一句:「 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 對他有如當頭棒喝。當下他才發現,不能光是一直念書而已,只有學習沒有行動也是枉然。
之後他就利用在商學院所學以及人脈,實際付諸行動。
他的構想是讓韓國的不動產業主,將大樓委任給他新開的飯店管理公司改裝,投資資金每件都高達數數十億日元,提案多達幾十件。
即使一次次被拒絕,但是他不理會周圍不可能的聲浪,只是一心一意的繼續跑業務。
MBA畢業後一年後,他承接了首爾東大門絕佳地段的高級飯店。這個小故事給了我們不要藉著學習逃避,要分出勝負,就必須實際行動的啟示,讓我牢記在心。
在教養方面,希望大家能擴大眼界,有廣闊的世界觀。但是關於「自己靠什麼維生」的職業,就不能只是用想的,要用執行力來決勝負。
不能永遠都是以「提升技能」或是「為將來關鍵的那一天做準備」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直去參加潛能開發課程。因為「這個課程好有趣」而去學習的人,會被「啟發窮神」附身,一直在追尋啟發,最後無法實現自我。
用企業家精神,讓啟發窮神退散吧!不要只當學習家、評論家、批評家,實際去做一回更重要。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點子,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執行力(順道一提,獨角獸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Uber、Airbnb 並不是點子有多新奇,而是比別人先做,在市場上以迅速的執行力而成功)。
標籤:
瀏覽次數:170    人氣指數:37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美驚現 6 ⼤警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又老又窮的 恐怕不只是高雄
 
住戶回應
 
時間:2018-11-22 10:25
她, 94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