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某個討論區和人討論起有關氣質的問題,
什麼是氣質?
和一般的定義不太一樣,我認為,所謂氣質就是
"由內而外,自然煥發的人格特質".
我們的人格特質養成大致可分為兩部份,先天與後天,
而在其中,後天的教養與發展又佔有絕對的重要性.
家庭的背景,從小教育的方式,邁入校園生活與同儕之間的關係,
以及長大之後在社會上的應對,透過一層層的辯證與制約,
我們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自己".
在社會的要求下,我們展現出來的"自己"其實已經不完全是真正的自己了;為了生存,為了利益,為了有的沒有的,我們開始討好他人,開始偽裝自己,開始故作高雅,開始擺出社會認為"美好",認為"吸引人"的東西...
然而,不管怎樣偽裝,有些東西還是不會改變的.
同情,寬厚,愛,以及隨年齡成長的智慧,是無法偽裝的.
孟子說的好,"從一瓢水一碗飯裡面,其實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本性",
沒有愛,沒有智慧的人,就算再想裝出高雅或性感的模樣,
仍然是無法讓人感到一絲絲的喜愛的.
因此,我欣賞的氣質,是蘊含於內,隱而不顯的.
或許她並沒有亮麗的外表,也沒有咄咄逼人的才智,
但是,當你和她站在一起時,卻會感到自然的寧靜,
縱使她從不化妝,但你看著她的臉時,卻會感到清澈自然的美,
這就是所謂的氣質.
發乎內在,止於無形.
捨棄外表的虛華,這就是最美的氣質.
給我摯愛的妳
2004. 7. 4. 台北 午夜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