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賭是人腦内的多巴胺分泌异常,阻断药物成瘾的药物也对赌徒有效。 從行為科學上來說,快感的獲得就是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事物(精神或者物質),從而產生一種歡愉的感覺。從生理上來說,快感是大腦分泌的一種奇妙的化学物質而產生的,這種物質叫“内啡肽”,它和嗎啡的結構相似,但它比嗎啡的作用還要強得多,我們可以將“内啡肽”解釋為快感的根源。 還有病理学家認為,人腦内的多巴胺分泌異常,也是嗜賭的一個生理因素。研究顯示,長時間賭博會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濃度升高,這種類似腎上上腺素的化學物質令人呈現短時間的高度興奮。美國麻省總醫院Hans Breiter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影像對正常男性在羅盤賭中的反應做大腦掃描圖,结果發現賭徒大腦中富含多巴胺區域的血流增多,顯示該中樞產生了興奮或抑制。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薩克.吉姆發現,賭徒的大腦中會產生類似吸毒成癮者大腦内的變化。對吸毒成癮者使用阻斷藥物成癮的藥物,可以緩解或阻止成癮者對毒品的需求,這也是戒毒的原理。同樣,阻斷藥物成癮的藥物也對賭徒也有效。吉姆對45名賭徒試用一種鴉片拮抗劑—————環丙甲羫二氫嗎啡酮,在11周的試驗中,環丙甲羫二氫嗎啡酮阻斷了75%的賭徒賭博的衝動和成癮。賭癮也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是僅次於毒癮的心理疾病。 沉溺賭博不能自拔已是一種病態行為,用心理學家的話來說,這是一種“病理性賭博”,或叫“強迫性賭博”。其本人總感到有一股力量推動自己去賭博,不賭博會感到身心不舒服。其實,歐盟的心理學家早把賭徒列入“心癮病人”行列,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對於賭博這種行為成癮,研究人員用了一些假說來解釋。大腦與周圍神經既是一個網絡,又是一種神經通路,無論是物質藥物、酒精還是一個人的行為、經歷都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统產生刺激。當這種刺激達到一定量時,便可以使大腦陷入一種強迫狀態,也就是依賴和成癮。一種解釋是,無論是藥物還是行為,它們都觸及到生物體的中樞神經的回饋機制,由此才能成癮。比如,飲食和性行為是生命延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行為,每當完成這些行為時,大腦中樞就會產生一種愉悅和欣快感,並傳遞到整個神經迴路中,全身都感到舒適。當生活中有某種行為能替代這種補償或成為新的補償時,就有可能讓人成癮,當然這樣的行為需要長期地反覆進行。賭博贏了是一種愉悅補償,輸了之後還想撈回來也是一種強烈的慾望,希望將來的補償。------------------------------------帕金森氏症病人的強迫性賭博症 服用多巴胺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的帕金森氏症病人可能產生奇特的副作用─強迫性賭博(compulsive gambling)。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神經科醫師J. Eric Ahlskog醫學博士於最近一期的“Archives of Neurology”提出其發現,認為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多巴胺促效劑可能會造成病態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行為。 不過Ahlskog的病例觀察樣本數偏低,Ahlskog與其同事僅觀察了11個病人,此些病人全部服用多巴胺促效劑,另外8個病人同時服用carbidopa/levodopa(商標藥名如Sinemet),結果小部份病人於開始治療後三個月出現強迫性賭博行為,不過若逐漸減少用藥,病人的賭博慾望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