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1167
 才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在關係中,先看見自己的價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情充滿樂趣不是唯一樂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搞錯了,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
作者: 才子 日期: 2011.10.24  天氣:  心情:
一直到當了爸爸陪伴孩子成長,

我才從庸碌而盲目的大人世界,

漸漸覺醒與回歸。


孩子,並非什麼都不懂,

也不是空白的海綿。


前陣子,讀了張愛玲的《流言》,

裡面有一篇「造人」,發現張愛玲

對小孩的觀察,真是一語中的。


她說,她對小孩總是

尊重和恐懼,甚至敬而遠之。


倒不是後生可畏,(張愛玲直言,

多半許多小孩長大變成大人之後

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

這一代也說不定。)


真正讓她可畏可敬的,應該是生為

一個孩子 ,天生所擁有的特質和性格,

那「從生命的泉源裡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

是世俗的成人難以想像的巨大。


如同張愛玲所形容: 「小孩不像

我們想像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

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

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

怎麼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

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

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乾乾淨淨,

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

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

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

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

他們把孩子看做有趣的傻子,

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

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麼認真的

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我想,任何大人看了張愛玲這段書寫,

會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被針狠狠螫到似的,

帶著隱隱刺痛的警醒,開始檢視

自己究竟用什麼眼光看待孩子,

甚至回眸探看兒時的自己。


張愛玲說的沒錯,其實我們和她一樣 ,

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一顆「認真的眼睛」

看穿大人世界的一切。


在那個保守傳統的年代,孩子根本

沒有發言權,只能躲在巨大的肩膀背後,

瞇著小眼偷偷的凝望,即使什麼都懂,

也不敢隨意的表達自己。


但現在的世代,比以往更開放更自由,

很多父母只要多開放給孩子一些

發言的空間,便會驚訝的發現,

「孩子懂得比大人想像的還要多」。


譬如兒子小小年紀,竟能精準的

剖析我和先生的個性。兒子說:

「爸爸生氣時,像封閉型的火爐,

悶在心裡燒,每生氣一次,就多加

一根柴,累積到最後說不定會爆炸。

媽媽就不一樣了,媽媽是開放型火爐,

生一次氣,燒一根柴,燒完就沒事了。」


有很多孩子,和兒子一樣,都擁有

看穿大人的本事,有時還因不懂得

人情世故,說的針針見血,絲毫

沒有留下任何情面,把一旁的大人

氣得咬牙切齒,哭笑不得。


無怪乎靈性導師塞斯說:

「孩子生下來,並不是一塊海綿,

空白而準備好吸收知識。他早已吸滿知識。」


因此,當孩子還只是個小嬰孩時,

我就把他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去尊重,

去對話,從來不對孩子講幼稚的兒語。

(譬如:「手指」很漂亮就講很「漂亮」,

而不故意講「手手」很「漂漂」。)


想想:如果孩子真如塞斯和宮崎駿所言,

是個充滿靈性的小天使。

那麼,自以為是的大人們,是不是

該從強勢的主導孩子,反轉過來

向孩子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呢?
標籤:
瀏覽次數:76    人氣指數:1276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在關係中,先看見自己的價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情充滿樂趣不是唯一樂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