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93441
 銜尾蛇‧仆街派-沒滑鼠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請大家幫忙加連署吧XD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北美館是您的好鄰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心得《墮天使暗殺組》
作者: 銜尾蛇‧仆街派-沒滑鼠 日期: 2007.10.19  天氣:  心情:

├亂入:請幫忙家族連署
├No.173 迷留前夕
├http://club.i-part.com.tw/club/lobby/countersign_data.php?d=173

【正文】

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想,好喘。


然後,為什麼俄國人老是喜歡幹被自己人婊這種事?
結局是,英俊的主角跟莫名其妙疑似女主角的東西結婚,當天就被..........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被毆)
這本書某方面就像是夜巡者,存在者相似的寫作調調。
開始的前10頁,乍看很悶,正在思考,是否該把過期的書拿去還一還,不過我那俄文系的哥哥說還不錯看(雖然他也還沒看完,然後一直抱怨說我看書的速度太快。明明就是自己老在玩小遊戲。)

還有一個特點,本書夾雜俄文、英文、德文、法文。
提及不少名作,如杜斯托也夫斯基....
是個看起來有點消耗精神的小說吧。

======================================
分格線(以下是介紹,有捏他)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237
博客網頁

【內容簡介】


  《墮天使暗殺組》──俄式推理No.1,是一部歷史懸疑偵探小說,結合了俄羅斯沙皇統治末期的歷史、當時的世俗生活及跨國恐怖暗殺組織的陰謀,是一系列十一部以年輕警探方多林為主角的第一部作品。

  故事背景在1876年的俄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俄羅斯聖彼得堡三地。一開場,在克里姆林宮城牆外的亞歷山大花園裡,一位家財萬貫的大學生舉槍自殺,警方原以為只是個單純的社會案件,但這看似普通的自殺案留有諸多疑點讓警方摸不著頭緒,偵查局內的年輕書記方多林憑著天生敏銳的嗅覺,重回現場搜尋線索,慢慢理出了案件背後可能隱藏的暗殺組織陰謀。然而,當方多林自以為是地一步步揭開謎團時,同時也墬入了「墮天使」神秘恐怖組織的死亡陷阱……。在聖經獻祭山羊那段中,一隻山羊獻給上帝作為贖罪之用,而另一隻山羊則獻給──「墮天使」,以免惹祂發怒。猶太典籍《以諾書》中曾提到『墮天使』教男人製造武器、作戰,而教女人裝扮自己,成為美麗且獨立自主的女人。祂是造反的惡魔,被放逐的靈魂,祂教導人類如何找到自我的價值,祂的利己主義正好與上帝的博愛思想唱反調,或許可以說,上帝只發給人類一副牌,而「墮天使」則教人類如何贏手中這副牌。在偵探辦案的過程裡,主角帶領讀者遊歷俄羅斯十九世紀的莫斯科生活,對沙皇治下的社會面貌作了生動的描寫,滿足了外國讀者對此神秘北國的好奇心。小說裡的謎團鋪陳錯綜複雜,真正的答案直到最後一刻才明朗,但作者卻一反英雄式偵探小說的風格,出人意料地讓小說以悲劇收尾,彷彿被掀開的潘朵拉盒子,主角解開謎題真相後,只能面對現實的殘酷,而非童話般的皆大歡喜。


==================================
分格線
==================================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sp?No=59181&Object=stage
推理擂台

《遺落在上個世紀的絕世風華—《墮天使暗殺組》》
遊唱 (2005-02-02 14:46:02)

◎ 俄式風味的冷盤

或許得力於全球化,得力於台灣開始門戶大開的出版市場,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樣一本來自俄羅斯的推理小說。這樣的一本書,不論是放在整個世界推理文學的發展脈絡,或是出版社的意圖來看,顯然都不是為了要提出一個新的創作概念,或是顛覆了什麼已定的成規,老實說,更具有一種觀賞異國風情的味道。

台灣的推理出版雖然不算多,但也漸漸形塑了某些特定的口味,血腥味似乎總是要重一點,「意義」這檔子文學事得輕一點。所以《墮天使暗殺組》這樣一本俄式推理小說的出版,著實挑戰了台灣的推理視界,相對的,也是出版社的一場「小賭」。

◎ 歷史召喚著殺意

首先它面臨的,就是定位的問題。有人也許會將其視為有如間諜小說,或是如007系列風格的故事,但其實《墮》書與007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它們的小說基調都與陰謀論有關;然而007裡面充滿著意圖在美俄冷戰的勢力板塊縫隙中,殺出一條血路,甚至意圖藉由更高科技的力量,反制美俄勢力的狂人。這些狂人也許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意圖實現的是某種霸業,基於私慾與野心。《墮》書中最大的陰謀團體「阿札澤勒」組織的目的,是讓具有英雄能力的智慧者,去拯救世界的傾頹,在那個帝國主義的時代,讓更多的知識菁英挾帶著前衛的科學,來改變世界原本的秩序。

書中的真相是一個確真能從帝俄時期背景,召喚出來的犯罪與熱情,那是近似於我們台灣廿五歲以上讀者,在唸書時期都遭遇過的,那在歷史課本中擬現的「革命」熱情,意圖瓦解封建時代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墮》書中頻頻召喚的是那個一切都即將分崩離析,「舊的時代在更替,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的景觀。

那是與托爾斯泰所處的相同,俄國開始邁向改革之途,暴君尼古拉斯一世下台後,亞歷山大二世開始從事政治與農奴問題的改革,革命的思想更一步步席捲俄國知識階層,尤其是1855到1865,短短十年間,民粹主義、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虛無主義風起雲湧。

然而舊的時代不是一班列車,或是一場風暴那樣,即來即去,那些被鞏固了數百年的文化,仍然殘留在生活核心:人的出身比人本身是什麼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在小說中看到大量繁瑣的人名,不斷強調姓氏與族源,血緣與關係,在時代的轉型中,仍然意圖維持一個再傳統不過的價值觀。人際關係的分際拿捏,完全表現在外在的禮儀:服飾、語言、稱謂、甚至是說話的腔調。那像是一個牢籠般,綑綁著每一個人,每個人背上有著被下了指令的鐵衣,在不同的社交場合,就得鞠不同的躬。無怪乎馬克思思想能在俄羅斯撲天蓋地,因為馬克思反省的英國社會階級,與帝俄並無二致,這點,熟讀克莉絲蒂推理小說的讀者,在閱讀《墮天使暗殺組》時,想必十分熟悉。

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出生在那個階級,決定了未來人生的可能,對於大部分的老百姓而言,那毫無希望的人生。所以「阿札澤勒」的信仰,才會那麼動人。因為它是一個完全逆反封建社會,雖然它有些接近納粹的概念,但這群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是完全是適才適所的菁英教育,他們的成員沒有先天的背景,其所憑藉的純粹是個人的能力,而非你的姓氏為你帶來的祖先福蔭。雖然它具備著過多的妄想,希望藉由這些菁英進入各領域的權力階層,改變這個陳腐墮落的世界,建立以能力為主的理想國,揚棄掉封建的毒害。它雖然具有令人不安的反動力量,但對於意欲改變世界秩序的青年來說,實在很迷人。當然,歷史是弔詭的,後來,知識份子找到了出路,決定了俄國接下來半世紀的命運:共產主義。但其中的理念,竟接近得嚇人。

也正因為如此,《墮天使暗殺組》一書,我認為它更值得一提的,正在於其所呈現的帝俄時期背景,那似乎預知著大變動即將來臨,人心惶惶不安的時代。他的時間恰巧落在那歷史巨輪即將啟動的輻輳點上,使得小說具有相當雜時的歷史深度,縱使它是一部推理小說,但也富有強烈的歷史感。

◎ 有謀殺的地方,推理即存在

或許有人質疑,《墮天使暗殺組》是推理小說嗎?這似乎是一個再清楚也不過的答案:我們在全書中無處不看見推理小說的元素存在,小說開始於一個震懾人的死亡事件,一位態度癲狂的青年在廣場上舉槍自盡,像是戲劇演出般,警方依循著遺產的線索深入追查後,卻發現幕後隱藏著令人難解的謎團,年輕的偵探書記埃拉斯特 ‧彼得羅維奇‧方多林甚至因此身陷險境:戀愛與生命的雙重冒險。看完了全書,得知真相後,讀者才明白這謎團跟犯罪手法有關,跟真兇有關,當然也跟真相有關,《墮天使暗殺組》徹頭徹尾是一本推理小說。

當然它似乎同時既證明也顛覆了,在小說中19世紀中期,那正是古典偵探所身處的時代,謀殺總是只會與上流社會有關,被殺者或殺人者,不論是經濟或心理上,總是必須有著那麼一些貴族氣。就如同遙遙與他們相望的福爾摩斯或是杜賓、角落裡的老人,或是再晚點的白羅或費洛凡斯,他們所面對的危機,總來自那群戴著禮帽虛偽的仕紳,然後私底下作些喪心病狂的事。下層階級的人們尋找生存的方法,而上層社會的人呢?永遠不缺一個死亡的理由。

只不過,出產全世界最多寫實主義大師的俄羅斯土壤,推理作家也不甘於只有賣弄虛玄,跟讀者玩起鬥智的遊戲。既然小說的背景根植於跟偉大的托爾斯泰一樣的時代,那麼裡面不能只有機械性的謀殺與解謎,在那些程序的空隙裡,有著更多的人與人性讓齒輪運轉著。小說的最後悲劇意義,男主角在最後的「成人」,脫離如孩童般對於世界的信任與對正義公理的信仰,而接觸到現實的殘酷,這些宛如《罪與罰》中的主旋律,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中的「真實」,在《墮》書中成為最後的餘聲,也完成了阿庫寧在推理小說中專屬於俄羅斯的那一味,一如沒加入那一坨牛油,就不成獨特的俄式紅茶一樣,阿庫寧的將他的推理小說,帶入讀者少見的苦與澀。

也許它不太對台灣推理閱讀群眾的胃口,一如那總是冷涼的俄國菜,難以討好台灣人熱滾滾的烹調味覺。而寫實主義的帝王地位,也隨著後現代、全球化的腳步,成為遺落在上個世紀的絕世風華,再也尋不回那樣純粹的味道。但一如全球化告訴我們的,欣賞他人的文化特色,以及如何建立獨特性,尋找發展出自我文化主體的關鍵,這才是小區域文化唯一生存的法則。或許這是《墮天使暗殺組》在台灣出版,除了不可不觀看的一道世界推理風景外,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
分格線
==========================================
http://www.ylib.com/author/christie/key041027.htm
一把鑰匙,解開你我心中的「推理」之謎!── Sakar專欄


推理小說「應該」是什麼樣子?--談俄國來的《墮天使暗殺組》

  且先讓我引用一段來自2004年10月24日中國時報開卷版,文字工作者沙浮貓的這段文字:
  「跟情節緊湊的美國偵探小說比起來,《墮天使暗殺組》少了懸疑的節奏感;跟迷霧重重的日本本格派推理小說相較,它的解謎過程亦顯薄弱。然而承襲舊俄小說的優雅與激情,一種帶著冰火交融的語言特質,阿庫寧確實寫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古典偵探推理劇。」

  遠流出版社最近出了這本俄式推理小說No.1,《墮天使暗殺組》,報章雜誌以及網路上,也有不少朋友開始討論這本書。而上述那段引言,我個人覺得蠻貼切的。然而如此一來,我相信國內的推理迷一定會產生一個疑慮:「如果這書沒有美、日推理的特色與優點,那它還剩下什麼?如果我根本不懂什麼舊俄文學,我只是一個單純的推理迷,那麼這書到底好不好看?」

  其實在繼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想想,是誰來告訴我們,推理小說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有人說,推理小說誕生於美國,因此來自美國的推理小說,應該就是「它的樣子」。但是很顯然地,來自日本或來自美國的推理小說,兩者雖有相似之處,但是型態或結構上又不太一樣。於是有人又說:那是因為日本推理文學成熟發展,已經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大可跟美國分庭抗禮。於是在台灣的我們,在大量美國、英國、日本的推理翻譯作品進攻之下,我們很自然地相信:推理小說應該就是這幾種樣子。

  但我想我們實在應該自問:還有沒有其他樣子的推理小說呢?這世界上除了歐美日本以外,還有哪裡的推理小說深具代表性呢?還沒中譯的暫且不論,我想來自俄國的《墮天使暗殺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這本書幾乎完全異於我們所熟知的歐美或日本推理小說的劇情走向,但是卻又獨具一格,譜出一種對我們而言,全新的推理小說形式:俄式推理小說。

  《墮天使暗殺組》,英譯名為《The Winter Queen》,是作者阿庫寧筆下年輕偵探方多林探案的首部曲。這書究竟如何精彩,以致於方多林甫出道就獲得2003年英國推理小說創作最高榮耀「匕首獎」的入圍提名呢?

  這書的前五章,跟古典時期推理小說:福爾摩斯探案的風格是挺相近的。故事開頭就是一個看似瘋瘋癲癲的年輕人,拿了把左輪手槍就往自己的頭上開火—書中還戲稱這叫「美利堅輪盤」,直到這個事件以後,才以「俄羅斯輪盤」廣為世人流傳。這時候,年輕人的好運用光了,子彈順利擊發,這人也掛了。是的,就是這麼個血腥的開始。

  這年輕人幹嘛玩這種死亡遊戲?這是單純的偶發事件,還是連鎖自殺事件的一環呢?警局新進書記方多林,在蒐集各種目擊線索以後,鎖定重要參考人:該年輕人的室友兼遺囑執行人,同時還扯上另一個美麗的交際花。劇情至此,仍是相當傳統的推理小說佈局:案件發生,過濾線索,然後鎖定嫌犯等等。然而,隨著方多林與嫌疑犯的接觸,劇情卻急轉直下;福爾摩斯探案的模式很快就結束了,自殺事件看似真相大白,但是真正的案件才剛開始:什麼是「墮天使暗殺組」?「阿扎澤勒」又是什麼意思?

  故事來到這裡,其實開始有點類似冒險小說:方多林擁有主角天生的好運氣,雖不能說是無往不利,但至少總能化險為夷。同時故事中又多少含有美國經典冷硬派的味道:方多林幾乎算是單槍匹馬地面對整個未知底細的秘密組織,美艷的交際花偏偏又是心似蛇蠍,可以遠觀但不可褻玩焉。然而方多林雖然是警界新進菜鳥,但是該開槍時卻也絲毫不手軟,逞奸鋤惡不假他人。於是隨著故事進行,方多林越來越像個智勇雙全的好男兒,眼看就要一手摧毀整個犯罪組織。然而,在緊要關頭,他卻中了埋伏。我們印象中的冷硬私探在這種時候,絕對是舉起鐵拳殺出一條血路,至不濟,我跟你搏個同歸於盡,誰也不欠誰,至少還留個好名聲。但是,我們的方多林呢?唉,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好好愛惜生命,無可厚非啊!

  從以上的簡介你會發現,故事的整體結構與我們所熟知的歐美、日本推理,很不一樣。但是,它又不折不扣絕對是部推理小說。故事的主要謎團相當明確:這個暗殺組織有哪些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幕後大魔王又是誰呢?同時,除了推理之外,故事裡還傳達了相當清楚的探討主題:誰有權力來決定整個國家,社會,甚至整個世界的走向?誰敢說自己的安排是最好的,最完美無缺的?為了美好的世界,是不是什麼事物都可以犧牲,包括寶貴的生命呢?

  我不像坊間那些文字工作者,對俄式文學有著基本的認識;我只是一個單純的推理小說迷,我只是很想看看世界上還有什麼新的,我從沒看過的推理小說?直接翻譯自俄文,原汁原味的《墮天使暗殺組》,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推理小說,當然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的,一樣很好看。

更新日期:2004/10/27

【前期回顧】



==========================================
分格線
==========================================
http://www.geocities.com/ruskiosk/literature/azazel-preface.htm

現實中的謎,小說中的謎

文=丘光



  俄國文學常給人沉重的感覺,至少我身邊很多朋友這麼想,好像俄國作家非得要寫出一些思想嚴肅、主題宏偉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大作家」。這也難怪,如果我們列出台灣出版過的俄國文學作品,就能理解為什麼讀者這麼想。無論這種印象多麼刻板,都無須再多費神去爭論,因為現在有了《墮天使暗殺組》,這本小說令我們的眼睛為之一亮──俄國文學不一樣了。阿庫寧創作的偵探小說,分成三個系列,這個以方多林為主角的系列共有十一部,《墮天使暗殺組》是此系列的首部曲。它不只是一部大眾小說,還延續了俄國文壇所重視的文學傳統,因而風靡全俄羅斯,已經被改拍成電視影集、舞台劇,此外,俄國電影界及美國好萊塢也正計畫把這系列偵探小說拍成電影。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俄國社會幾乎完全開放,文學作品的觸角延伸至各個面向,走向多元發展,此時期的俄國文學嚴格說起來尚未在台灣出版過,這本兼顧閱讀趣味及文學深度的俄式偵探小說,讓台灣讀者領略到俄國文學的另類面貌。

  偵探推理這個類型小說在後蘇聯時期的俄羅斯相當受到大眾歡迎,以我自身的觀察,除了撲朔迷離的情節讓人愛不釋手,可能還有歷史文化造成的心理因素。我在一九九○年代赴俄留學期間,常在俄國人的言談中感受到他們心裡頭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題,的確,從俄羅斯帝國到蘇維埃政府,俄國人民長期在極權統治下,自由及資訊皆受到限制,或許因為如此,一般小老百姓無力解開現實生活的謎團,偵探小說裡的解謎情節便使他們迷戀不已。對於俄國,我自己也有一些迷惑,這裡舉出與《墮天使暗殺組》的情節相關的兩項來。第一,是關於把守樓房的舍監,我住過三棟不同的宿舍,拜訪過更多其他的宿舍,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舍監無所不在,尤其較老練的幾位,其鋒利無比的雙眼會讓房客感受到KGB等級般的服務,就是說,監視得很周全;最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舍監的身分出奇地詭異,有頭腦一流的科學家,如火箭推進器工程師、衛星結構設計師,有身手矯健前奧運國手,如桌球、射箭、體操等項目選手,有文采翩翩的百科全書主編、小學校長,也有伏特加怎麼都灌不醉的、操外省腔調的社會主義工人模範之流。我的第二個謎大概是最接近這本小說的重點──恐怖主義攻擊。莫斯科大學偶有接獲神秘炸彈客警告放炸彈而停課,因此學校在那天不得不宣布放假掃雷,而那些不知藏身在校園何處的炸彈們從沒爆炸過,大學生對此反應不一,有人嫌惡有人暗喜,最後,炸彈事件居然成了學期考試前夕的常見把戲──「狼來了」的童話寓言搬演於現實生活中。

  偵探小說的精采之處不外乎在「謎題與解謎」之間的過程,本書藉由故事開端的俄羅斯輪盤自殺事件引出一連串疑團,將主要謎題軸線纏繞在意圖以暴力手段改造世界的恐怖主義組織,這種革命的時代氛圍對現在的讀者應該不難想像,因為,對照當今世界局勢,這樣的極端手段仍一再重複於我們的生活週遭。然而,在《墮天使暗殺組》中,不光只體驗到這個類型小說的傳統閱讀趣味,還有另一層令人讀來回味無窮──就是十九世紀俄國社會的民俗風情畫,這一點當然在俄國文學經典中可找到相當精采的篇幅,如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杜斯妥也夫斯基、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大師的作品。作者阿庫寧試圖臨摹前述作家的種種文字藝術之優點──刻畫世俗風貌之多采多姿、嘲諷社會之刻薄兼醒世、歌頌愛情之悲喜、分析人物心理之細膩、議論時代及國家命運多舛之因然與必然,將一幅幅十九世紀俄羅斯風情畫穿插在引人入勝的偵探辦案情節裡。《墮天使暗殺組》給我們的感覺彷若重回俄國經典小說的氛圍中,但卻不是複製前人的文學表現手法,而是為俄國文學綜合創新了一條出路。

  這部小說的名稱源自猶太人的典籍《以諾書》中提到的墮落天使「阿扎澤勒」,祂因為觸犯天條而被上帝下放至人間,成了大地荒野的惡靈,人們既畏懼祂又崇拜祂,向上帝獻祭羔羊時也不忘獻一隻羊給祂。因為「阿扎澤勒」擁有天界的知識,祂教導人類如何找到自我的價值──教男人製造武器作戰,教女人裝扮自己成為美麗且獨立的女人;祂是被放逐的天使、造反的惡魔,專與上帝唱反調。這個宗教典故被引喻在小說中,恰恰扣著情節脈動,勾起了我們的好奇心,跟往灰暗玄秘的神話情境中去解謎。

  小說的背景發生在一八七六年的俄羅斯帝國,此時的社會狀況有必要稍做解釋。一八五五年是俄國社會劇變的重要轉捩點,這年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沙皇尼古拉一世抑鬱以終,全國人民亦悲憤交加;因為俄羅斯自一八一二年擊退拿破崙之後,大多數人一直沉浸在世界強權的美夢中。儘管一八二五年的十二月黨人之亂引發了知識份子思索改革君主專制之必要,但礙於高壓統治,民主思想僅止於地下秘密組織。直到克里米亞戰後,政府不得不進行大改革,而那些秘密組織對政府改革卻不抱期望,乘勢掀起一波波社會運動,其中以民粹主義組織最張狂,他們以改造廣大農民為理念,徹底進行社會運動。漸漸地,民粹派分裂出一群最激進的民意黨人,他們等不及農民革命的漫長時程,主張以暗殺手段迅速推翻政府;在此革命氣焰高張的氛圍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面臨十多年無數次的刺殺威脅,終於一八八一年被民意黨人擲彈炸死。小說裡的社會背景正是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

  這部小說的創作手法有許多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人性化的主角。作者塑造的年輕偵探方多林,是個憧憬警探工作而進入偵查局的小文書員,這初生之犢遭遇接二連三的凶險皆化險為夷,最終能讓真相大白,別出心裁的是,這個正義的警察在生死交關時居然會向敵人求饒,理由是他戀愛了還不想死,可見作者非常不落入俗套,而是極為寫實地描述我們這位主角的人性。其次,小說裡錯綜複雜的謎團到最後一刻明朗後,作者卻一反英雄式偵探小說的風格,讓小說以悲劇收尾,出人意料得彷如打開了的潘朵拉盒子,好奇的主角掀開謎底真相後,只能無奈地面對現實世界的殘酷。最後,作者的敘事手法常留給讀者相當大的空間去思索人生哲學等大問題,加深了這部作品的文學性格,提供了層次豐富的閱讀之樂。

※本文為《墮天使暗殺組》之譯序;書封面圖片由遠流博識網提供

============================================================================
延伸:
費奧多爾·杜思妥也夫斯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B9%E5%A5%A5%E5%A4%9A%E5%B0%94%C2%B7%E9%99%80%E6%80%9D%E5%A6%A5%E8%80%B6%E5%A4%AB%E6%96%AF%E5%9F%BA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B9%E5%A5%A5%E5%A4%9A%E5%B0%94%C2%B7%E9%99%80%E6%80%9D%E5%A6%A5%E8%80%B6%E5%A4%AB%E6%96%AF%E5%9F%BA
(維基語錄)
標籤:
瀏覽次數:158    人氣指數:1158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請大家幫忙加連署吧XD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北美館是您的好鄰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