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92375
 Olive !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最想買蛋糕的時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旺達_____不起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女兒節
作者: Olive ! 日期: 2009.10.30  天氣:  心情:
最近我想到一個節日....


女兒節..........




女兒節又稱雛祭、桃花節、偶人節,家中有女兒的家庭會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替女孩穿上鮮豔的和服,擺飾偶人娃娃雛人形,並為雛偶人供上紅、白、黑三色的菱形粘糕和桃花,主要目的是要祈求擺脫惡運、災難,保佑這個女孩子的平安幸福及健康的成長。







日本的雛祭是從中國傳去的:3月上巳之時到水邊清洗身上不潔之物,借水的靈力驅除邪惡和不祥之氣,因為在那時一般人都認為上巳這天是災禍的日子,為了消除附在身上的厄運及污穢之物以確保平安。這種活動稱「褉」。後來才把三月三日作為上巳節固定下來,這大約起源於周代,在中國宋代以前是個很受重視的節日,魏以前稱為上巳。宋代之後,上巳節已近消失在中國;但在日本就不一樣了,三月三日是日本五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曆一月八日、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節日風俗延續至今,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三月三日在明治維新以前指陰曆,後多改指陽曆。從名稱上看,日本也稱三月三或三月上巳,同時也稱女兒節、雛祭,反映出日本的節日文化特點。





袚褉後來又與日本民族固有的習慣、神道教中的習俗相結合。平安時代(794~1192)初期,用來袚褉的祭物是撫物或贖物,即天皇用供奉在陰陽寮的偶人觸撫身體,然後吹上一口氣,再同身上脫下的外衣由侍臣拿到河邊順水漂走。貴族間則自製樸素的紙偶人來裝飾,節慶過後便把它放入河中或海裡隨波而去,象徵偶人代替自己與病痛災難一起遠遠的漂走,這也是偶人娃娃的起源。而平安時代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的《須磨卷》對三月三袚褉的情形也有所描寫:三月朔日恰逢巳日,源氏公子尊勸去海邊修褉,請路過的陰陽師舉行袚褉。“將人形’’置於小船上,放到海裡飄流。



雛祭的主要意義為袚褉,即是用雛具偶人帶走身上的災難和不祥。做為祭具的偶人一般稱為雛人形,經歷了土偶、木偶、草雛、紙雛、布雛等所用材料的變遷,在形式上則歷經了“流雛’’的習俗,即用紙扎成偶人,將病痛、災難等惡魂與擺放家中的“飾雛’’之變遷和並存現象。通常都會在三月三日的傍晚舉行,把各式各樣的偶人娃娃隨著供品漂流到河裡去,祈求更健康平安,後來因為技術的發達,自製的紙偶人也就成為平安時代上流階級女孩子拿在手上玩的玩具了。至今在日本的岐阜、鳥取、廣島、奈良、歌山、美濃等地仍保有放水偶人習俗。





時至室町時代,外來的三月三日節日開始以雛祭為名在日本固定下來,而且逐漸普及到日本各地,宮廷和武家興起在三月三日把人形作為贈品以後,製作精美人形的風氣有盛無衰。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不僅有站立的人形,還有端坐的人形,且確定這天是屬於女孩子的節日(女兒節),與確定為男孩節(5月5日)相對應,並有偶人娃娃的擺飾,但這都只限於宮廷及幕府將軍後宮中女性間的玩意兒,而真正女兒節的活動慢慢普遍於各個家庭中是到了明治時(1868~1912)末期才開始的。。
直到現在,每逢三月三日這天,普通人家也裝飾佈置人形的壇台,還有為女孩子祈求健康幸福的風俗,所以這一天被稱為女兒節。日本人將{雛}尊稱為御雛,認為壇台上的人形,不光令女孩子可親可愛,而且還作為健康幸福的象徵具有神性。



現在也有不少人將女兒節稱做是「桃日」,那也是起源於中國自古視桃花為長壽的象徵,而且將桃花枝懸掛於門柱也有驅邪避凶的效果,而日本文化也受其影響,所以才會將桃花當作是雛祭的主題花,不過有另一個說法:舊曆年的三月三日也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用桃花象徵雛祭,至今愛知縣青田神社每年皆會舉行桃花祭,屆時要將桃花枝同供品一起獻給神。



第一次過的女兒節:
如果新生兒是在二月三日前出生,就是距離女兒節時間上還有一個多月左右的話,那還來得及慶祝女兒節,但如果是在二月三日~三月三日間出生的話,就得順延至明年再慶祝了。因為一些事前的張羅工作,包括像外公、外婆要替自己的孫女選購偶人娃娃啦,自己家裡為招待客人要準備的節慶料理材料等,另外還需要通知親戚朋友一同過來慶祝呢,所以時間上如果太趕的話,不僅沒有時間好好準備,對要來慶祝的客人也略顯匆忙草率,所以才會有這樣不成文的規定的。
小女孩第一次過的女兒節,偶人娃娃都是由母親那邊,也就是娘家方面贊助提供,通常外公外婆會事先詢問小孫女父母的意見之後再決定是要買幾層的擺飾架,或是娃娃及相關產品的數量等,也因為小朋友還小,所以一般都不會買太昂貴的好幾層娃娃,反而都是逐年再添購補充。當然,如果外婆及媽媽自己本身的偶人娃娃收藏狀況良好的話,能再傳給自己的女兒或孫女,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對於受到邀請的客人來說,送禮時可以送些像桃花,一些和女兒節有關的玩具,或是帶艾草餅之類的小點心去慶祝。通常都在三月三日前一個月到三週開始送禮,一般會選在奇數日登門送禮,服裝也都盡量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以配合整體氣氛。



對慶祝女兒節的家庭來講,以前,都將五目壽司 (以魚、菠菜、豆芽菜、蝦子、蛋五種東西為材料,和剛炊好的白飯相拌,再撒上碎海苔及芝麻的料理)及自製的彩色爆米花當作回禮送給來訪的客人帶回去。但如果當天沒有準備這兩種東西回給客人,或是想要回給送禮物來而未能出席的客人的話,回禮通常在節慶完後一個禮拜之內寄出,送的是節慶用的鰹節及紅白色方塊糖的組合禮。現在也有很多父母在回禮時,會附上一張女兒節當天小朋友和偶人娃娃合照的相片。







標籤:
瀏覽次數:63    人氣指數:663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最想買蛋糕的時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旺達_____不起眼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