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7,363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075165
救.放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實現妳你的願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屠刀—現實的因果報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佛陀與成佛
作者:
救.放生
日期: 2011.12.10 天氣:
心情:
佛陀,漢譯為「覺者」,佛者覺也。
壹、覺的內容有三:
第一,本覺,即眾生本有的覺性。這個覺性是人人俱足,個個都有,大家都是自性天真佛,眾生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眾生雖然處在迷位,迷了本覺佛性,叫作「不覺的眾生」,可是眾生雖然是迷而不覺,而本覺佛性從來都不曾遺失,也沒有缺少。如法華經的譬如有一個人喝醉了酒,有一個親友把一粒摩尼寶珠放在這個醉漢衣服之中,這個醉漢不知道自己衣裡放有一粒摩尼寶珠,認為自己很窮,生活困難,到處求人,討飯度日。而衣裡的明珠一定要經過他人解說,醉漢方能知道。又如一個貧窮的人,他的祖先恐怕子孫受苦,就預先把非常貴重的珍寶,埋藏在自己家裡,沒有告訴他的子孫。這個窮人不知道自己家中藏有珍貴寶藏,為了爭取生存,到處問人乞討,受盡了人間的痛苦。宅中寶藏一定要加以指示.才能知道。眾生雖具有本覺佛性,迷而不知,在三界大道中,枉受生死輪迴的苦惱,但是本覺佛性,在聖人分上也不曾增加一點,在凡夫分上也不會減少一點,
第二,始覺。眾生把本覺佛性埋沒在五蘊心身之中,而不自覺,現在看到佛教經書,聽到大善知識的開導,得到這種外薰助緣,明白人人本來具有天真佛性。佛性又叫「本來面目」,或「無位真人」。過去一向都是不知不覺,今天方才開始覺悟。正是「宅中寶藏,非指示而莫曉;衣裡明珠,必解說而方知」。就像上面所講那個貧人一樣,家中雖埋有寶藏,因其祖先沒有預先告訴他,所以迷而不知;又像那醉漢雖然藏有明珠,但是迷而不知。記得圓瑛老法師說:「真雖本有,不方便顯之,則終不能見;妄雖本空,不方便破之,則終不能空。」也就是說:「真知妙心,雖是人人俱足,個個都有,如果不以方便法門來顯發,是不能明心見性,大開圓解的。」
但是,妄想煩惱如果不以方便法門來徹底破除,也是無法得到消滅。所以,在《楞嚴經》裡面,佛對阿難尊者指示,要經過三番的破妄。第一破妄識無處,即第六意識的妄想心沒有一定的處所。第二破妄識無體,即第六意識的妄想心沒有真實的體性。第三破妄識非心,即第六意識的妄想心不是我們自性本具的真如妙心。佛為令阿難尊者大開大悟,在二番破第六意識妄想心之後,就繼續來個十番顯見,顯出我們眾生眼根之中,能見的見性,它是不生不滅、不動不搖,就是真如妙心。這就是佛用種種方便法門,來破妄顯真,要達到妄窮真露的主要目的,使阿難尊者與在會大眾,大家都要知真本有,達妄本空,是為始覺。
第三,究竟覺。一切眾生,由於本覺內薰之因,再遇善知識開導,及看經聽教外薰之緣,這叫作「種子薰現行,現行薰種子」。內外交薰,因緣和合,所以才能夠覺悟,發心修行,時時迴光反照,以智慧斷煩惱,得到惑淨智圖,復還本有心源,得到究竟清淨,圓成佛道,是為究竟覺。
貳、覺悟的層次有自覺.覺他.覺滿
第一,自覺,是對不覺而說的。眾生本具真如佛性。由於過去無量劫以來,被無明煩惱所障蔽,迷而不覺,現在覺悟眾生本來與佛無二無別。諸佛就像一面磨過的鏡子,眾生就像沒有磨過的毛坯。眾生的毛坯雖然未磨,可是鏡中光明俱足,一旦磨了,把粗塵細垢磨得乾乾淨淨,那本具光明就顯現出來了,就如諸佛已磨成鏡,豈不是一樣光明?
有智慧的人,要透過譬喻,才易得到開悟。記得《楞嚴經》裡面講了一段故事,在楞嚴法會裡,波斯匿王聽到佛說:「人的生滅身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見性,也就是眼根能見色的見性。」大王恭恭敬敬地請佛開示。佛就問他:「大王,你的身體是和金剛一樣堅固常住不滅,還是變壞生滅?」大王說:「我現在這個肉體,將來是要滅亡的。」佛說:「大王,你現在身體還存在,還沒有滅。為什麼就知道今後一定要滅亡呢?」大王說:「我這個無常變滅之身,現在看起來雖然還沒有消滅,可是已觀察到我的身體正在念念不停的變,就像火火燒木頭,漸漸燃燒成灰一樣的消滅殞亡。因此,我推知這個身體今後一定是要消滅的。」佛馬上就讚許說:「大王你講的對。」
佛又問波斯匿王說:「大王,年紀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了,你現在的容貌,和你在童年時代的容貌是不是一樣呢?」大王說:「完全不一樣了,記得我在幼年時候,皮膚十分潤滑光澤,到了年長,是血氣充滿,身體強壯。可是到了現在,真是一天天衰老下去,形貌正在不斷地枯悴了,精神昏昧了,頭髮白了,面孔皺了,我的生命也是不會長久。」
佛說:「大王,你的形貌不會一下子就變了吧?」大王說:「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在二十歲的時候,比十歲的時候老了一些,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比二十歲的時候又老了,可是到了現在,我是六十二歲的老翁,當然比五十歲的時候老多了。我這年齡不但是十年十年的變化,其實是年年變、月月變、日日變。時時刻刻,剎那剎那,念念之間,都在變化不停。因此四大色身,一定是終歸變滅。」
佛說:「就在你這個生滅身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性,大王,你在什麼時候看見那恆河的水?」大王說:「我在三歲時候,我的母親帶領了我去參拜耆婆天,就是長壽天神。經過恆河時,就看到恆河的水。」佛說:「汝三歲看恆河水與十三歲時看的恆河水,是一樣呀,還是不一樣?」大王說:「那完全是一樣的,無二無別。」佛說:「大王,你不要悲傷,你十歲與六十二歲時,當然是不大相同,髮白皺面,身體變壞,可是你三歲見恆河水時,和你六十二歲看到這恆河水,那能見的見性,是一樣的還不一樣?」大王說:「完全沒有兩樣。」
最後,佛對波斯匿王開導說:「大王,你的面孔雖然會皺會變,但是你的能見見性永遠不會皺,也不會變。那不皺不變的見性,本來是在你的生滅身中。」大王聽了佛的慈悲開示,就忽然大徹大悟,直下承當。透過佛與大王的一問一答,充分說明了眾生的色身肉體有生有老,而見性是不生不滅,這就是我們人的真心實性。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生滅身中,有個不生滅的真性,能夠稱性修行,一定成佛,這就是自覺的道理。
第二,覺他。佛開悟以後,以大慈大悲之心,憐念眾生在迷不覺,就把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再來輾轉教化他人,使人人都要發菩提心,一心修行,捨除妄想執著,願現真如妙性,個個成佛。二乘聖人沒有利他行願,觀三界如牢獄,非常可怕,視生死如冤家,十分痛恨,所以他們自覺以後,不去利他。佛是慈航普渡,救濟眾生,自覺以後,更要覺他。所以經中說:「自覺已經圓滿,再去覺悟他人,所有古佛如來,應現人間度生。」這就是覺他的道理。
第三,覺行圓滿。菩薩為了上求佛道,斷除五住煩惱(五住煩惱:見惑一住、思惑三住,塵沙惑無明惑合一住),證得四智菩提(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得到慧足。佛為了下化眾生,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勤苦修行,住世一百劫,修習相好莊嚴的福因,俱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得到福足,有了福慧兩足,自他二利,功圓果滿,所以稱為兩足尊。是三覺圓滿,萬德俱足,為人天導師,堪稱為覺行圓滿之人,這就是覺滿的道理。
叁、修持法為37道品七覺支。大智度論說:佛道細分三十七道品,略說為七覺。「覺」,屬內學修攝之功果,若欲能明心見性,不為塵識煩因於心,使時時能不失覺智,則必須修習覺性反觀內省,習定靜適,以期心境之靜逸,頭腦得清瑩,對事物人生不致混亂錯覺,決為人生之大事,亦教育之要途。一般教育多貫輸知識,「覺之教育」重視知識與心靈的訓練。大智度論依摩訶般若波羅密經釋七覺分,以教示如何使腦海中能淨化清純地自由活用,學習訓練過程,能隨時放下一切;也可承當一切,以便心境另有開展更寬空的領域。能更增強智力及心力的活動,有加倍而更新鮮的活用。這在研究禪行工夫,即令心靈充沛養分與活力。七覺分(又名七覺支,梵語 saptabadhyairya )。謂覺悟之人能覺察一切,覺明所修之法合乎佛法而沒有差誤。故當學習時先具此覺悟性,不致走錯路子。故云「先悟後修」,吾人無論學習那方面,都須具備敏銳的觀察,找到正確的目標,然後放步前行,步步是正途,則自然就路還家。七覺分的七分法,是方法,是上承多種善法所培養,至具足圓滿成就,此「七覺分法,能促成八種聖道,摩訶般若經以大覺大智興發大慈大悲,此為缺乏悲智教化之現代教育提供參考的最好資料。
現世多為尊崇知識的發展,上天下地無不能之,然知識過度縈心,會形成神疲心因,難得安逸喜悅之自在心境。釋大般若經之大智度論;七覺分有「喜覺分」:於實智慧中生喜,是為真喜,得是真喜,先除身粗,次除心粗,然後除一切法相(不執不著),得快樂遍身心中。至此當然順序而得「除覺分」之輕安自在,此「除覺分」之深義,可證「無作、無戲論、常寂滅是實法相」,這是菩薩修行之功果。若論運用於教育法,教導青年,當然初步不能談論到這麼深度的道理,但「除覺分」之重要性,可除紛諍是不難瞭解的,因紛諍不己,便多生憂患。世尊教化,主要是教導人們解惑開慧。解惑之法,先如何平懷坦誠,而易於興發喜悅心。若苦澀無喜悅心,惑猶未解,困鬱不抒,慧覺行,終不自在,非教育之良策。茲依大智度論七覺分之次序附表如后:
七 ┌─念覺分 ─┐不憶想不念塵,心懷坦平,覺念現前。
覺 ├─擇法覺分─┤一切法中無一法可得。
分 ├─精進覺分─┤常勤不息,無功用道。
之 ├─喜覺分 ─┤以如是心,不生法執,平等自在。
行 ├─除覺分 ─┤覺知心緣法生,心寂法滅,了不可的。
法 ├─定覺分 ─┤悟一切法常定相。
└─捨覺分 ─┘了一切十八空法,知法不著不住,常如是常行深般若智慧覺。
此七覺分乃大乘菩薩修十度般若波羅密之行法,非初學人易於行解。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之七覺分,是以「無所得心」,修三十七道品中之「七覺分」法,此為般若菩薩之覺分住,非聲聞緣覺,乃至辟支佛可與之。故習應品云:
佛告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密一日修智慧,心念我行道慧,益一切眾生,當以一切法,度一切眾生,諸聲聞,辟支佛智慧,為有是事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可知大行菩薩所修之覺分,乃十方世界分上事,非祗為個人了脫事。今日世界有不少個人主義之遍私,人與人之彼此關心不夠,是以社會常有演出不少人為之災禍發生。如何能提倡「眾生有病我有病」的同情悲愍,正是我佛教教世救人之當前大事。亦即救世先當救心,而救
心先正其心正正其所學,覺性教化,正是今時代對症下藥之良方。
不過話要從近說起,萬丈高樓從地起,現在我們應從較淺近,便於瞭解的提供研究,從天台止觀解說七覺支,跡門本門,有跡可尋。藏、通、別、圓四化法,從「藏」(是最淺的化法)接「通」,此乃施教程序(是方便化法)。然不出此「七覺分、攝二善分」之教化,善導眾生「眾善奉行」之教育導論,值得重視。
標籤:
瀏覽次數:
70
人氣指數:
1470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實現妳你的願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屠刀—現實的因果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