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86272
 阿國 ~ 賴弟兄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詩篇第四十、四十一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詩篇第四十五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詩篇第四十二~四十四篇
作者: 阿國 ~ 賴弟兄 日期: 2011.06.17  天氣:  心情:

感謝主耶穌基督!

詩篇 第 四 十 二 篇
42:0 可拉子孫的訓誨詩,交與歌詠長。
42:1 神阿,我的魂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42:2 我的魂渴想神,就是活神。我幾時纔可以來朝見神呢?
42:3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終日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裏?
42:4 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讚美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就倒出裏面的魂,極其悲傷。
42:5 我的魂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祂的臉是我的救恩,我還要讚美祂。
42:6 我的神阿,我的魂在我裏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
42:7 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
42:8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那作我生命的神。
42:9 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徘徊哀痛呢?
42:10 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他們終日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裏?
42:11 我的魂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讚美祂,祂是我臉上的救恩,是我的神。

42篇1節
詩篇卷一主要是大衛寫的。卷二的其中八篇,(四二~四九,)以及卷三的八四、八五、八七和八八篇,是可拉子孫的著作;可拉是帶頭背叛摩西和神的人。(民十六1~3。)大約在可拉背叛四百七十年以後,在大衛之時,從背叛者可拉的後裔中,出了申言者撒母耳、歌唱者希幔、和其他一些詩人。(代上六31~37。)在被擄期間,可拉的後裔繼續事奉。甚至領頭背叛者的後裔,也能成為敬虔的詩篇著者,在他們聖別的著作中讚美神,作為存到世世代代的記載。這是何等的恩典!

42篇1節
一篇是卷一開頭的話,開始於律法;但卷二開始於神。當然,律法是無法與神比較的。這給我們看見,詩篇卷二比卷一高。詩篇五卷中的啟示是漸進的。詩篇就像有五級的階梯,以漸進的方式把我們帶到更高的啟示中。

在卷一,詩人從律法轉向基督,而基督將他們帶到神家和神城中享受神。卷二開始於直接享受神,揭示詩人在神家中,更在神城中,藉著受苦、被高舉、並作王的基督,對神有加強的享受。這樣一位基督是罪人進入神裏面的路。(約十四6,20。)神的家是基督作神的帳幕和神的殿,(約一14,二19~21,)也是召會作基督的擴大,就是擴大的殿。(林前三16,弗二21。)環繞聖殿的神城耶路撒冷,表徵神的國。基督與召會,二者都是神的殿和神的國。(路十七21與註1,太十六18~19與19註1,羅十四17與註1。)新耶路撒冷將是神的殿和神的國終極的完成。(啟二一22與註1,二二1,3。)

42篇1節
在本篇,詩人和他的同胞被鄰國剝奪、打敗而被擄時,(見6註1,)他切慕並渴想神。(2。)切慕渴想神與形式、宗教的敬拜神不同。神是給我們喝的活水。(約四10,14,七37~39上,林前十二13。)我們需要切慕並渴想祂而飲於祂。

42篇4節
讚美。或,稱謝。5、11,四三4、5,四四8者同。

42篇4節
一面,詩人在切慕神;(1;)另一面,他在追想榮耀歡樂的往事,就是他曾率領守節的眾人,在神的殿裏與神的百姓一同享受神。事實上,這樣追想乃是離開他對神的切慕。他該留在切慕神的光景中。我們不該讓我們的思慮和對已往的回憶打岔我們,使我們離開現今對神的享受。(參腓三13~14與13註2。)

42篇5節
雖然詩人被擄,(6與註,)並在敵人的辱罵和欺壓之下,(3,9下~10,)他卻享受神的臉,神的同在。

42篇6節
這裏,詩人從遠離錫安和耶路撒冷之處記念神,這指明他是被擄到遙遠的異邦。

42篇7節
與深淵響應。直譯,向深淵呼叫。



詩篇 第 四 十 三 篇
43:1 神阿,求你為我伸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你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
43:2 因為你是保護我的神。你為何丟棄我?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徘徊哀痛呢?
43:3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帳幕。
43:4 我就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裏;神阿,我的神,我要彈琴讚美你。
43:5 我的魂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讚美祂,祂是我臉上的救恩,是我的神。

43篇1節
為我伸冤。或,審判我。四二、四三篇也許原為一篇詩。

43篇3節
亮光和真實(實際)不是分開的東西,乃是一件東西的兩面。真實是亮光的照耀,亮光是真實的源頭。(約壹一5~6與6註6末段。)當亮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就接受真實,實際;當我們在交通中到神面前,我們就在亮光中。按照本節,神聖的亮光和神聖的真實,把神被擄的聖民引導到神的聖山和祂的帳幕那裏;帳幕豫表眾地方召會。亮光和真實都在召會裏。(提前三15。)

43篇4節
寫四二~四四篇的詩人,是在被擄中愛神的人。(四二6。)他們切慕神、渴想神,(四二1~2,)並渴望回到耶路撒冷,上錫安山而到達祭壇。這樣,他們就能進到殿裏,與他們最喜樂的神相會。這就是為甚麼他們求神賜給他們亮光和真實,(3,)使他們知道如何從被擄得釋放,而回到神的居所。



詩篇 第 四 十 四 篇
44:0 可拉子孫的訓誨詩,交與歌詠長。
44:1 神阿,你在古時,在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的列祖給我們講述過,我們親耳聽見了。
44:2 你曾用手趕出外邦人,卻栽培了我們列祖;你苦待眾民,卻叫我們列祖發旺伸展。
44:3 因為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拯救;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臉上的亮光,因為你喜悅他們。
44:4 神阿,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拯救。
44:5 我們藉你要推倒我們的敵人;藉你的名要踐踏那起來攻擊我們的人。
44:6 因為我必不倚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拯救我。
44:7 惟你救了我們脫離敵人,使恨我們的人羞愧。
44:8 我們終日因神誇耀,還要永遠讚美你的名。〔細拉〕
44:9 1然而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
44:10 你使我們從敵人面前轉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
44:11 你把我們交給人,好像快要被喫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國中。
44:12 你以賤價賣了你的子民,所得的價值並沒有使你得利。
44:13 你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
44:14 你使我們在列國中成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
44:15 我的凌辱終日在我面前,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
44:16 都因那辱罵並毀謗者的聲音,又因仇敵和報仇者的嘴臉。
44:17 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對你的約不忠實。
44:18 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步也沒有偏離你的路;
44:19 但你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用死蔭遮蔽我們。
44:20 倘若我們忘了我們神的名,或向別神伸開雙手禱告,
44:21 神豈不鑒察這事麼?因為祂曉得人心裏的隱祕。
44:22 但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44:23 主阿,求你醒起!為何儘睡呢?求你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
44:24 你為何掩面,忘了我們所遭的苦難,和所受的欺壓?
44:25 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我們的肚腹緊貼地面。
44:26 求你起來幫助我們,因你慈愛的緣故救贖我們。

44篇1節
在1~8節,詩人寶貴他們列祖已往的歷史,而在9~26節,他們歎息今日的光景。這二者都使他們受打岔,離開對神的切慕和渴想,(四二1~2,)也就是離開對神的享受。見四二4註2。

44篇2節
我們列祖,直譯,他們。

44篇17節
按照耶二13,十一10,以及何六7,詩人在17 ~18節的話,與神藉眾申言者所說的話相反。(參但九13~19。)

44篇23節
主阿。許多古卷作,耶和華。

詩篇由五卷所組成。我們已經交通過由前四十一篇詩所組成的詩篇卷一,現在開始交通詩篇卷二。在本篇信息中,我們來看詩人在神殿和神城中,藉著受苦、被高舉、並作王的基督,對神加強的享受。

卷一裏的詩,主要是大衛寫的;但卷二包含由可拉後裔所寫的八篇詩,就是四十二至四十九篇。大衛在以色列國中間是榮耀的名字,但可拉是羞恥的名字,因為可拉背叛了摩西和神。(民十六1~3。)儘管如此,有些可拉的後裔卻成了詩篇的作者。這指明在詩篇的五卷中,啟示是漸進的。詩篇的五卷不是在同樣的水平上。詩篇就像有五個階級的階梯,以漸進的方式把我們帶到更高的啟示中。

四十二篇一節以非常美好的方式來開始詩篇卷二。詩人說,『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在詩人的願望和渴慕中,我們能感覺主的新鮮。這與詩人在第一篇所表達的非常不同。第一篇的屬人觀念是,喜愛耶和華律法的人,在凡事上盡都亨通。喜愛並思想律法的人,要像一棵樹移植在溪水旁。(2~3。)

然而,在四十二篇詩人說,他的心切慕神,如鹿切慕溪水。然後他說,『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活神。我幾時纔得朝見神?』(2。)第一篇是卷一開頭的話,開始於律法。但卷二開始於神。我們比較喜歡甚麼-律法或神?我們要喜愛律法而像移植在溪水旁的樹呢,還是像切慕神的鹿?當然,神與律法是無法比較的。這給我們看見,詩篇卷二比卷一高。

因此,我們必須領悟,詩篇從卷一至卷五的啟示,是逐漸提高的。卷五是詩篇的高峰。這卷的高峰表達在阿利路亞一辭。阿利路亞的意思是讚美耶和華,讚美神。因此,卷二開始於神,卷五結束於『讚美神』。

我們進入新耶路撒冷時,都要說,『阿利路亞!阿利路亞!』有人曾問,在新耶路撒冷我們要用甚麼語言。我不知道我們要說甚麼語言,但我們可能會一直說-『阿利路亞!阿利路亞!』那時我們還需要談論甚麼別的事?我們研讀詩篇,應當會達到一些點,叫我們自然的唱『阿利路亞』。甚至我們讀第一篇也能說,『阿利路亞!阿利路亞!我再也不需要喜愛律法了。』

卷二開始於切慕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切慕神與以正式、宗教的方式敬拜神不同。神是我們的活水,給我們喝。我們需要低頭敬拜水麼?我們需要切慕這水,然後喝這水。一節使用『切慕』一辭,二節使用『渴想』。我的心切慕神,渴想神。我們喜愛這些句子。我們需要花時間與主同在,在其中切慕祂並渴想祂。

壹 詩篇卷二揭示詩人在神殿中,更是在神城中,藉著受苦、被高舉、並作王的基督,對神加強的享受

詩篇卷一將詩人從律法轉向基督,基督又將他們帶到神城和神殿中享受神。我們該藉著基督來到神前;基督是通往神的真正樓梯。基督告訴我們,祂是道路。多馬說,『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能知道那條路?』(約十四5。)耶穌就說,『我就是道路。』(6。)祂是通往神的真正樓梯。

因此,詩篇卷一將詩人轉到正確的方向,轉到基督。然後基督將他們帶到神城和神殿中享受神。我說這話,乃是因著卷二頭兩節,那裏說,『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活神。我幾時纔得朝見神?』(四二1~2。)這就是享受神。卷二開始於直接享受神。

卷二揭示詩人在神殿中,更是在神城中,藉著受苦、被高舉、並作王的基督,對神加強的享受。卷一不像卷二那樣有力的說到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我們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神在卷一的開頭是無家可歸的;律法不是神的家。誰是神的家?我們看過,神的家首先是基督作帳幕和殿。(約一14,二21。)新約的第一部分,福音書,清楚告訴我們,神的家就是基督,祂是神的帳幕。事實上,這帳幕是可移動的家。基督是神的帳幕,神的帳棚,也是神的殿。

然後,基督與祂的信徒調和,祂的信徒就成為祂的延伸,祂的擴大。因此,召會是神第二階段的家。(弗二22。)在詩篇卷一很難找到一節說到神的城;神的城表徵神的國。基督作神的帳幕,至終成了國。基督不能作沒有國的王。當帳幕擴大了,就成為殿,而殿就是召會。(林前三16。)召會也是國,(太十六18~19,羅十四17,)國在詩篇裏由城所表徵。

錫安是耶路撒冷城建造在其上的一座山峰。耶路撒冷建造在山上,那座山有一個峰,在那峰上有殿。那峰稱為錫安。殿建造在錫安上,這殿就是神的家,殿的周圍是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這城表徵神的國。在詩篇卷二詩人開始說到城;因此,我們是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

宇宙的神安居在祂的家,祂的居所裏。神的家是基督作為神的帳幕和殿,也是召會作為基督的擴大,作為擴大的殿。一面,神在基督裏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居所;(九十1;)另一面,我們召會是祂的家,祂的居所。所有不信的罪人都需要領悟,由於他們無家可歸,神也無家可歸。我們相信主耶穌時,就回家了。我們進入這家,進入基督,神也在我們裏面安家。我們有時候,傳福音告訴不信的人,他們無家可歸,沒有安息。由於他們沒有安息,無家可歸,神也無家可歸。但我們相信主耶穌時,就回家了。於是我們在家裏,神也在家裏。我們不再沒有安息,神也不再沒有安息。

許多人藉著這種傳講相信主。我們不該只告訴人,他們是罪人,耶穌為他們死;許多人聽見這樣的話,並不敞開接受。然而,當他們領悟到他們身為人,在神以外是無家可歸的,他們就會敞開。在詩篇卷二,神在家裏。我們在祂的家裏享受神。這就是說,我們在基督並在召會裏享受神。以弗所三章二十一節說,神在基督裏並在召會中得著榮耀。神在祂的殿和祂的城中,在基督和召會裏得著榮耀。

詩人藉著受苦、被高舉、並作王的基督享受神。這樣一位基督是我們罪人進入神裏面的路。如今我們享受神,祂乃是在基督這家中,並在召會這城中我們的神。我們享受神是藉著一個階梯,這階梯就是基督-受苦者、被高舉者和作王者。詩篇卷二強調基督的受苦、基督的被高舉、和基督的作王。

貳 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和八十八篇,是可拉後裔的聖別著作

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和八十八篇,是可拉後裔的聖別著作。可拉是帶頭背叛摩西和神的人。(民十六1~3。)大約四百七十年以後,在大衛的時候,從背叛者可拉的後裔中,出了申言者撒母耳、歌唱者希幔、和其他一些詩人。(代上六31~39。)甚至領頭背叛者的後裔,也成了敬虔的詩篇作者,在他們聖別的著作中讚美神,作為存到世世代代的記載。這是何等的恩典!

很奇妙,可拉的後裔寫了一些東西,成為聖經的一部分。他們的聖別著作成了存到世世代代的記載。他們也忠信的告訴人,他們是背叛神者可拉的後裔。這給我們看見,所有的詩篇都是基於神無限的恩典寫成的。可拉的後裔是那大罪人和背叛者可拉的後裔,子孫,但他們成了寫詩篇讚美神的聖民。今天我們和可拉的後裔一樣,就一面說,我們仍是可憐的罪人和背叛者,但我們這些可憐的罪人竟能成為講說聖言的人!

參 切慕神 

四十二至四十四篇的要點是詩人切慕神。

一 在被神剝奪以後

詩人和他的子民在被鄰國剝奪並打敗時,詩人切慕神。

二 如鹿切慕溪水

他切慕神,如鹿切慕溪水。(四二1~2。)

三 在敵人的辱罵和欺壓之下

詩人也在敵人的辱罵和欺壓之下。(3,9下~10。)三節說,『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終日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裏?』

四 追想榮耀歡樂的往事,曾領著守節的眾人在神的殿裏,與神的子民一同享受神

一面,詩人在切慕神。另一面,他在追想榮耀歡樂的往事,他曾領著守節的眾人在神的殿裏,與神的子民一同享受神。四節說,『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讚美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便傾倒我的心意。』

這是對往事非常歡樂的述說。但我們願意來想想看這是否作得對。在詩人被擄時,他切慕神。但至少在他的思想中,在他的思慮中,他離開對神的切慕,去作別的事-述說往事。那是何等美好,何等榮耀,何等歡樂!他追想那是何等美妙-他領著眾人登上錫安山頂,與神一同坐席,藉此與神的子民一同享受神。

這是一幅往事歡樂的圖畫,但當他切慕神的時候,該這樣述說往事麼?事實上,這是離開對神的切慕。他該留在切慕神的境地。我們也許有與主同在的時候,那時我們切慕神,但我們裏面有某些思想,引我們離開對神的切慕。我們也許追想許多年前,召會生活是何等美妙、歡樂;這種對往事的思想和追想,會打岔我們享受主。

四十二篇四節是一段美好的經文,但也表明了這篇詩的作者裏面情緒的攙雜。攙雜是不該有的;反之,只該有切慕神,並歌唱『阿利路亞!讚美主!』我們的思慮和思想不該使我們離開對神的切慕。我們不該從神岔到寶貴已往。因為詩人離開對神的切慕,那些構成他情緒的思想就彰顯出來。

五 因仰望神,因神臉面的救恩,而得鼓勵

五節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悲歎?應當仰望神,因祂臉面的救恩,我還要讚美祂。』詩人因仰望神,因神臉面的救恩,而得鼓勵。詩人鼓勵他的心,就是他自己。他告訴他的心不要頹喪,乃要仰望神。他說,他因神臉面的救恩,還要讚美祂。

那時詩人幾乎被剝奪了一切。他失去了他的家,並且被擄。他還能享受甚麼?他能享受神的臉面。他失去他的家、他的國,他屬地的享受被剝奪了。如今他被擄,但他能享受神的同在、神的臉面。神的臉面成了他在被擄時的享受。然而,正當他藉著切慕神而享受神的同在時,他卻被不同的思想所打岔。我們也是這樣;我們與主同在的時候,也許切慕祂,然後我們卻因著打岔的思想而離開神。

六 從遠處記念神

詩人從遠處-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遠離神殿和神城所在的錫安和耶路撒冷)記念神。六節說,『我的神阿,我的心在我裏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這指明詩人遠離他的家、他的故土、故國。他不是從殿門或從耶路撒冷的城門記念主,乃是從遠處記念主;這是因為他被擄了。這發生在以色列人,包括那些在殿裏事奉的人,被入侵的仇敵打敗並擄掠的期間;詩人就是這樣一個事奉的人。可拉的後裔是利未人,可拉是事奉殿之利未人的首領。(民十六8~10。)侵略者打敗以色列,並擄掠百姓。因此,這裏詩人是在遙遠的異邦。

七 承認神在他們環境中的主宰

詩篇四十二篇七節至九節上半表明,詩人承認神在他們環境中的主宰。七節說,『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這詩意的發表描述詩人所經過的苦難。

八節說,『白晝耶和華必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那是我生命的神。』當然,詩人經過如此深的苦難時,他所能作的就是禱告。白晝他享受神的慈愛;黑夜他歌頌禱告那是他生命的神。

九至十節說,『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他們終日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裏?』他的敵人問他,他的神在那裏,因為他被擄了。

這一切思想進來打岔詩人對神的切慕。這裏我們看見作者情緒混雜的發表。他在寫這樣一篇詩時,各種打岔的思想來到他心思裏,打岔他切慕神和神臉面的救恩。他在十一節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悲歎?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讚美祂,祂是我臉面的救恩,是我的神。』

八 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時,詩人情緒混雜的發表   

詩人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時,許多事進入他的思想打岔他。那構成了一種情緒,在他的發表中傾倒出來。四十三篇一至二節給我們看見,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時,詩人情緒混雜的發表。

切慕神,渴想神,是奇妙、美妙、美好的。我們該停留在此,但我們缺少節制。思想如同箭進來打岔我們。這些思想構成我們的情緒,使我們在發表中說出來。許多詩篇的內容,都是這些混雜的發表。

九 求神賜給他們亮光和真實,好引導他們,帶他們到神的聖山

詩人求神賜給他亮光和真實,好引導他,帶他到神的聖山,到神的帳幕,使他可以走到神的祭壇,到他最喜樂的神那裏。(四三3~4。)這就是說,他遠離了聖山和殿;他求神發出亮光和真實。當我們有亮光和真實,我們就有路,但那時以色列人沒有路脫離被擄的光景。他們沒有路引導他們回到錫安山,就是聖山,使他們回到神的殿。

寫四十二至四十四篇的詩人,實在是愛神的人。他們切慕神,渴想神,並渴望回到耶路撒冷,上錫安山,達到祭壇。他們渴慕能進到殿裏,朝見他們最喜樂的神。這就是為甚麼他們禱告神賜給他們亮光和真實,使他們知道如何脫離被擄的光景,並回到神的居所。

十 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時,詩人情緒混雜的發表

四十四篇給我們看見,在神殿和神城中享受神時,詩人情緒混雜的發表。

1 寶貴已往

在一至八節,詩人寶貴他們列祖已往的歷史。一節說,『神阿,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你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他們寶貴已往,乃是一種打岔,是他們混雜情緒的一部分。

2 歎息今日

除了寶貴已往,詩人也歎息今日。(9~26。)九節說,『然而你卻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這節開始於『然而』一辭。詩人說,雖然神對他們的列祖這樣善良、恩慈,如今祂卻丟棄了他們。因此,他們責怪神。

十七節說,『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違背你的約。』詩人堅持,即使像失敗和被擄這一切不好的事都臨到他們,他們卻沒有忘記神,也沒有違背祂的約。這是真的麼?在舊約裏,尤其在眾申言者書裏,神經常告訴祂的子民,他們離棄了祂,(耶二13,)並且違背了祂的約。(耶十一10,何六7。)所以詩人說,他們沒有忘記神或違背祂的約,乃是虛假的。

詩篇四十四篇十八節說,『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步也沒有偏離你的道路。』神在申言者書裏說,以色列人的心偏離祂。誰的話正確-神的話還是詩人的話?在申言者書裏神也清楚的說,以色列人離開了祂的道路。儘管如此,尋求的詩人仍這樣與神爭辯。這給我們看見,我們不該以為每篇詩都很美妙。我們需要再次領悟,詩篇裏有屬人的觀念和神聖的觀念。

我們可以再次看見,因著這一切不同的思想,詩人對神的切慕受到打岔,他們對神的渴想也被除去。詩人說到神如何恩待他們的列祖,卻惡待他們。他們告訴神,即使神棄絕了他們,他們卻沒有棄絕神。他們在表白自己,但他們對神的切慕和對神的渴想在那裏?都消失了。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常常我們在切慕神,而後卻被許多思想打岔了。我們常常受打岔,不能切慕神,不能享受神。

我們盼望我們得幫助,領會如何研讀詩篇。四十二篇一至二節、五節非常美好,因為牠們是照著神聖的觀念。一至二節說到切慕神,渴想神,五節說到神臉面的救恩。我們和詩人一樣,也許失去了一切,被剝奪了一切,但我們沒有失去神。即使我們可能棄絕了祂,我們卻沒有失去祂。祂的同在隨著我們,那同在就是祂的臉面,而祂的臉面乃是我們的救恩。


感謝讚美主耶穌基督!阿們!


標籤:
瀏覽次數:29    人氣指數:629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詩篇第四十、四十一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詩篇第四十五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