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摘要
不必工作,錢也會按時進你的口袋,這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達成,比你想像的還容易得多。獲得財務自由後,就能讓錢來替你賺錢,你不必為了五斗米做牛做馬,而且還不須承擔極高的投資風險。為了達到此目的,你必須起而行,有系統地採取健全的投資策略。獲得財務自由須實踐以下四個步驟:
獲得財務自由的四個步驟
一、 訂定財務自由計畫
在開始邁向財務自由前,先計算滿足你特定需求的財務自由數。為了讓你對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有正確的認識,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計算你的「財務自由數」。
2.先獨善其身,再兼善天下。
3.訂定負債和費用的瘦身計畫。
4.訂定計畫重新配置資產。
二、了解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
一旦理解哪些因素對市場較具影響力,就可以決定在現今市場中,獲得財務自由應該使用的兩、三項最佳策略
1.了解影響市場的六項主要因素。
2.分析你可以運用哪些策略。
3.從中選擇三項策略;兩項主要策略、一項備用。
三、理解並落實風險控管
有效控管風險,是確實執行策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有效控管風險,你必須做到以下三件事:
1.了解投資成功的六個關鍵。
2.了解並計算部位規模。
3.把你的策略摸得一清二楚。
四、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
不要把自己的財務狀況怪到別人頭上,即刻著手改正你以往犯的錯
。要對你未來的財務狀況負起全責。
1.努力充實理財知識。
2.教導孩子相關的核心原理。
3.起而行,別拖拖拉拉。
▼大師名言
※財財務自由只要求你改變思惟,讓錢替你去賣命,你不須為錢拼命!
※ 多數人被洗腦,以為必須擁有數百萬銀行存款,才算得上財務自由。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只要把從資產產生的消極所得,扣掉每月消費總額所得到的自由數大於或等於零,你就算擁有財務自由了。
▼在地觀點
文/國立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林盈課
收入永遠大於支出
為了達成財務自由,在概念上,要資產要大於負債;在作法上,是
要讓收入大於支出,而且是要讓生命週期的每一個投資階段,收入都永遠大於支出。為了維持收入永遠大於支出,大原則是「增加資產、減少負債」。前者來自購買標的物之後,會有現金流入而稱之;後者則是購買之後,會造成現金流出,形成負所得。我的理念是,憑藉投資所得來增加資產,不任意購入會產生負債的物品,例如,非自用的汽車,因為隨著保養、年份折舊,而負債愈高。
投資標的物的選擇
以投資所得增加收入,是財務人士奉行的圭臬。下列的投資標的物及其獲利情況,雖然是來自美國1963年至2003年的市場平均統計數據,我認為尚可適用於台灣,投資朋友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資產配置:
1. 投資定存、債券的每年獲利率為6%,也就是說,在1963年投資1萬美元在定存或債券商品,及至40年後的去年,可以獲得7.7萬元的投資所得。這是一項風險很低的金融商品,相對上,是沒有超額利潤可言。
2. 指數型基金,如以S&P500基金,每年獲利率為10%,若用相同的1萬元開始投資,同一時期下來可以獲得281萬元。這類投資商品買的是股市大盤指數,指數波動就會產生資產的改變,算是有效率的投資。
3. 價值型股票,尤其是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被市場低估,這
也是作者提到的「投資之神」巴菲特最擅長的投資方式。同樣的40年下來,每年平均獲利率是24%,1萬元會增加到1,861萬元,相當驚人。可是,選擇這項價值型股票作為投資標的,需要憑藉高度的專業知識。
4. 創投基金的獲利更為驚人。以水杉創投公司的營運狀況為例,同樣的1萬元資金投入,40年後會產生出3億6千448萬元,因為每年的獲利率為35%。然而,創投不僅需要更綿密的專業知識外,創投市場的資訊很不透明,許多甚至是關起門來自家人相互投資。
5. 其餘的投資標的,諸如作者們以大篇幅分析的不動產、外幣、黃金或石油等大宗物資或相關基金,保險也是其中另一種。這些金融投資商品的共同特性,在於容易從市場上取得資訊,一般投資人接觸的機會大,就投資獲利理論上,和第1種的定存、債券類似,都是屬於低效率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