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百億創業基金來台,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3日在台大演講,
現場座無虛席,除分享其創業祕訣外,
也表示「100億不能改變台灣的問題,只是表達一個心意」,
他不是來挖人才,因為世界是平的,每個人都可以在家鄉幹自己的事,
最重要的「扎根台灣、放眼世界」。
台灣大學聯盟與台大、師大、台科大三校學生會,
舉辦「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演講,
是馬雲第三次在台公開演說,2014年12月的兩岸企業家峰會,
當時他向在場企業家提議,
要作一個鼓勵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或學習的基金,
不到3個月,馬雲「獨資」帶100億台幣來台,
笑稱「先當小白鼠」,一年後評估若成功,會開放給其他陸企「投錢」加入。
盼將台創意 賣到世界
馬雲表示,台灣有很多「不同聲音」,
甚至有朋友勸他「何苦」到台灣找罵挨,但他當過老師,
希望學生比老師強,且「這世界就是多元化,大家可以用自己的頭腦判斷。」
他也坦承基金有「私心」,是希望把台灣農副產品、
工業與創意產品,甚至創新服務,透過「阿里生態系」賣到大陸、賣到世界。
馬雲說,像台灣牛軋糖,在淘寶上1天營業額就超過實體店賣60天,
顯示台灣商品在大陸需求很高;夜市小吃更是「嚇死我了」,
馬雲說,能把這些爺爺奶奶輩的小吃傳承下來並加以創新改良,
台灣人「光是做吃的,都能這麼好,」顯示創新能力很強。
讚台製造業強 創商機
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補充,只要是好機會,
錢不是問題,馬雲也說,除了投資、參股,阿里還會給予技術,
馬雲也推薦移動網路、大數據、物聯網,
以及如何把傳產升級到網路時代,是現在創業的最好機會,
因為台灣製造業很強,光是想辦法把父執輩的企業弄成網路化,
就是很重要的商機,但最重要的是「熱情」,
因為喜歡、再去創業,才能在辛苦的草創期堅持下去。
馬雲說,創業的基本要素,就是樂觀主義精神,
要學習「左手溫暖右手」,以及永遠自我檢查失敗的原因,
不要輕易歸納成別人的錯,
並有超越一般人的堅持;「技術革命」
將釋放人的大腦智慧,創業潮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