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66622
 肉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夏威夷「魯奧」 週六花漾登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調查:多數父母不敢讓孩子練習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我教你變成有錢人
作者: 肉包 日期: 2009.10.15  天氣:  心情:
我教你變成有錢人

文章來源: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拉米特‧塞提(Ramit Sethi)是印度裔美籍創業家,也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現為iwillteachyoutoberich.com的創辦人,該部落格每月流量有25萬人次;此外還聯合創辦有PBwiki(PBwork)──商業及教育線上協作服務機構。
內容簡介

用對方法

你連睡覺時都可以賺錢!

一上市即衝上《紐約時報》排行榜、Amazon 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 TOP 1

9堂理財課,把錢的煩惱清光光!

許多人以為,理財就必須掌握個人財務的每一個環節,所以一想到那麼多繁瑣細節,就開始打退堂鼓。你的目標不是成為財務專家,只是想妥善運用錢財、安穩過日子。所以不要老想著,「我需要賺多少錢?」而應該思考,「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做份三明治需要五星級飯店的大廚嗎?當然不需要,但唯有親自下廚一次,才有可能做出營養可口的三明治。成為有錢人最重要的是,踏出實做的第一步,不要只是空談畫大餅。

理財固然沒有捷徑,卻有幾個簡單的基礎動作,只要及早領悟、遵守準則、確實執行,花點工夫就做得到。

建立良好的個人信用‧培養理性的消費習慣‧善用自動的管理機制‧建構永續的生財系統

目錄

推薦序 一本書就能啟蒙你的理財智商 王俊權

推薦序 幸福的人必定懂得理財 阮慕驊
前言 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
ch1 信評好是致富的第一步
信用卡是建立個人信用的最佳工具
ch2 把銀行當成自己的帳房
很多費用其實是可以打商量的
ch3 投資要趁早
「時間」絕對是點石成金的關鍵
ch4 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
3個信封袋讓你穩坐小富翁小富婆
ch5 儲蓄讓你先苦後甘
利用自動轉帳錢就乖乖存起來
ch6 哪有所謂的專家!
華爾街的天才也沒能控制自己的風險
ch7再懶的人都能投資
只要生命週期基金就一切搞定
ch8還有些知識你也該懂
理財要能舉一反三的秘訣
ch9勇於做個有錢人
人生中與錢有關的幾個生活習題



管理金錢很困難嗎?

人們不願意管理錢財的理由有千奇百怪。有些言之成理,但多數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我就舉幾個例子:
過多資訊讓人無所適從

現有資訊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但是,你或許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需要充分資訊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電視上的名嘴都是這麼告誡我們,大概錯不了!」可惜,實情並非如此。掌握實際資料之後,將會發現過多的資訊,反而讓人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在《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 (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中,曾經提到這種觀點:

…員工退休計畫中共同基金的數目愈多,員工挑選基金的意願反而降低。每增加十檔基金,選擇基金的比率下降二%。對於有投資習慣的人,基金數目的增加,反而讓員工轉向投資保守的貨幣市場基金。

打開電視,充斥著股票、保險、退休基金,和國際投資等理財廣告,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著手?擔心自己太晚進場?該怎麼辦?結果,答案通常是按兵不動。不採取行動是最糟糕的選擇,特別是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如下一張圖表所示,投資規畫要趁早。

仔細分析這張圖表。聰明莎莉雖然投資金額比較少,但帳戶最後的金額卻多八萬美元。她從二十五歲開始,每月投資一百美元直到三十五歲,並且此後沒有動用帳戶的存款。愚笨唐娜到了三十五歲才想到理財,從此每月投資一百美元直到六十五歲。換言之,聰明莎莉投資十年,愚笨唐娜投資三十年──結果莎莉存下更多的錢。而每個月還只是投資一百美元而已!及早投資是致富的關鍵。

聽從媒體鼓吹自陷羅網

我只是寫本關於個人理財的書籍,何必招惹麻煩,自討苦吃呢?長久以來,有關個人理財的建議,都是由白人針對白人而寫的。我始終納悶,報紙的專欄作家,不斷談論如何節稅和勸大家少喝點咖啡,難道年輕人聽得進去?我們當成耳邊風,只想知道如何妥善安排金錢,讓錢每年自動增加,而且不會被銀行各種巧立名目的費用所壓榨。我們想要變有錢,但不想為此當個財務專家。

我完全承認自己是個譁眾取寵的作家,也是「媒體」的一員。雖然嘲弄同業有失厚道,但就是難以克制。市面上隨手挑選幾本知名雜誌,十之八九會發現〈理財十大妙招〉之類的文章。可笑的是,當初在二○○七年,大肆鼓吹購買不動產的專家,現在卻大言不慚大談「景氣下滑的應變之道」。我對於生活周遭充斥這種無聊,不負責任的理財「建議」,感到無比厭惡。在第六章我會更詳細說明。

金錢管理不善誰之過?

一般人金錢管理不善還有幾個原因,但大都是咎由自取。
□「學校沒有教我們如何理財,」有些人總會振振有辭說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總希望學校提供一些個人理財課程。結果呢?多數學校都有類似課程,只不過你沒有參加而已。

□常常有人憤怒說道:「信用卡組織和銀行簡直就在剝削我們。」沒錯,的確如此。但是,與其發牢騷,不如用心研究如何善用這些公司,而不是任由金融機構宰割。

□「我擔心血本無歸,」有些人說道。這種憂慮是人之常情。尤其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許多人的荷包損失慘重。但是,理財要有長期眼光。再說,你可以根據個人風險承受程度,選擇積極型或保守型的投資工具。(如果把錢閒置在銀行帳戶,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擔心賠錢並不是不管理金錢的藉口。如果對某項投資心存疑慮,總會找到其他的投資管道。

□「我每個月沒有多餘的一百美元,該怎麼辦?」其實,理財不需要一百美元,也不必賺取額外的收入。我將告訴大家,如何調整現有支出,挪出多餘的錢投資。記住,每天節省一美元,一個月就有三十美元!

許多人以為,開始理財之前,必須充分掌握個人理財的每一個環節。但一想到細節繁瑣,就開始打退堂鼓了。大家總會想,我應該購買共同基金還是股票?我需要不同的年金保險嗎?我的看法是:做一份三明治需要五星級飯店的大廚嗎?當然不需要。但唯有親自下廚一次,才能做出營養可口的三明治。成為有錢人最重要的是,踏出第一步,不要當一個只會空談的聰明之士。

不要找藉口

聽清楚了:我不是你的老祖母,不會幫你烤餅乾,也不會對你呵護備至。造成個人財務問題的禍首只有一個: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財務問題,怪罪「經濟」或是銀行,而應該自我檢討,改變自己。就像千奇百怪的節食方法讓我們無所適從,各種誇大不實的個人理財建議,也讓我們眼花撩亂,不知所措。而且,很多理財的錯誤,是咎由自取。但是,怪罪金融機構和媒體無濟於事:不論是對食物或是金錢,我們總是沒有痛下決心,認真學習,付諸行動。結果,一大群人身材變得肥胖走樣,揮霍無度,和貧困度日。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超重或是肥胖,每一個人平均負債將近七千美元。

二○○八年,全球金融風暴造成股市崩跌,許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退出股市。但這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種作法連犯兩個錯誤,先是沒有分散資產投資,後來又犯了大忌:高買低賣。那些責怪政府、執行長和邪惡銀行的人,可曾看過一本個人理財書籍?如果沒有,怎能奢望自己理財高人一等?

不要再找藉口了。想想看,如果能夠清楚掌握每一筆錢的用途,而不是迷迷糊糊的說:「我上個月大概花多少錢?」如果建立自動機制,整合所有帳戶,自動儲蓄投資呢?如果不必提心吊膽,又能進行簡單、定期的投資呢?相信你一定做得到!我將告訴你如何把賺的錢,轉移到你想要的用途上──不論景氣如何變化,讓你長期獲利致富。

本書能教你什麼?

我相信按部就班,積少成多的效果。我只介紹幾種理財工具,以免大家眼花撩亂,反而無所適從。與其窮盡心力研究全球最好的基金,倒不如踏踏實實地走出第一步。本書正是要教你,踏出正確的第一步──認清理財的障礙──然後抽絲剝繭,妥善規畫錢財,達到致富的目的。坦白說,你的目標不是成為財務專家,只想安穩過日子和妥善運用錢財。所以,不要老想著,「我需要賺多少錢?」而是要思考,「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該如何運用錢財達到目的?」不必再擔心害怕。我們將汲取過去投資和成長的歷史經驗,作為投資理財的指南。

本書淺顯易懂。一般理財書籍總是包羅萬象,巨細靡遺,反而讓你望而生畏,適得其反。我希望你從開立自動轉帳帳戶和投資開始,哪怕只是五十美元而已。以下是本書要傳達的重要訊息。

85%法則:踏出第一步比成為專家更重要。

許多人認為,理財要做到完美無缺,因而躊躇不前,流於空談。因此,理財最簡單的方式是,一次踏出一小步,不必力求完美無缺。我寧可付諸行動,達到85%,總比原地踏步好。想想看,85%遠遠強過零分。一旦理財規畫做得好─—或是達到85%──就可以安穩過日子,做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不要怕犯錯。
現在投資小錢,犯錯無妨,將來財富增加,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平凡的行動,產生平凡的結果。

你我多數是平凡人。受訪的大學生中,一半以上表示,希望在四十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但多數事與願違。看看周遭的親朋好友,有多少人是百萬富翁呢?屈指可數。如果我們因襲舊有的作法,結果也會是平凡。想要與眾不同,不一定非得是天才,但必須採取和周遭親朋好友不同的作法(像是開始管理錢財,和及早投資)。

趕流行和致富的差別。

每當聽到有人眉飛色舞,談到如何買進賣出股票,搶做短線,就知道我的投資風格,一定讓人索然無味:「我五年前挑選幾檔不錯的基金。這些年來,除了提高購買金額外,完全沒有贖回交易。」聽起來雖然了無新意,但是投資不同於追求性感美麗,而是關乎如何賺到錢;而且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長期投資幾乎穩賺不賠。不要管電視的財經新聞,或是財經雜誌每月推薦的股票。事前花點心思研究,下定決心,然後大約每六個月檢視手中的投資。也許這不如電視上口沫橫飛,張牙舞爪的股市名師吸引人,但是這種穩健投資方法,將帶給個人可觀的投資報酬。

喜歡的事物,盡情花費;不喜歡的事物,錙銖必較。

本書不是要你從此戒掉喝咖啡,而是希望把錢花在真正喜歡的事物上,不要興之所致,胡亂揮霍。追求美好事物是人之常情:享受美食、居住豪宅、添購新衣、購買新車、隨時旅遊。問題是,我們要有優先順序。有一天,我的朋友吉米告訴我他加薪了。在同一天,他搬到較小的公寓。為什麼?因為他不在意居住的環境,而把錢花在自己最喜歡的露營和單車活動。這就是理性消費。(第四章中將介紹,我的朋友如何執行每年只花二萬一千美元的理性消費。)

本書將教你認識銀行、預算、儲蓄和投資等竅門。我將告訴你如何妥善安排帳戶,建立讓錢自動流入的財務機制,以最少的精力,讓理財順利運作。同時,我們也根據財經文獻一些驚人的發現(例如:房地產真的是穩賺不賠的投資嗎?),提出如何避免理財上常犯的錯誤。而且,你也將立刻採取行動,不再在枝微末節爭論不休。這一切只要花費少許的時間──從此你將一帆風順,邁向致富之路。聽起來不錯吧!

我高中的時候,父母告訴我,如果要上大學就得靠獎學金自食其力。於是,我像個聽話的乖寶寶,拼命地四處申請。結果,我總共申請到約六十個獎學金,總金額達到十幾萬美元。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直接寄支票給我,金額為二千美元的第一份獎學金。當時,我一拿到錢就立刻投入股市──不久損失殆半。

這真是悽慘。我當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理財。於是,閱讀個人理財書籍,觀看電視財經新聞,訂閱財經雜誌。不久之後,我開始在史丹佛大學私下開班授徒,和同學分享我的經驗。到了二○○四年,我成立名為「教你成為百萬富翁」(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的部落格,撰寫有關儲蓄、銀行、預算,和投資的基本知識。

【推薦序】保持良好個人信用是通往致富的基石
王俊權 (本文作者為中國信託信用金融信用控管部協理)

「理財,必先學會理債」,兩者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都是必修的學分,但卻不是人人都能輕鬆得分過關,像近兩年卡債與金融風暴的侵襲,就是最清晰的證明。借貸市場與資本市場歷經了大幅的波動,隨之衍生出許多理財與理債失利而造成的社會事件,代表著大多數人仍缺乏理財與理債最基本的認識與反省。

「回歸生活面,經驗輕鬆談」,是我閱讀完本書之後最大的感受,一般消費者其實更需知道的是與自己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基本理財常識,像是如何善用手中的信用卡、如何聰明借貸、如何與銀行打交道、如何省錢消費、如何輕鬆存錢、如何聰明買車購屋、如何善用手中資產與如何輕鬆投資等,本書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觸,實實在在地敘述了輕鬆致富的實用方法,這些方法不是什麼華麗的投資策略,不用太多專業的金融背景,卻都是我們切身需要的常識。

更難能可貴的是,個人信用這樣看似簡單而易於被人們忽略的議題,在本書第一章就開宗明義地被強調,指引讀者如何從最基本的理債、消費,逐步邁向理財、致富。

信用,就像保險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何時需要它!當不需要的時候,似乎感覺不出它的存在價值,當急需要時,若不是得多付出一些信用風險帶來的額外費用,就是得花上一段時間來等待過去不佳紀錄逐漸遠離!信用,對於向銀行爭取更優惠的待遇,是最佳的武器。

銀行做為金融市場的中介機構,自然希望與所有客戶共生共榮。此書針對社會大眾理財上的盲點與優先次序的錯置一一澄清,相當具有教育價值,尤其是對於已被奢華的消費及追求快速的致富所迷惑的消費者來說,此書提出的許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致富觀點值得反覆省思,故強力推薦。

「我教你變成有錢人」,絕對是一堂最吸引人的人生課程,理財智商可以是很簡單就啟蒙的。本書簡單的說明與清楚的實例可以讓許多理財常識就這麼一點一滴輕易地被讀者吸收,進而轉成累積財富的DNA。

【推薦序】幸福的人 必定懂得理財
阮慕驊(本文作者為 NEWS98財經晚點名主持人)

金融風暴後,美國人的儲蓄率由先前的負2%,一下子拉到6%之上。過去負債度日的美國人,終因過度消費吃足了苦頭,而改變了對金錢的態度,但接踵而來的影響,卻是美國的進口大減,導致全球貿易量萎縮。過去亞洲國家一直以出口到歐美為經濟成長主軸,在這波風暴中首先受害,乃至金融風暴演變成為全球經濟的嚴重惡化。

過去30年,全世界的經濟型態是很畸形的,美國人印鈔和花鈔換取亞洲國家的商品,而亞洲人賺鈔之餘,再把美鈔存回美國,即所謂的外匯存底。亞洲商品變相地鼓勵老美花鈔,而如今老美不再花鈔了,亞洲得找到下一步經濟成長的模式。

回到個人和家庭理財,這次金融風暴再次驗證「量入為出」、「先儲蓄再消費」等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做好理財規畫,確實有一套方法可循,雖然有時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有計畫總比沒計畫好,萬全又確實可行的理財計畫,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

國人普遍有儲蓄的習慣,但台灣的儲蓄率正持續降低,尤其是年輕一輩的朋友,對於金錢的態度,已經不若老一輩人這麼嚴謹。儲蓄率下降有好有壞,好的一面是,增加消費促進經濟成長;但壞的一面是,若我們的社會沒有好的社會福利,諸如完善且低廉的醫療保健制度,與老年退休金和老人照顧,那過度的消費與不儲蓄,則會導致未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財政也會因此惡化。就我個人的觀察,很可惜的,台灣正朝向壞的方向行進。

唯今之計,是政府要趕快達成收支平衡,把稅收用在福國利民的支出上,而不是大量浪費在軍費或無用的公共工程。政府可以運用國家資本,建立好的社會福利制度,讓老百姓敢於消費,有適當的儲蓄而非過度的儲蓄。民眾則應該有計畫地理財和投資,為創造生活幸福與未來的幸福空間而活,而非活在為錢恐懼和困擾之中。以上種種課題,都必須加快腳步學習,且盡快導入正確的作法。回到本書,不但可作為學習基礎的理財和投資觀念的起步,亦可啟發未來進階的致富思維,值得一讀。
標籤:
瀏覽次數:24    人氣指數:2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夏威夷「魯奧」 週六花漾登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調查:多數父母不敢讓孩子練習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