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4533
 漾漾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9/17:為病人而生活,真正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1/6:不必以為自己心中那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11/6:補冬觀念除舊佈新,認
作者: 漾漾 日期: 2014.11.06  天氣:  心情:
十一月七日是立冬,不少民眾認為,「立冬『補就對了!』」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江昱寬提供現代角度的立冬新觀點,他指出,每年氣侯不一樣、每個人的體質也不同,應做適性補充,像今年冬天比較乾冷,度冬重點在增加免疫力,氣充足了、防禦力好了,就比較不怕寒冷與外來病毒。

「立冬」這天開始,氣侯正式進入冬天,傳統補冬觀念都認為,冬天那麼冷,身體當然比較虛,要吃很多熱的食物,補身體禦寒,張小姐平日手腳冰冷,自以為體質虛寒,以為秋冬到了,應該多吃一些麻油入菜的補品,能讓身體「熱一點」,結果反而口乾舌燥、睡不著。她不解的說,怎麼好像「愈補愈大洞」。

江昱寬醫師指出,手腳冰冷不代表體質虛寒,像張小姐的反應顯示,她的體質可能在那陣子偏燥,所以一吃燥性食物,不良反應更明顯,應該少吃一點這類的食物,反而要多吃滋潤的食物,像銀耳蓮子湯、花生與黑白木耳,還有深色蔬菜與桑椹這類食物,適量的黃耆可以讓身體不那麼虛,煮時加上一點桂枝、肉桂,有香氣又能活血。

根據中央氣象局預估,今年大陸冷氣團偏南,乾空氣影響臺灣,這個冬天將既乾又冷,江昱寬醫師建議合適的度冬食材與中藥包括:薑、木耳、山藥、百合、黨蔘與紫蘇葉、防風等,他表示,秋冬季節最怕感冒受涼,保暖防寒是重點,建議食材以提升免疫力為主,身體有抵抗力,生病機會自然少。

江醫師說,薑擴張微血管的效果,中醫來講是發散,鼓動身體陽氣向外表,伴隨食物是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的食材,不過吃得過多,氣會散掉,適可而止。木耳有豐富膠質,能潤肺,有益關節活動。山藥健脾胃可以啟動氣的運轉,提升腸胃道整體抵抗力。百合能發揮安定效果、黨蔘與防風補氣增加抵抗力。紫蘇葉則能增加表面抵抗力與身體外表氣的運行,泡茶代茶飲可提升免疫系統。

至於體質的分辨,簡易的判別有幾個方向,像是「冬天手腳冰冷嗎?」四肢寒冷多為表面抵抗力較不夠、氣血循環較差,如果加上感冒偏咳、痰白清稀,吃寒性食物症狀就加重,這就是屬於偏虛寒的體質。但若是感冒後發熱、發燒,身體發炎明顯並且口乾舌燥,還會頭暈、頭重,血壓高起來,那麼就屬於偏熱體質。但有很多人是屬於冷熱夾雜的體質,而且會隨著季節、身體狀況的改變而出現不同,建議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

此外,江醫師也提醒,劇烈運動會讓微血管擴張,出汗多了,應避免突然受風受寒,否則身體更不舒服,如有頭痛、肩頸不適症狀,不妨搭配簡單穴道按摩風池、合谷與迎香三個穴位,增加氣血循環與免疫力。

他說,「風池穴」位於兩邊的後枕處,手放在耳後,大拇指沿頭骨下緣找,在距中線一個指幅寬的地方,有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會有酸酸的,尤其已有受涼狀況時,可以用雙指按摩風池穴,按壓會舒緩頭痛、頭暈。「合谷穴」則位於手部兩側虎口,大拇指、食指並攏時,凸出的地方,手掌相對直立向下,往食指的地方掐,有一個地方明顯酸酸的地方,對感冒、流鼻水或是身體虛弱有保健作用。另外,把手搓熱,用兩根指頭沿鼻翼兩側,搓揉「迎香穴」到熱為止,可以緩和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是感冒、頭重症狀。
標籤:
瀏覽次數:85    人氣指數:485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9/17:為病人而生活,真正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1/6:不必以為自己心中那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