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體驗,很多話是聽不進去的。我們小學時都念過白居易的〈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但是心中無感覺,因此不會因這首詩而對父母特別 感恩,一直到初中時,全校去新店童子軍露營,等要自己升火造飯了,才知煮飯不易;要自己洗衣時,才知道洗衣不容易,這才開始體會到家的好處,就開始有人想 家晚上哭,到第二天哭的人更多,等到第三天一拔營,大家都迫不及待的飛奔回家。那一次露營後,我們對父母都孝順很多,體會到有父母庇護的幸福。
孝 順父母不是要供養他而是要恭敬,孔子說:色難,不敬何以別乎。只是對青少年時的我們要和顏悅色聽父母嘮叨,實在做不到,常常一邊聽訓,心中一邊嘆氣。現在 輪到自己做父母了,就了解為什麼要嘮叨了,因為父母無法看到火坑而不阻止孩子跳下去。當然孩子是不聽的,於是我們就重蹈歷史的覆轍了。
生命是一個周期,人生是一代養一代,一代償一代,既然孩子聽不進去,只有放手讓他去闖,但是告訴他:受傷了回家來,媽幫你療傷;爸幫你再出發。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命,做父母的只能替他準備行囊,無法替他出征,更不能牽著他的手,因為他不會讓你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