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35864
 江流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致加西亞的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什麼要標準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愛情的童話與現實
作者: 江流 日期: 2011.05.15  天氣:  心情:
《蘇州河》是第六代學院派導演婁燁的作品,內容是講述關於愛情故事。別具特色的事,影片中主角的角色是由一部攝影機所取代,形成了由第一人稱切入影片的效果。這可能與婁燁導演的個人風格有關,因為他的作品力求還原,秉棄民族、神話與歷史文化,希望呈現生命最真實的原始型態。
選擇這一部影片,是因為影片裡所呈現的現代城市畫面很寫實,較與我們的現代生活有所共鳴。而且當中兩個牡丹的問題也很值得我們去深思、探討,不像一般的愛情片一樣的樸質簡單。另外是這部影片很令人印象深刻,很能觸動現在身為學生我們的感動,值得一看再看。
人物分析
主角、我(攝影機)
影片中的主角其實就是觀賞者自己,讓觀眾們能夠感受到影片裡各種人物表情的微妙變化,觀賞到最真實的一面。影片中的主角“我”是一個學攝影的專業人士,因此藉由攝影來紀錄自己的生活,而影片中的獨白,就是“我”的內心世界。影片中會不時看到自己為生活所苦惱,接著有一天沒一天的攝影工作,四處在牆上塗鴉自己的工作廣告等。在影片裡因為一次酒吧的攝影工作而認識了“美人魚”小美,而與她展開了一段戀情。在影片的設定裡,“我”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必須為了現實生活而工作,並且不相信童話故事般的愛情。這也許給予在影片的最後“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留下了註解。

小美
第一次的登場,就是在酒吧裡扮演著“美人魚”的角色,讓主角進行攝影。小美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藉由在酒吧裡工作來糊口。與主角一樣,她也必須面對現實生活上的各種挑戰。一開始,她也是不相信馬達那如同童話故事般的愛情,但是漸漸地,她的內心產生了變化。在影片的最後,當她看到馬達與牡丹兩人的屍體時,她終於相信了真的有如馬達所說有一個叫“牡丹”的女子,而也許就是這樣的改變,才會選擇在最後消失,留下了“來找我吧”的字條。

馬達
算是影片中的第二個主角,而影片中間部分就是由他和牡丹的往事所構成。影片裡,他是一位笨拙,不太會表達自己情感的人,而職業是一個摩托車送貨員,在幾次偶然的機會裡,接送一位名叫“牡丹”的女孩。但是他自己並不清楚他對於牡丹的情感,直到牡丹跳下蘇州河時,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喜歡上牡丹。因此在出獄後並瘋狂得打聽牡丹的消息,而被主角與小美視為一個瘋子。在影片的最後,他終於找到他心中的牡丹。

牡丹
牡丹是一位在生活上沒有得到多少溫情的女孩,母親的早逝,以及他父親身為暴發戶的荒唐,使她對於現實感到厭煩。直到她遇上了馬達,才感受到了她所渴望的快樂,而也許是因為她的年紀較小,以及對於現實的不滿,她期待自己能擁有一個如同童話故事般的戀情。但是不幸的是,竟然連馬達也背叛了她,因此才會跳下蘇州河,成為自己心裡的美人魚。

兩段愛情
第一段愛情
馬達與牡丹
藉由馬達的摩托車接送,牡丹喜歡上了馬達,影片裡的敘述: “幾次下來,馬達和牡丹就熟了”、“兩個以前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然後呢?然後…當然是愛情”幾句的敘述就讓兩人的內心世界生動了起來。雖然馬達沒有查覺到他對於牡丹的感情,但是牡丹卻找到了她所要的快樂,因此,馬達時常繞遠路,延長送牡丹回家的時間,而牡丹也很直接的對他說“我要去你家你聽到了嗎?”但是很可惜的,馬達被利用來綁架牡丹來要求他父親支付贖金,雖然馬達並沒有真正傷害牡丹,但是卻已經讓牡丹心碎。結果當馬達要送她回家的時候,她推倒了象徵兩人愛情的摩托車,然後邊哭邊跑向蘇州河,直到河邊,她預言自己會變成一條美人魚然後跳下去。此刻的馬達才真正醒悟,原來他是愛牡丹的。後來馬達出獄,並開始尋找了牡丹的旅程。途中也是在偶然的機會下遇見了小美─一個與牡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子,雖然他認定小美就是他要找的牡丹,但是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他終於了解到他找錯人了,此後又透過假酒的線索,終於再便利商店找到了牡丹,找到了他心中的美人魚。
相較於第二段男主角與小美的戀情,馬達與牡丹的故事更是顯得浪漫。兩人偶然的相識,然後又浪漫的在一起,比起男主角那充滿現實的愛情,更是凸顯兩人的純真,而牡丹最喜歡就是美人魚,或著更直接的說,就是那尤如童話故事般的戀情。這與男主角與小美的戀情形成強烈的對比。

第二段戀情
男主角與小美
透過工作的緣故所認,小美與男主角都是較為現實的心態角色,影片中提到,偶而有時候小美會失蹤,但他不會去過問小美失蹤時是去了哪些地方。此外,他們兩也都認為馬達是一個瘋子,一個無法擺脫過去戀情的傻子。這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馬達故事荒唐而且不切實際,似乎是他自己所編造出來的。也或許是由於現實環境的因素,他們無法相信真的會有這一種童話般故事存在。而男主角“我”從影片的一開始到最後,都十分堅持自己的立場,一直站在那“現實”的一方。而小美則漸漸有了改變,她漸漸相信馬達所說的故事,漸漸相信這樣的事情是存在的。像是她偷偷在自己的左腿上黏上了牡丹圖案的紋身貼紙,而影片中經典的對白也顯示了她心境上的轉變─“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 “會阿”“會一直找嗎?”“會”“會一直找到死嗎?”“會”“…你撒謊”,最後當她看到馬達與牡丹兩人的屍體時,她並倒坐在馬達的屍體旁邊哭泣,並不單純是為了馬達,也是為了馬達所相信的愛情而傷心。在結局的時候,她改了自己的立場,而留下了“來找我吧”的字條,等待男主角來尋找她。與第一段相比,顯得現實許多,但其中馬達來找小美的過程,卻又可以視為兩段戀情的結合,一個是男主角與小美的危機,另一個是馬達尋找牡丹的障礙與困難,一個現實一個浪漫,這也是整個影片的主軸劇情。

小美與牡丹
到底小美與牡丹是不是同一個人?雖然最後的畫面裡真的有拍到牡丹的屍體,但是卻沒有刻意去特寫牡丹的面貌以及種種的細節。因為“我”是一個現實的人,並不承認他就是馬達所尋找的牡丹,也可能只是跟牡丹一樣,一個深愛馬達的人。因此在判定上,“我”已經將小美以及牡丹重疊,認定小美就是牡丹。而從種種“我所認知的小美”與“馬達所認知的牡丹”比較,會發現兩者的特色都是一樣的人。小美雖然對於馬達的態度是冰冷與懷疑,但是在她心裡卻被馬達所感動,希望能成為馬達心中的牡丹,雖然小美依舊回到了“我”的家裡,但是漸漸在態度上有些改變,像是詢問男主角會不會跟馬達一樣尋找她的問題等。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男主角才會派人教訓馬達,而不希望馬達與小美走的愈來愈近。最後,小美的離開也與牡丹為了愛情的浪漫而跳河有相同的意思,她的立場已經從本質上改變,成為了牡丹。但是“我”,則選擇了離開,因為她已經不在是男主角的“小美”,而尋找會使得她成為“牡丹”,所以“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蘇州河
整個影片的背景都為圍繞著蘇州河進行,這也呼應了一開始影片的開頭“蘇州河,一個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垃圾的河”,它流淌著這個城市人們的悲傷、快樂、傳說與往事。從一開始河上的風景以及人民的生活,不論是洗衣服、亂丟垃圾或是自殺等,都被蘇州河平等承受。它也承載了“我”、小美、馬達與牡丹等各種不同人的生活。不詳敘它之前輝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而是透過現代的故事來表達這一個城市的人們對於這條河的依賴。透過男主角的視角,從新認識了這一條古老的河。蘇州河上決不會只發生愛情故事,想必是許多的悲歡離合,都多次在這個河上上演。而影片的最後回應到一開始,再度特寫蘇州河更顯得別有一番趣味。也許我們像男主角,在這條河上相遇、戀愛然後離開。又或許像馬達一樣,在這條河上相遇、戀愛、尋找然後死去。雖然這是一部地下電影,但是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不輸給任何一部經典大作,值得人們一再的回味與深思。
標籤:
瀏覽次數:14    人氣指數:1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致加西亞的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什麼要標準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