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了解創業七件事,打造必勝藍圖
現實世界裡,開創成功的事業並持續成長是一項挑戰。不可避免地,經營的過程總會有出錯的時候。如果生存是必須 履行的責任,而非期望的目標,聰明的方法是遵循其他人成功的方式。下列七件事,就是專門用在應付商場第一線的 各種戰況。了解下列七件事,就能幫助你不脫離正軌、提醒你應該避開的岔路,並指出許多人必須親自走過幾次才能 發現的捷徑。
第一件事:你有創業家的特質嗎?
第二件事:「關鍵」適當時機的適當構想
第三件事:市場和競爭
第四件事:人
第五件事:我要錢!
第六件事:商場上的法律事務
第七件事:退出,繼續前進
▼在地觀點
文╱工商時報經濟研究室召集人 陳碧芬
善用環境,創業不孤獨
創業是多元因素融合而成的氛圍現象,無法透過強制性置入學習,也不可能一夕間成為全民運動。創業個案固然情況 不一,也不一定都要付出代價、換取失敗之後,才算是教訓學習,別人走過的路、解決過的問題,早一步了解認識, 導入到自己的創業教戰手冊,就是一種學習歷程。
三大創業模式
多元現代化的台灣經濟社會,市場需求和消費服務讓創業模式更加靈活,新型服務業、SOHO族等創業型態業者有增 加的趨勢。綜觀論之,下列三項創業模式,正逐步在台灣形成較適的現代創業模式。
1.多層次傳銷、連鎖事業型:此一創業模式,在台灣面臨千禧年後的經濟不景氣時期,特別受到歡迎。此外,此模式 也是企管學界認同的新創事業的最適通路,因為市場通路是需要投入龐大資本才得以建 立的工程。
2.技術核心型:群聯電子只是個案之一,放眼北、中、南各地的科學園區,其間的企業廠商哪一家不是因為握某項關 鍵技術,才得以創業、生存?回顧台灣經濟發展史上的二大重要創業流,都是環繞在此一創業模式。
3.法人育成型:以創新育成作為中小企業養成的推動模式之一,從民國八十七年在國內開始試辦,歷經七年來的朝野 投入,已在社會蔚為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