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無情卻有情,道是深情也無情
作者:無塵居~老查居士人
不可多情、但也不可無情,多情則傷、無情則病。
柔軟的心裝滿四季的愛,慈悲的眼,襯出大地的美。
人若多情有如水多成災,溪河潰堤、草木同淒、田毀人離。
若是無情如荒漠之原,萬物不生、孤旅無影。
悲傷的文字,有最不悲傷的臉龐。
痛苦的語言,有最不痛的悲心。
因悲傷的文字已從悲傷處走向陽光。
痛苦的語言也已從痛處醒來。
當你從悲傷處走出來,你悲傷的文字,只是對應悲傷的人。
而痛苦也只是告慰痛苦的人,沒有那麼痛!那麼苦!。
在冰寒地凍生活的人,來到了四季溫暖的地方,
訴說著:「零下四十度的雪河,凍死、餓死的桎梏,
說的驚心動魄、駭人聽聞」,
說者並不冷酷,心是溫暖的,
聽者恍似進入北極的冷凍裡,四隻僵硬,而心凍死。
風中花,雪中雨,花在風中如何的飄逸,也將化為塵土。
雪在雨中如何綿密、如何浪漫,也將溶於水而不復見。
人生也只能在那一剎那的時光裡,把握那一剎那的火花,
把握那最佳時刻,欣賞那天女散花般的舞集。
站在冷冽的冰山雪地,對雪盡情歌舞,舞出最浪漫的彩衣,
唱出最清歡的樂曲,即使在雪中飄著漫漫的霏雨,
也能融入其境,會心共倘在這雪雨中的悠揚,從容面對當下一片的歡顏。
人可多情亦可無情,
多情在那廣結善緣,行善、佈施的有情法海。
(101.07.15大園弘化育幼院志工心靈之旅)
如那滿山遍野的芒花,隨風的因緣、隨遇而安,
散播在任何可到的城市、鄉野、山間小路及溪河牆角、高樓大廈斜屋壞垣,
不分肥沃或貧瘠的土地,隨緣分植,隨遇而安。
這是不分別、不執著的多情。
(102.08.25大園弘化育幼院志工心靈之旅)
多情如菩薩的悲憫眾生,聞聲救苦,遍
灑甘露、廣施法語。
(101.07.15大園弘化育幼院志工心靈之旅)
不分種族不分貴賤不分你我,隨機應現,遍滿三界、四大洲。
是最有情的、隨緣廣渡娑婆有情眾生。
亦可無情,無情於私我的貪、嗔、癡、慢、疑,
殺、盜、淫、妄、酒,應該無情的慧劍斬情絲,
無情的棄之如敝屣。
如文殊菩勢力菩薩的智慧寶劍,
無情的粉碎偏執的我愛、我慢、我執的傲慢於私情。
世 間兒女長之情愛,常因多情而惹來淒風苦雨的人生,
不知適當無情的拒絕,才是有情的展現與不傷害悲情的因子。
經常朋友或學生問我:
「某某很喜歡我,某某約我去看電影,某某又約我去吃飯。」
因學生長的美、身材姣好又有氣質,常是男生追求的對象與奉承的公主。
我說:「善用別人對妳的愛而加以利用,既不厚道也違背情愛的本質,
應該適時的婉拒!
莫使初衷的情愛本意,轉為日後苦因的惡果。」
我知狐狸最虛偽矯情,人要學會無情的對待,
莫使濫情成為誤己又傷人的陷阱,
也別因空虛、寂寞、孤獨、無聊,而濫竽充數,結下惹禍殺生的因子。
人 要學會自愛,先愛惜自己,否則他人是不會疼惜、尊重你的,
古人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我想「反過來也許更有意義」,
不尊重自己的 人,出言不遜、行為乖張,
再如何尊敬別人,也只是虛假、恭維與拍馬屁的奉承,
別人的慧眼不會不知你的道貌岸然,誰會尊敬你呢?
而不懂愛惜自己的人,即使百般討好、慇勤奉獻,
也終將露出破綻及虛假的外殼,終究不得人緣,不得人愛,而自怨自憐了。
自愛、自敬之人,會懂得人我相處的道理,
也會懂得體恤、愛惜他人,也會尊重他人的人權言論自行,
更會懂得有情、無情的對待與人我是非的距離,
拿捏自如,不至得寸進尺,自以為是的傲慢與嗔語。
『看似無情卻有情,道是深情也無情。』
禪師為了使徒弟證悟,用最無情的對待,
棒喝、怒斥、苛責,現怒目金剛相!
乍看似無情卻是深情。
一位母親對兒女寵愛有 加,百般呵護,視兒如珍寶,有求必應,
看似深情卻是無情。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的下場與誤兒有害己的悲歌晚景。
使我想起蘇東波的兩句詞:「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無情送歸潮」,
在有情、無情之間,正如潮水般的可畏。
潮夕有時,生命有限,
潮去有再來的時候,誤植情感卻一生渺茫,情多不再,無情不返了。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佛法有戒律,
而這些看似無情的嚴律,卻是深情的良苗。
家法不在,尺規已逝,誤植愛的教育!
錯用愛!
愛得不得體,愛得不對時,
愛的驚濤駭浪,如履薄冰,弄的粉身碎骨,悔恨不已,應慎之!
花不因多情而開放,只因有情蜂蝶為花來,
花不因無情而枯落,只因有情眾生憐關愛,
人不因無情而傷感,只因多情為愛而顛倒,
紅塵因多慾而遺憾,只因飛蛾撲火夜夜亡。
佛門有情而渡眾,如母愛子不怨悔。
多情、無情總在須臾間,如何拿捏運用自如,
全在有情的真善美與無情兒女情欲的對待間。
多情如刀刃可傷人於無形,亦可毀己於一旦,
無情如智慧寶劍,可斬斷無明私欲,
化多情為六度波羅蜜,行於娑婆,
廣施大愛,惠予有情、無情之生命,
而渡脫多情的苦海與無情的冷漠。
多情、無情對我們都有智慧的啟發,
如花的凋零,如年華的老去。
無情說法亦得法,有情說法亦如是,總在紅塵娑婆間得渡。
故人不可多情,但也不可無情。
人可多情亦可無情的心識間,
自由來去行於有情、無情的法相裡超然於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