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彤
我有兩個朋友,朋友甲和朋友乙。一日,朋友甲忽然發現自己得了一種很嚴重的病,需要大筆治療
費,而不巧的是她剛剛用分期的方式買了一套房子,這意味著她手裡不但現金緊張,而且還可能面臨
還貸以及失去工作所帶來的一系列壓力,惟一可行的方式是將她的這套房子以高價租出去。這個時候
我的朋友乙聽說此事,立刻決定拔刀相助,談妥月租金4000元,這筆錢恰巧可以付分期、水電以及管
理費等等,算是解了朋友甲的燃眉之急。當第一個月的租金送到朋友甲的手中,她感動得不得了,我
在她的眼中看到了感恩的光芒,但遺憾的是,不久這光芒就被烏雲遮住了。
一次偶然的閒聊,朋友甲聽說朋友乙將她的房子用做“北漂宿舍”,每間屋子裡都塞滿了雙人
床,大約住了將近30個人。朋友甲不高興了,讓我去找朋友乙,朋友乙很仗義地說,這樣吧,以後每
個月我再給她加1000元,如何?
朋友甲同意了。數月以後,朋友甲身體康復,於是收房,這才發現房間裡不僅到處是雙人床,而且牆
上釘滿釘子,浴室的門壞了,櫥櫃的把手掉了,陽臺上饒有情趣的秋千架成為一堆垃圾,更讓她不愉
快的是所有的床上鋪的全是她的床單,而且肯定幾個月沒有清洗過,髒兮兮的,有幾個女孩子還戴著
她的髮卡,她甚至懷疑她們一定打開過她的衣櫃……
朋友甲再次找到我,要我出面讓朋友乙賠償。我勸她,畢竟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人家朋友乙伸出了
援助之手。但我親愛的朋友甲則申辯說:他那叫幫助嗎?那叫趁火打劫。他來回一倒手,賺了多少?
最後倒楣的是我的房子!到底誰應該感激誰?
到底誰應該感激誰?
這個問題真的把我問住了。我想了一整天,最後我居然想到了“感恩”這個詞——“感恩”真的是一
門要花心思學的課程,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忙得暈頭轉向,還不知道誰欠了誰!也許是我們在商業社
會生活久了,早就習慣一事當前,立刻把投入與產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
這樣的習慣方式使我們很難再享受到“感恩”之於生活的種種快樂和體貼。因為,“感恩”的基本前
提就是“不計得失”
。
我覺得我的朋友甲之所以不快活,就是因為她總在心裡盤算她所得到的幫助與她所遭受的損失相比,
哪個更多;而她沒有想到,房子壞了是可以修補的,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回來,但是朋友如果丟了,就
很難再找回來了。我真的希望她能想一想,在她最絕望最困難的時候,是誰幫助了她?這種幫助是可
以用錢買來的嗎?那個時候她就是一根稻草都要撈,為什麼現在上岸了,倒要責怪那根稻草為什麼不是一隻救生筏?
我多麼希望她能懂得感激,感激生活中的每一根稻草,因為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稻草讓她在人生的冬
季感受到了溫暖,她怎麼能忘了呢?我想假如她能對所有的稻草都存一分感激的話,相信她一定會快
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