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飯吃七分飽,未必健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飲食習慣」都在殘害皮膚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孤獨的哲學》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4.01.02  天氣:  心情:
友情與愛情能抵抗孤獨感?交朋友與情侶關係讓「自我」發展更好
2024/01/01 琅琅悅讀/ 木馬文化

挪威當代知名哲學家拉斯.史文德森,擅長以輕鬆淺白的語言,透過哲學持續不斷研究現今社會的日常議題。在《孤獨的哲學》一書當中,他解析了各領域的最新研究,區分不同類型的孤獨,分析了孤獨的心理和社會特徵,也討論孤獨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以及身心健康。讓我們在混亂世代藉哲學思考日常,重新對焦我們與世界的關係。(編按)
文/拉斯.史文德森(Lars Fr. H. Svendsen)

孤獨、友情與愛情

愛情、友情與認同
當你墜入愛河時,你覺得自己與對方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但你其實並不完全了解與你一同構成整體的那個人,而對方也不完全了解你。隨著關係的發展,你會發現對方與你原先所想的不太一樣,而對方也對你有同感。當然,兩個人還會有一些特質是起初認識時尚未發現的,這些特質也許會意外成為兩人的新共通點,讓彼此變得更加情投意合。

然而,如果這些特質反而凸顯出兩人的格格不入,無法實現柏拉圖提到的完美結合,那就不免讓人更加痛苦。不過,柏拉圖的完美結合是個虛構的整體。真實的愛情是一種共存,雖然兩人的確共同結合成一個整體,但不表示這個整體是天衣無縫水乳交融,相反地,這個整體應該是一個能容許個體差異的整體。

事實上,每個關係必然存在著痛苦與失望,如果想要讓愛情繼續,就必須克服這些痛苦與失望。但問題在於,愛情中面臨的困難是否該視為愛情已經消褪的徵兆,抑或視為可以進一步加深愛情的基礎。在愛情中合而為一,這種想法只會讓兩個人更加孤獨。當戀情營造的兩人合而為一的假象逐漸出現裂痕或因為現實而無以為繼時,你當然可以選擇結束這段關係,另尋新的戀情,然而新的戀情又會退燒,你又會繼續尋求新的戀情,如此不斷地周而復始。

在這樣的循環中,沒有人真正了解你,你也從未真正了解過任何人。一個比較不會造成孤獨的選擇是,不要堅持柏拉圖式的完美結合,並容許其他的可能。儘管其他的可能或許仍會讓人感到孤獨,但至少可以讓孤獨的兩人有機會重新修復關係。

我們已經知道友情與愛情對人生的重要性,兩者都能克服持續威脅我們的孤獨感,但我們仍須牢記,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不可能完美地實現。社會完美主義無法提供友情與愛情,因為社會完美主義抱持著理想的友情與愛情概念,不容許分毫的偏差,在社會完美主義之下,友情與愛情的關係變得十分脆弱。

然而,我們前面已經提過,孤獨的人要比不孤獨的人更容易出現社會完美主義。孤獨的人認為沒有人愛他們,也沒有人願意跟他們交朋友,然而真正的問題或許在於,孤獨的人對友情與愛情提出了不可能滿足的要求,因此他們無法愛人或與人為友。

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友情與愛情。我們需要在乎他人,也需要他人在乎自己。在乎他人可以賦予這個世界意義。透過在乎他人,我們可以找到自己身而為人的意義。我們「就是」我們在乎的事物。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在乎,那我們就什麼都不是。如果我們只在乎自己,我們就會陷入無窮而空虛的迴圈之中。我們需要被需要。我們認可他人,因為我們需要他人的認可。

我們的自我認同並非植根於自我,我們的自我認同與他人並非毫無關係,相反地,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建立在我們與他人的依附關係上。正因如此,一旦我們無法與他人建立依附關係時,就會對自我認同造成極大的傷害。少了與他人的依附關係,我們的自我將退化成較差的版本,因為我們的自我的核心將持續處於休眠狀態。
總而言之,針對我們為什麼應該與他人交朋友以及與他人建立愛情關係的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交朋友與建立愛情關係可以讓我們的自我更好;而不交朋友與不建立愛情關係則會讓我們的自我更糟。因此,我們可以說,自我本位的動機總能帶來友情與愛情,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們的自我「最好的」一部分就在於我們願意全力無私地為他人著想。

友情與愛情存在的前提,就在於我們擁有一個願意分享的自我認同。要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我是某人的朋友」以及「我與某人建立愛情關係」而決定的。當我思考自我時,我的「自我」其實也包含了「我們」。這表示愛情與友情可以引領我們走向與個別性不同的道路。

卡爾‧雅斯佩斯(Karl Jaspers Jaspers)的哲學核心是孤獨。他寫道,「成為『我』意謂著獨自一人。」當人說出「我」這個字時,他就與他人建立了距離感,並在自己的周圍劃出一個圓圈。正因為有我,所以才有孤獨。只有當個人存在時,孤獨才有可能存在。

然而,只要有個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追尋個別性的欲望(以及隨之而來對獨自一人的追求)與個別性帶來的苦惱(以及隨之而來對脫離孤獨的渴求)。人類的內心總是存在著矛盾,一方面想離群索居尋求平靜;另一方面又想與他人分享深刻的歸屬感。雅斯佩斯認為,孤獨與人能區別彼我的「意識」密不可分,而這種自我意識又與人的溝通能力密不可分。


書名:《孤獨的哲學》
作者:拉斯.史文德森( Lars Fr. H. Svendsen)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27日
人因為感受到孤獨而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唯有具有自我意識的人才具有溝通能力,相反地,不具有溝通能力的人則無法感受到孤獨,或甚至沒有自我意識。

因此,每個人都必須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要透過溝通來克服孤獨,卻又要不失去自我。也就是說,人類的溝通帶有一種特徵:「想讓孤獨的人共同組成社群,但這樣的努力往往是白忙一場」。

●本文摘自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出版之《孤獨的哲學》。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336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飯吃七分飽,未必健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飲食習慣」都在殘害皮膚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