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最新統計,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死亡率的第4名,台灣每年約有7500人罹患乳癌及1600人死於乳癌。換言之,每天約有20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也有4位女性因乳癌失去寶貴生命。
侯明鋒指出,乳癌的發生與ER呈陽性表現有一定的正相關,ER與荷爾蒙結合後,細胞內會傳遞訊息到細胞核,進而使細胞產生變異,刺激癌細胞生長;而除了ER之外,黃體素受體(PR)也扮演相同的角色,二者均為荷爾蒙受體。
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則進一步指出,如果ER加上PR,二者任一呈陽性的乳癌病患,則有高達75%的乳癌病患的荷爾蒙受體均呈陽性反應。而根據衛生署的資料指出,44歲到50歲是國內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跟西方國家相比,台灣乳癌的發生年齡較為年輕,事實上不僅台灣,日本及韓國等亞洲國家亦同,一般認為可能與環境基因有關,但尚未獲得證實。通常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預後較佳,但年輕(小於35歲),雖然受體陽性比例較高,但預後卻最差,所以年輕女性須特別小心,積極治療。
侯明鋒表示,在台灣一般認為11歲以前月經就來,即是初經來得早,而55歲以後月經才停止,即是晚停經。女性如果一直未懷孕或是晚生育,荷爾蒙受體會有較長時間處於女性荷爾蒙的刺激狀態下,罹患乳癌的風險自然就會增加,建議女性最好不要超過35歲才生育,且產後要多餵母乳,並且至少生2胎較為理想,以降低未來罹患乳癌的發生率。
陳訓徹表示,乳房超音波通常用於年齡小於35歲女性的第一線檢查工具,因為年紀輕的女性乳腺非常緻密、豐富,如果用乳房X光攝影,照出來都是白白的一片,不容易發現腫瘤,反之超音波對於微小的鈣化點會看不到,兩者各有利弊。
至於乳房X光攝影,適用於50歲以上的女性,有利於偵測到早期乳癌所呈現的微小鈣化點,不過乳房X光攝影具有輻射線,懷孕及婦女在哺乳期間應避免做這項檢查。
至於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35歲開始做檢查,超音波是優先的選擇,必要時可以搭配乳房X光攝影,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並不相同,醫師會視個案狀況,給予不同的篩檢建議。
國健局提供40~44歲二親等內罹患乳癌,以及一般婦女45歲到69歲女性,每2年可做1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